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真百科歡迎當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實資料,洗刷冤屈,終結網路霸凌。

魯土司衙門舊址檢視原始碼討論檢視歷史

事實揭露 揭密真相
前往: 導覽搜尋

魯土司衙門舊址位於甘肅省永登縣連城鎮連城村,是明清時期魯氏土司的衙門,1996年被列為第四批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

連城魯氏土司始祖脫歡為元皇室後裔,明初率部歸降,被封為土司。三世什伽被明成祖賜姓魯,並更名為魯賢。至1931年土司被廢,共傳十九世。土司衙門始建於明洪武十一年(1378年),後世多次擴建重修。宣德二年(1427年)在西側建大通寺,光緒年間改稱妙因寺。衙門、官園及妙因寺共占地近四萬平方米,其中明代建築面積2877平方米,坐北朝南,磚木結構。

該保護單位包括魯土司衙門、妙因寺、顯教寺、雷壇等等。

景點簡介

位於蘭州市永登縣城西南六十五公里的連城魯土司衙門,是甘肅青海邊境眾多土司建築中保存比較完整的一座宮殿式古建築群。是由魯土司衙門、妙因寺、土司花園三部分組成。自明代起連城成為魯土司政權中心,也成為西北地區甘青交接地帶的一個重鎮。魯土司以連城為中心,覆蓋甘青多個縣區,管轄面積達9000平方公里。歷代土司苦心經營,治理此地,為明清王朝立下了赫赫戰功,為西北邊陲的安定和民族團結做出了一定的貢獻。魯土司衙門坐北朝南,依山傍水,自然環境優美。主體建築布局對稱、嚴謹。有祖先堂、神堂院、燕喜堂、大堂、儀門、六扇門、牌樓及廊房和配樓等。東西兩側有書房院、寢宮、倉院、家寺和小教場等。縱觀全貌樓峻庭清,具有濃厚的民族風格[1]

主要景點

自明代起連城成為魯土司政權中心,也成為西北地區甘青交接地帶的一個重鎮。魯土司以連城為中心,覆蓋甘青多個縣區,管轄面積達9000平方公里。歷代土司苦心經營,治理此地,為明清王朝立下了赫赫戰功,為西北邊陲的安定和民族團結做出了一定的貢獻。

魯土司衙門坐北朝南,依山傍水,自然環境優美。主體建築布局對稱、嚴謹。有祖先堂、神堂院、燕喜堂、大堂、儀門、六扇門、牌樓及廊房和配樓等。東西兩側有書房院、寢宮、倉院、家寺和小教場等。縱觀全貌樓峻庭清,具有濃厚的民族風格。

魯土司的歷史

土司是元、明、清授予少數民族首領的世襲官職。魯土司是明清時甘肅青海邊界頗有勢力的土司之一[2]

連城魯土司的始祖脫歡,是元太祖成吉思汗的後代,為元始祖忽必烈的侄重孫,是元朝宗室,封為安定王兼平章正事,元至正二十八年(公元1368年),朱元璋軍隊攻打大都(北京)時,元順帝出逃,脫歡跟隨不及,流落河西,明洪武三年(公元1370年)脫歡降明,被安置在連城,為一世土司,因其夫人馬氏捕捉達官戳只有功,治地連城,建樓七楹。永樂二十一年因脫歡之孫三世土司失伽屢有戰功,升指揮同知,永樂帝給失伽賜姓為魯,名魯賢。

魯土司歷經明、清、民國,自1370年一世土司到1932年改土歸流,世襲十九世共二十一位土司,歷代土司地位顯赫,品級很高,多位土司因戰功而升任駐守西北的重要將領,官至一品。

魯土司系蒙古族,信奉喇嘛教,是西北地區權勢較大的一個集軍事、司法、宗教於一體的地方特殊政權,有生殺大權,擁有土軍千餘人。連城魯土司統治永登及周邊地區長大560多年,對當地的政治文化、宗教信仰產生了重要影響。

視頻

魯土司衙門舊址 相關視頻

甘肅大乘藝術公司製作魯吐司衙門動畫漫遊
甘肅省永登縣魯土司衙門舊址

參考文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