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真百科歡迎當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實資料,洗刷冤屈,終結網路霸凌。

高士奇檢視原始碼討論檢視歷史

事實揭露 揭密真相
前往: 導覽搜尋

高士奇(1644年-1703年),澹人江村文恪,清初錢塘(今屬杭州)人。

祖居餘姚(今浙江省餘姚)。以諸生供奉內廷,為清聖祖賞識,任「南書房行走」大臣,官詹事府詹事。康熙二十八年(1689年)左都御史郭琇疏劾士奇「欺君滅法,背公行私,其罪之可誅者四也。」副都御史許三禮又疏劾徐乾學高士奇「植黨營私,表里為姦,招搖納賄」,解職歸里。

他平生學識淵博,能詩文,擅書法,精考證,善鑑賞,所藏書畫甚富。著有《左傳紀事本末》、《春秋地名考略》、《清吟堂全集》、《江村銷夏錄》、《扈從西巡日錄》、《經進文稿》、《天祿識余》、《隨輦集》、《北墅抱瓮錄》、《左傳國語輯注》等。

人物生平

順治二年(1645年),高士奇出生於浙江紹興府餘姚縣樟樹鄉高家村(今慈谿匡堰鎮高家村),祖上於北宋靖康之變」 時,自汴京(河南開封)南遷而至浙江慈谿。順治十八年(1661年)入籍錢塘(浙江杭州),補杭州府學生員。

康熙三年(1664年),高士奇隨父高古生北上遊學京師。因父不久亡故,所以他以賣文以貼補生活。新歲為人作春帖子,自為句書之。康熙八年(1669年)進入太學,得以初次見到康熙帝,康熙帝非常喜歡他的理學文章,親自賜他會試資格,半個月之內高士奇二試都是第一,記名翰林院供奉。高士奇從此踏上仕途之路。 康熙十年(1671年)進入國子監,試後留翰林院辦事,供奉內廷,為康熙帝所器重。康熙十一年(1672年),康熙帝東巡,高士奇隨駕。

康熙十四年(1675年),高士奇被授為為詹事府錄事。康熙十六年(1677年),高士奇被授為為中書舍人,入值內廷,康熙帝賜御書「忠孝」。

康熙十七年(1678年),康熙帝設置南書房來掌管票擬諭旨,以加強皇權。高士奇奉旨入南書房,康熙帝親賜「忠孝之家」印璽一方。賜居大內「苑西」。

康熙十八年(1679年),清廷開博學鴻詞科。高士奇中博學鴻詞科。康熙十九年(1680年),授高士奇為額外翰林院侍講。很快又授為侍讀,充日講起居注官,遷移為右庶子。官任詹事府少詹事。康熙二十二年(1683年),清廷收復台灣,山河一統。高士奇被授為執事日講官起居注。

康熙二十八年(1689年),康熙再次南巡,拜謁明孝陵。高士奇隨駕南巡。賜號「竹窗」,康熙帝御書「竹窗」二字賜予他。十月,高士奇辭官歸田,定居平湖。康熙二十九年(1690年),康熙帝親征噶爾丹,高士奇在籍賦閒[1]

康熙三十二年(1693年 ),高士奇第一次在籍賦閒。康熙於四月十六日賜高士奇手敕一道:「朕少年最不喜參,爾所素知。只為前大病,後賴此藥復元氣。所以,使人到長白山覓得八九寸長五六兩重者十餘根,上好者數斤,念爾江湖遠隔,苦楚頻躬,想是未必當年氣相也。故賜南方所無蜜餞人參一瓶,上好人參一斤,土木參二斤。爾當寬心自養,不必多慮。」七月,賜高士奇御扇一把,上有御製詩一首:「故人已久別三年,寄語封書白日邊;多病相鄰應有意,呤詩每念白雲篇。」 康熙三十三年(1694年),清廷設館纂修《明史》,編纂《古今圖書集成》、《全唐詩》、《佩文韻府》、《康熙字典》等。高士奇奉召二度進京,官復原職,仍入住大內。康熙三十四年(1695年),噶爾丹二次南犯。高士奇在職修書。

康熙三十五年(1697年),康熙御駕親征噶爾丹,高士奇隨駕征噶爾丹。康熙三十六年(1698年),御駕親征噶爾丹。高士奇以養母乞歸,特授詹事府詹事,尋擢禮部侍郎,以母老未赴。可是,康熙對親政後自認的並非兩榜出身的老師高士奇,卻總是那麼情意綿綿,念念不忘,充滿着真摯的關愛呵護,是史所罕見的。

康熙三十七年(1698年)七月,高士奇第二次在籍賦閒。賜御製詩一首:「廿年載筆近螭頭,心慕江湖難再留;忽憶當時論左國,依稀又是十三秋。」康熙三十八年(1699年)三月,康熙賜高士奇「忠孝節義」的御篇一幅。同年, 康熙第四次南巡。 高士奇在杭州西溪高莊接駕。康熙御書「竹窗」相賜。

康熙四十年(1701年),康熙賜高士奇聯一對,上御書:「忠為表,孝為里;言有物,行有恆。」康熙四十一年(1702年),康熙擢升高士奇為禮部侍郎,高士奇以母老為由未上京赴任。

康熙四十二年(1703年)康熙第五次南巡,高士奇奉召赴淮安接駕,隨康熙巡視江南。南巡後,高士奇又隨駕入京。第三次居寓於大內直廬。二月後回平,六月三十日在籍病故。

康熙四十三年(1704年)正月,康熙諭祭禮部侍郎兼翰林院學士高士奇一道。遣浙江等處承先布政使加三級郎廷極為代天御祭的欽差。康熙親制悼詞,並御書悼聯:「勉學承先志,存誠報國思。」賜諡號文恪。

人物評價

總評

回顧高士奇的一生,不難發現,他是從考入太學才踏進仕途,憑的是自身的才學。他平生所受的皇恩欽賜,其榮耀實在令人羨慕。

高士奇的一生是幸運的。因為他深得康熙的知遇。常言道: " 忠孝不能兩全。 " 可高士奇受到了康熙御賜的印璽 " 忠孝之家 "(此印在平湖市博物館)。常言道: " 伴君如伴虎 " 。可高士奇即使在籍賦閒,還不失日理萬機的康熙的思念。稱其為 " 故人 " ,揣摩其 " 氣相 " 。

高士奇的一生也是最為不幸的。因為,古人有言人生三大悲哀: " 少年喪父,中年喪妻,晚年喪子。 " 對於高士奇來說,這人生的三大悲哀,他全領受了。

歷代評價

清史稿》:南書房以詩文書畫供御,地分清切,參與密勿。乾學、士奇先後入直,鴻緒亦以文學進。乃憑藉權勢,互結黨援,納賄營私,致屢遭彈劾,聖祖曲予保全。乾學、鴻緒猶得以書局自隨,竟編纂之業,士奇亦以恩禮終,不其幸歟!

康熙帝:得士奇,始知學問門徑。初見士奇得古人詩文,一覽即知其時代,心以為異,未幾,朕亦能之。士奇無戰陣功,而朕待之厚,以其裨朕學問者大也。

平湖縣誌·高士奇傳》:策圖書編纂最富;善神王小楷;工詩,尤長應制體;論者與桐城張相國英並稱;精賞鑒;凡法書、名繪、彝鼎、琬琰,經拂拭者,聲價十倍。

陳康祺《郎潛紀聞二筆》:文恪以單門白士,徒步游長安街,遭辰遌時,平陟通顯,仁皇帝(康熙)數十年之矜全培護,斷非他人夢寐所敢幾,奈詞章而外,他事無聞。其結歡內侍,納賂疆臣,無非為身家富貴之計,依恃寬大,巧言自文,不以墨敗,幸也。視世之五諫(五種進諫方式)從諷,片語回天者,辟(屏除、驅除之意)諸草木,區以別矣。[2]

史籍記載

清史稿·卷二百七十一·列傳五十八[3]

清史列傳

清代七百名人傳

清平湖縣誌

渤海高氏家譜

視頻

康熙和高士奇的一番對話,看了三遍才看懂皇上的心思

參考資料

  1. 《清史稿·卷二百七十一·列傳五十八》:三十三年,召來京修書。士奇既至,仍直南書房。
  2. 高士奇如何討得康熙歡心:就算犯罪也不被追究(5),人民網
  3. 《清史稿·卷二百七十一·列傳五十八》,國學導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