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真百科歡迎當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實資料,洗刷冤屈,終結網路霸凌。

黑龍江流域博物館檢視原始碼討論檢視歷史

事實揭露 揭密真相
前往: 導覽搜尋

黑龍江流域博物館分為序館、自然館、歷史文化館、民俗館、民俗演藝館等5個分館。博物館高度濃縮了黑龍江流域的自然、歷史、文化變遷。展館採用聲光電等先進技術,以及場景模擬、實景再造等生動布展方式,營造出濃郁的北方民族特色,讓參觀者從中深刻感受黑龍江流域自然、歷史、文化的變遷。走進自然館,人們可以看到「活靈活現」的東北虎、黑龍江流域少數民族的「全家福」、跨越千年的鱘鰉魚標本、靜靜的「白樺林」,還可以看到石墨[1]、黃金等代表黑龍江流域豐富自然資源的數十種礦石標本。

建築布局

自然館

自然館由大廳、序廳、峽谷、植物廳、古生物廳、動物廳、魚類廳和礦產廳等八個部分組成,是黑龍江流域自然資源的全新詮釋,也是黑龍江流域最權威的自然百科全書。

大廳設計氣勢磅礴,以 「金、木、水、火、土」五行為主要的建築元素,突顯黑龍江流域深沉厚重的歷史積澱和文化底蘊。大廳直面波瀾壯闊的黑龍江,對面隔岸就是俄羅斯猶太民族居住地比羅比詹猶太自治州十月區的阿穆爾捷特鎮,比羅比詹猶太自治州是俄境內唯一一個自治州,也是除以色列以外唯一的猶太自治政權。

序廳是整個自然館的序言部分。它主要闡釋從宇宙起源到黑龍江水系形成的三十多億年歷史演變和發展過程,重點介紹黑龍江水系形成的三個階段,揭示了蘿北興安大峽谷的斷裂在黑龍江水系形成中的重要地位。展廳採用國內領先的圖版和多媒體等技術,直觀、立體的闡述宇宙的浩瀚及黑土地億萬年的滄桑巨變。

植物展廳是黑龍江流域野生植物的縮影。黑龍江流域各類野生植物92科、371屬、966種,植物資源非常豐富。展廳運用大量的植物個體及莖葉標本立體客觀的表現了黑龍江流域的「大森林」,充分展現了紅松的傲骨、白樺林的神韻以及特色樹木的不同種群。

白樺林以真實的樹幹布景,林間設有林蔭小路。而年輪牆則是以黑龍江流域20餘種珍貴樹木的橫切面排列組成,圈圈年輪無聲的訴說着流域近半個世紀的興衰變遷。

古生物展廳集中陳列黑龍江流域各類古生物化石標本。以文字及浮雕的形式概述了黑龍江流域古生物數十億年的進化發展史,同時以展櫃陳列流域古生物化石及殘骸,運用沙盤場景的手法展現黑龍江流域四大古生物化石:出土於嘉蔭縣龍骨山的距今約6000萬年的滿洲龍;出土於松花江流域的猛獁象;出土於通肯河流域的原始牛和披毛犀。披毛犀、猛獁象、原始牛都是適應寒冷氣候的、廣泛生活在中國東北和西伯利亞等地的古老動物,是當時人類的狩獵對象。披毛犀、猛獁象是更新世晚期中國東北地區最具代表性的古生物,被古生物學界稱為「披毛犀——猛獁象動物群」。

展廳利用國內先進的模擬真實發聲的音響效果,再現了四大古生物咆哮大陸的情景,從視覺和聽覺上讓人有更深層的感知和體會。

野生動物展廳充分展示黑龍江流域野生動物標本。運用冬季老林、假山及濕地三個具有代表性的場景為背景,利用大量栩栩如生的鳥類標本闡述了黑龍江流域的珍奇鳥類,生動的再現了黑龍江流域豐富的野生動物資源。馬鹿在雪原上縱橫馳騁,金鷹展開羽翼翱翔於蔚藍的天空,天鵝、鴛鴦在濕地中嬉戲游弋,赤狐和狼在山腳徘徊,黑熊張開大口凶相畢露,野豬獠牙外露氣勢洶洶,「森林之王」東北虎低吟怒吼,這些都惟妙惟肖的勾畫了東北地區獨有的特色景觀。

魚類展廳是黑龍江流域魚類的權威展示平台。它將流域現有的70餘種魚類標本分科擺放,以圖版和標本相結合的形式完整展現,着重介紹了黑龍江的特產鱘、鰉魚,被漁民稱為「生不見父母,死不見兒女,生在河裡,長在海中」的大麻哈魚以及久負盛名的「三花」、「五羅」等珍貴魚類,並配合以燈光效果,整個展廳呈天藍色,身在其中猶如徜徉於神秘的黑龍江底。展廳採用場景復原的手段,將古老的赫哲族漁民冰天雪地中破冰取魚的畫面生動的刻畫出來。

歷史館

歷史館分為序廳、獨特的大河文明、中原農耕文明的虔誠學生、黑水文明的內部整合、逐鹿中原的天之驕子、關東潮、俄羅斯文明楔入黑龍江流域、日本軍國主義踐踏中華文明和黑龍崛起等九個部分,講述了整個流域從亘古洪荒時古人類的茹毛飲血,到建國初期響應黨的號召百萬大軍挺進荒原等史實,共陳列各時期文物1400餘件套。其中國家一級文物[2]15件套,二三級文物近百件,囊括了流域各個歷史階段,完整客觀的展現了流域源遠流長的歷史和獨具特色的大河文明。黑龍江流域文明是多種文化相互衝突、撞擊、融合的結果,在流域大河文明的積澱下,遠古白山黑水的漁獵文化與中原農耕文化互相交融。同時,流域內部文明也進行了一系列的碰撞、整合,繼而是俄羅斯、猶太文明及日本軍國主義的楔入,最終在這片神奇的黑土地上凝聚成獨具特色的黑水文明。

展館通過大量的圖片和珍貴文物,使人能夠在歷史的塵埃中深切體會古老悠遠的黑土文化,以玻璃鋼浮雕等形式再現了流域歷史的延續和演變,表現出流域人民對自然不屈的抗爭和龍江兒女奮發的拼搏精神,描繪出了黑龍江流域最為宏偉壯麗的歷史畫卷。

序廳是整個歷史館的大綱,總括了黑龍江流域各個歷史階段。序廳利用四個不同時期具有代表性的人物立體雕塑和長度約48米的玻璃鋼浮雕牆,生動形象的概述了黑龍江流域距今180萬年前到公元20世紀歷史年代發展脈絡。

中原農耕文明的虔誠學生和黑水文明的內部整合:展出了夫餘人的文物器具和戰國西漢時期的文物標本,同時這一時期,也是流域文化和中原文化相互交流、聯繫的重要關鍵階段。當流域歷史進入到早期鐵器時代至漢魏時期,西部地區的東胡人、中部地區橐離人和夫餘人登上了歷史舞台,緊隨其後,東部三江平原的肅慎人、挹婁人、東南部地區的團結文化人(沃沮人)也異常的活躍。根據權威考古專家和歷史學者的多年研究,證實在這一階段黑龍江流域的人們跨進了文明的門檻。

逐鹿中原的天之驕子:展出了從東胡鮮卑、遼、契丹、女真、蒙古、滿族等民族的典型器物。從早鐵時期延至漢魏時代,由於受中原文化的影響,這些民族的社會發展出現了飛躍。先後在東北地區建立了一系列稱霸一方的奴隸政權,如古橐離國、夫余國、渤海國、金國等。這些民族政權相互爭雄,勢力此消彼長,各國和各部族互相吞併,加快了東北地區古代民族間的融合和社會的進步。黑龍江流域文明為中華民族的大一統作出了卓越貢獻,其中的「鮮卑、女真、蒙古、滿族」先後逐鹿中原,為中華民族的形成和民族大融合注入了生機和活力。

視頻

黑龍江流域博物館 相關視頻

黑龍江流域博物館
黑龍江流域風光

參考文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