郭琇檢視原始碼討論檢視歷史
郭琇
郭琇(1638年-1715年),字瑞甫,號華野,即墨城郭家巷(今青島市即墨區)人。兄弟四人,排行老二。 郭琇自幼天資聰穎,好學上進,三十一歲中秀才,三十二歲中舉人,三十三歲考中進士。[1]
簡介
清朝康熙年間著名的清官,他為國為民,廉潔清正,勤勉幹練,善斷疑案,在地方任職期間,「治行為江南最」,很受好評。他不計私利,彈劾權奸,在「勢焰熏灼、輝赫萬里」的權臣面前毫無懼色,被稱為「鐵面御史」。郭琇平生耿直,以三次彈劾而名動天下,留名史冊。郭琇這三大疏,特別是後二疏,有力地抨擊了貪官污吏的腐敗以及結黨營私的不正之風,對「康乾盛世」功不可沒 。
出身書香家庭,先祖青州棗園人,永樂二年(1404年)遷居即墨城南河畔。康熙九年(1670年)郭琇中進士,康熙十七年(1678年)授江南吳江縣令。康熙二十五年(1686年)入朝任江南道御史。歷官僉都御史、左都御史等職。康熙二十七年(1688年),郭琇上《參河臣疏》,彈劾河道總督靳輔、戶部尚書佛倫,接着又以《糾大臣疏》彈劾明珠、余國柱「植黨類以樹私,竊威福以惑眾」,不久升任左都御史。次年又上《參近臣疏》,彈劾少詹事高士奇、原任右都御史王鴻緒、給事中何楷、修撰陳元龍、編修王頊齡等植黨營私,此三疏使得「群黨側目,百端交構」。不久,遭明珠餘黨誣陷,罷官。
康熙三十八年(1699年),帝南巡,郭琇至德州迎駕。起用為湖廣總督。康熙四十一年(1711年),因具報苗民起義失實,又罷官。康熙五十四年(1715年)病逝鄉里。
人物評價
郭琇這緊鑼密鼓的三大疏,頓時引起"群黨側目,百端交構","天子為之改容,舉朝為之失色","直臣之風,震霆一鳴,僉壬解體",因此時人贈其雅號為"郭三本"。
從政權建設上看,郭琇這三大疏,特別是後二疏,有力地抨擊了貪官污吏的腐敗以及結黨營私的不正之風,對"康乾盛世"功不可沒。
月滿則虧,水滿則溢。就在舉國上下沸沸揚揚流傳郭琇功德之時,郭的政敵們卻並沒有因此而罷手,尤其是那些被郭參倒的權貴們劍拔弩張伺機反撲。
不久,郭便遭到明珠餘黨的誣陷,被罷官回鄉了。郭琇因三大疏起家,又因三大疏招禍,餘生難以平靜。
郭琇於康熙五十四年(1715)三月初七日病逝,享年七十八歲。
《清史稿·郭琇》一文中最後兩句道出了官場之真諦:"直道難行,不其然哉!",郭琇之所以屢遭排擠,就是因為耿直性格。
但耿直並沒有錯,錯的,亦或許是時代吧。
清晨之風曰:我們當今這個時代,正缺少這種剛正不阿的骨鯁大臣;我們這個時代的人,正缺少這種耿直的秉性。如果官場中多些這樣的剛正耿直的風氣,那麼很快,我們就可以見到一個開明清廉的政府了。
視頻
即墨環秀民舞踩街-郭琇故里
參考資料
- 《清稗類鈔》廉儉類 郭琇自洗堂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