求真百科歡迎當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實資料,洗刷冤屈,終結網路霸凌。

齊切瓦語檢視原始碼討論檢視歷史

事實揭露 揭密真相
前往: 導覽搜尋

齊切瓦語(Chicheŵa),也稱尼揚賈語(Nyanja)、馬拉維語,是馬拉維共和國的官方語言之一,也是當地土著的母語。這種語言主要通行於馬拉維共和國,並有五百多萬人(當中接近四百萬人在馬拉維、一百萬在贊比亞、其餘散布於鄰近國家)以這種語言作母語,語言人口接近一千萬。屬於班圖語族[1]

簡介

奇契瓦語是馬拉維的官方語言。馬拉維共和國[2](The Republic of Malawi)人口:1290萬(2005年估計)。絕大多數為班圖語系黑人。主要有尼昂加族、契瓦族和堯族等8個部族。約有8000名歐洲人。1.2萬名亞洲人。官方語言為英語奇契瓦語。大多數人信奉原始宗教,20%信奉天主教基督教新教。

面積118,484平方公里(包括2.4萬多平方公里水域)。非洲東南部內陸國家。西毗贊比亞,東北連坦桑尼亞,東部和南部與莫桑比克為鄰。馬、坦、莫之間的馬拉維湖為非洲第三大湖。東非大裂谷縱貫全境,境內多高原,3/4國土海拔1000-1500米。北部高原海拔1400-2400米;南部姆蘭傑山拔地而起,薩皮圖瓦峰高達3000米,為全國最高點;姆蘭傑山以西為希雷河谷地,形成帶狀平原。地處東南信風帶,屬熱帶草原氣候

簡史 16世紀班圖人開始大批進入馬拉維湖的西北一帶,並在馬拉維及毗鄰地區定居。19世紀80年代後期,英國葡萄牙在這一地區進行了激烈爭奪。1891年英國正式宣布這一地區為「英屬中非保護地」。1904年由英國政府直接管轄。1907年設立總督。改稱尼亞薩蘭。1953年10月英國強行將該地同南羅得西亞(今津巴布韋),北羅得西亞(今贊比亞)組成「中非聯邦」。1961年8月舉行大選,海斯廷斯·卡穆祖·班達領導的馬拉維國民大會黨在立法委員會中獲多數席位。

1963年2月,班達成為自治政府總理。同年12月聯邦解體。1964年7月6日宣布獨立並改名為馬拉維。1966年7月6日,成立馬拉維共和國。班達出任首任總統。1971年班達成為馬拉維共和國終身總統。1993年6月,馬實行多黨制。1994年5月17日,舉行首次多黨制選舉,聯合民主陣線主席巴基利·穆盧齊當選為總統,1999年6月穆盧齊蟬聯總統。2004年5月,穆盧齊欽定接班人穆塔里卡贏得大選,成為馬第三任總統。

馬拉維為農業國,是聯合國宣布的世界上最不發達國家之一。長期以來,由於基礎薄弱並受自然災害國際經濟波動的影響,經濟十分困難。穆盧齊政府重視加強經濟管理和促進生產,1995年以來實施「脫貧及增長戰略」,進行私有化改革,並採取措施加強外匯管理,穩定匯率,增加出口,吸引外資。

2002年在西方國家督促下,制定了「脫貧戰略三年計劃」,將提高生產力、增加非農業就業、提高農業收入和改善社會服務作為經濟工作重點,並着手實施經濟多元化戰略,扶持旅遊業、礦產業和製造業。2004年5月,穆塔里卡當選總統後不久即與國際貨幣基金組織達成一項為期12個月的經濟自律計劃。2005年6月,穆政府開始實施為期三年耗資5,600萬美元的新「脫貧及增長戰略」,並得到國際貨幣基金組織的支持。2006年,馬經濟形勢續有好轉,其中農業漲幅達11.8%,缺糧人口大幅下降。

視頻

齊切瓦語 相關視頻

周關會見馬拉維共和國布蘭太爾市長
馬拉維湖紀錄片欣賞

參考文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