黃岩島檢視原始碼討論檢視歷史
黃岩島(又稱民主礁; 民主礁;民主礁;Scarborough Shoal, Scarborough Reef;Bajo de Masinloc;Kulumpol ng Panatag, Karburo),是南海中沙群島的一個環礁。該島距離中沙環礁160海里、距西沙群島340海里、海南島500海里、距菲律賓蘇碧灣100海里。為海盆中的海山上覆珊瑚礁而成,是中沙群島漲潮時唯一露出水面的島礁,鄰近馬尼拉海溝。中華人民共和國、中華民國、菲律賓都宣稱對黃岩島擁有主權,但以中華人民共和國和菲律賓之間的爭議為主,目前黃岩島由中華人民共和國實際控制,行政屬海南省三沙市西沙區管轄,中沙群島鎮政府所在地,目前由中國海警[1] 駐守執法。
地理
黃岩島位於北緯15°07′,東經117°51′,距中沙大環礁約 160 海里,東距菲律賓蘇比克灣約126海里,黃岩島與菲律賓之間是深達5400米的馬尼拉海溝。與西沙、南沙島礁密集不同,黃岩島是周邊數十萬平方公里海域內唯一露出水面的礁盤,位於國際重要水道,戰略地位十分重要。
黃岩島發育在3,500米深的海盆上,是深海平原上的一座巨大的海底山峰露出水面的部分。黃岩島所在海域的基底岩層屬大洋型地殼的玄武岩類物質,其上覆以火山噴發物及沉積岩(包括珊瑚礁)和頂部鬆散沉積層。黃岩島環礁的形成與洋殼垂直升降運動以及板塊水平運動有關。第三紀後期,南海東部南北向的海嶺形成,其頂部火山峰高出海面;後來火山作用停息,火山峰遭受海蝕夷平,並呈略低于海面的平頂山;平頂山以0.02 一0.04 毫米/ 年的速率下沉,待下沉到一定程度後即不再下沉。在下沉過程中,由於處在熱帶海洋的環境下,造礁珊瑚在平頂山頂部固着繁殖,並以接近于洋殼下沉的增長速率不斷向上生長,最後形成黃岩環礁。
黃岩島是珊瑚環礁發育而成的島,四周為距水面0.5~3米之間的環形礁盤,礁盤周緣長55公里,面積150平方公里,礁盤外形呈等腰直角三角形,其內部形成一個面積為130平方公里、水深為10~20米的潟湖。潟湖內以北、南兩端的礁塊最為密集,北端者稱為北岩,退潮時露出水面積約1平方米,被淺灘包圍;南端者稱為南岩,兩者相距約10海里。南岩(15°08'N,117°48'E)是漲潮時在礁盤上露出海面的巨大的礁石之一,上部面積約3平方米,海拔1.8米。黃岩島潟湖東南端有一個寬400米的通道與外海相連,這條水道水深9~11米,寬360~400米,中型漁船和小型艦艇可由此進入,從事漁業活動或者避風。
自然形態是環礁四周有星羅棋布的礁塊露出,礁塊表面大小一般為1~4平方米。
歷史及主權爭議
黃岩島目前由中華人民共和國實際控制,其水域是中國漁民的傳統捕魚場,但是中華民國與菲律賓均聲稱擁有該島主權,因而引發一系列的衝突和主權問題。其中主要是中華人民共和國與菲律賓兩國之間的衝突。
1997年5月中國與菲律賓在黃岩島海域對峙,中國海監船在對峙三天後主動撤離,菲律賓獲得黃岩島的控制權。1999年11月3日,菲律賓507艦在黃岩島東南入口處北側坐灘成功,後應中國政府要求於11月29日將507號艦拖帶脫淺並撤離。2009年3月10日,菲律賓總統阿羅約正式簽署「領海基線法」,將南海中的南沙群島、太平島、黃岩島劃歸菲律賓國土範圍。2012年4月中菲再次發生黃岩島對峙事件。6月18日,因颱風天氣影響菲律賓船隻全部撤離黃岩島而中國船隻並未撤離。2013年1月21日,菲律賓外交部長承認中國已「實質上控制」黃岩島,菲船不能進駐。
2013年1月22日,菲律賓通知中國仲裁意向並向中國發出訴求陳述,被中國拒絕。2016年7月12日,菲律賓訴中國案結果宣布中國主張之「九段線」無效、太平島為礁石。中國多次宣佈不承認裁決,並在仲裁案發布前後,在南海舉行空前規模大型軍演,轟六K發射了空射反艦大型飛彈鷹擊-12。同時中國海警船驅逐菲律賓漁船。7月16日菲律賓漁界認為可以憑仲裁回到黃岩島捕魚並有記者隨行,但被4艘大型中國海警船強力驅逐。後菲船欲在較遠處下網,亦被海警放下的多艘小艇驅逐,央視隨後證實。
2016年10月19日,菲律賓新任總統羅德里戈·杜特爾特首訪中國,並爭取菲律賓漁民在黃岩島的捕魚權。目前,中國海警船隻在黃岩島水域進行執法及管理,中國容許菲方漁船在黃岩島附近海域作業。
在2017年3月的中國全國人民代表大會上,三沙市市長肖傑透露,正在開展黃岩島等島嶼環境監測站建設的前期工作。菲律賓總統羅德里戈·杜特爾特表示無法阻止中國在黃岩島開展建設工程。2017年3月22日,中國外交部否認了這一消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