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真百科歡迎當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實資料,洗刷冤屈,終結網路霸凌。

雞蛋(吳龍飛)檢視原始碼討論檢視歷史

事實揭露 揭密真相
前往: 導覽搜尋
雞蛋
圖片來自免費素材圖片網

《雞蛋》中國當代作家吳龍飛寫的散文。

作品欣賞

雞蛋

中國人吃雞蛋由來已久。遠古人攝食鳥卵。我國考古工作者在兩千多年前的墓葬中也出土過雞蛋。中國人是文化文明的民族,更是飲食文明民族。外國人擺飾不好的豬頭、大腸、豬蹄、豬肚、雞頭、雞爪、雞架等到中國人手裡,經亦食亦藥的佐料一調,頓成難得的美味。每個家庭主婦都會做幾個拿手好菜,東西南北中各有風味。吃雞蛋的方法就更是花樣百出,不同地區還有各自的特色

我們中原地區吃雞蛋,煎、炸、烹、炒,可生可熟。白水煮雞蛋、茶葉蛋、荷包蛋、虎皮蛋、煎雞蛋、雞蛋糕、雞蛋膏、蛋卷、··蛋撻、蛋黃派、蛋花湯,雞蛋拌麵可以攤雞蛋煎餅,雞蛋和面可以擀雞蛋面,雞蛋卷膜。炒雞蛋能炒出番茄雞蛋、尖椒雞蛋、木須肉。雞蛋可以熟着吃,可以半生半熟吃,開水沖雞蛋,加上麻油、鹽,當地叫雞蛋茶,可以去火消炎,也可以直接生吞雞蛋,據說能去火。農村人說雞蛋「缺八月不缺臘月」,一方面是傳統養雞,夏天炎熱雞嬎蛋[fàn dàn]少,鮮蛋也不好保存,國人便採用醃咸雞蛋來防止雞蛋腐敗。南方人還用熟雞蛋搗蒜泥作為一道簡易菜品。

說起吃生雞蛋,我老家還有一段趣聞。有一戶農家養了兩隻母雞,主人經常發現雞蛋不翼而飛,家裡又很少進生人,當時農村也沒有什麼野生動物,就是動物偷吃了雞蛋,總得留點蛋殼什麼的,鬧了好長時間,疑神疑鬼,甚至罵街,終於有一天,主人發現偷吃雞蛋的不是別人,而是自己10歲的女兒,她每天趁大人不在家,將生雞蛋生喝了。時間是上世紀70年代末,那時候農村窮,沒吃沒喝,擱現在,一番加工孩子還不好好吃呢。這件事發生在身邊,印象極其深刻。

我出生在上世紀六十年代,我老家農村,人多地少,糧食不夠吃,當地沒有山,沒有海,沒有工業,農民沒有錢,吃飯沒有副食補充,糧食很金貴。每家每戶餵幾隻雞,因為糧食少,也捨不得餵雞,幾隻雞靠吃點草種、小蟲、菜葉兒,也不怎麼嬎蛋,嬎點雞蛋也捨不得吃,總是攢着,留給客人或生病的人,或者是奶水不足的幼兒。那個時期雞蛋在農村雖然不罕見,但卻是寶貝,金貴得很。

我家老五1970年出生,聽母親說,老五出生後母親沒有奶水,我小弟是靠餵燉饅頭片養大的,就是蒸點麥面饅頭,去皮,切片,風乾,每次吃時,燉軟成糊餵給弟弟吃,那時候白糖紅糖要靠供應,不夠吃,就用糖精,吃雞蛋的機會非常少。當時當地沒有奶粉,有煉乳,但沒有錢買,不過弟弟後來依然長得高高胖胖。不過,說實話,真的記不起小時候吃雞蛋是個什麼味道

後來上初中,高中,當時中國進入上世紀八十年代,農民糧食產量出現增長,農民餵養的雞鴨鵝也稍微多了一點,農村還出現了萬元戶,那時候的萬元戶鳳毛麟角,就像今天的企業家。我們村也有萬元戶,每天美美地白饅頭吃飽,還能任性地就個雞蛋、鴨蛋什麼的,但不是家家都能如此。當時我父親已經病退,我們兄弟三個都上學,光有出,沒有進項,基本上還是饑寒交迫,父親身體不好,家裡幾隻雞偶爾嬎個雞蛋,也都專留給父親養身子。每到開飯,雞蛋出鍋,母親說,誰誰,你吃一個吧,我們兄弟三人都異口同聲地說:「我不喜歡吃雞蛋,不喜歡那味兒。」一連好多年,家人以為我們真的不喜歡雞蛋那味兒。也許家裡人都明白,只是大家誰都沒有說破。我們也沒有見母親吃過雞蛋。

我高中畢業那一年,就是1990年。我們村一百多口人,加上我有三個高中畢業生。當時我家最困難。那時候農村上高中的孩子本就稀少,我們村里很重視孩子上學,尤其是我父親。我真是每頓七成飽稀湯寡水地熬了好多年。那幾年真的沒有把雞蛋當營養食物正兒八經地吃過。我有一位堂叔,家裡條件比我家好,閨女和我一屆,高考結束,家長談起孩子的生活,他說,為了給孩子增加營養,他閨女一年吃了300多個雞蛋,不但雷倒了我,也雷得我家人一句話都沒有。這件事如今幾十年過去了,我依然刻骨銘心。

當然考上大學與吃雞蛋沒有成正比,當年我們當地十里八鄉幾十年來就我一個人上了大學。堂妹當年嫁人。

後來父親還是走了,62歲,走時貧困、潦倒,骨瘦如柴,但父親留給我們的愛卻豐如泰山。

我上大學期間我小弟在老家試着電子控制電孵化小雞,我當時從校友那裡聯繫到安徽農學院養殖系一個熱心的教授,獲得了不少重要信息以及電子設備採集渠道,幫了小弟不少忙。有一年春天我回家探親,正趕上五弟的炕房出小雞,每天要出幾千隻,自然變蛋(受精雞蛋孵化末期淘汰的含有幼雞胚胎的蛋)不少。那時父親已經去世,我上學非常困難,身子弱得很,母親和姐姐經常擔心風都能把我颳倒。弟妹用變蛋招待我,她一次煮了40個變蛋,煮熟後去殼再煎炒,被我一頓消滅光。想想那是真餓了。

95年我在南京進修學習,有一次一位丹陽的姑娘在工廠里生產時將右手五個手指全切斷,急診到我進修的中國人民解放軍454醫院急診,做斷指再植,手術從上午9點鐘開始,中間不換醫生,餓了渴了就在手術台上由巡迴護士餵水和牛奶、麵包。加上血管再植失敗又再植,手術直到第二天凌晨4點才結束。七八個醫護人員洗洗弄弄,抽支煙已經到六點鐘,當時是冬天,大家又累又餓又冷。找吃飯的地方都很難。當事廠家實在過意不去,非要請大家吃飯。他們提前找了一家自助餐飯店。標準每人20元。那時候一般人工資收入也就幾百塊錢。那是我第一次知道什麼是自助餐,地縣級城市還沒有這個新生事物。當時知道的就是,盡你吃,隨便挑着吃,只有一點,就是不能浪費。那年月,幾十樣子菜,葷是葷,素有素,排成幾排,保着溫,真是開眼界。我吃得很飽,光雞蛋就吃了8個,一碟一碟的鴿子湯我就喝了4份。如今想起來都覺得好笑,現在的自助餐不知比那時要高檔多少倍!

再後來我和三哥都進城工作、安家,結婚、買房、生兒育女。母親老了,就在三哥、我、五弟、姐姐家居住,衣食無憂。時間進入二十一世紀,中國真的發生了翻天覆地的變化,農村絕大部分人口真正地解決了溫飽問題,城裡人已經為三高發愁。

我的大寶1997年出生,那時候市場上已經有充足的奶粉,雞蛋每天一枚絕對沒問題,不管是煮白雞蛋,還是燉雞蛋膏都足吃。再後來母親近90高齡和我一起住,吃雞蛋或煮或燉都是每天的基本伙食。

2017年二寶出生,中華民族已經進入太平盛世,物資極大豐富,以前賣雞蛋按個數買,論斤買,如今成板成板(一板30枚雞蛋)地往家搬,還出現了「笨雞蛋」。只要孩子喜歡,吃雞蛋已經只有下限,沒有上限,每天最少食用一枚雞蛋,沒有上限。我也沒有了以前的「毛病」,已經不煩雞蛋的那個味兒,想吃盡吃。

五十年滄桑巨變,一枚小小的雞蛋從金貴到普普通通上餐桌彈指一揮間。生逢盛世,何其有幸!然漫漫歷史長河又能有幾多盛世?又有多少人能幸逢盛世?真感謝中國共產黨,感謝毛澤東那老一輩革命家赴湯蹈火,血薦軒轅,為我們開萬世太平![1]

作者簡介

吳龍飛,男,1969年出生,1993年安徽醫科大學臨床醫療系畢業,阜陽市第二人民醫院副主任醫師。

參考資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