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分十四號檢視原始碼討論檢視歷史
高分十四號高分十四號衛星,,是中國高分辨率對地觀測系統國家科技重大專項安排的光學立體測繪衛星,可高效獲取全球範圍高精度立體影像,測制大比例尺數字地形圖,生產數字高程模型、數字表面模型和數字正射影像圖等產品,將為「一帶一路[1]」建設等提供基礎地理信息保障。
2020年12月6日11時58分,中國在西昌衛星發射中心用長征三號乙運載火箭,成功將高分十四號衛星送入預定軌道,發射獲得圓滿成功。
發射經過
2020年12月6日11時58分,中國在西昌衛星發射中心用長征三號乙運載火箭,成功將高分十四號衛星送入預定軌道,發射獲得圓滿成功。
衛星功能
高分十四號衛星可高效獲取全球範圍高精度立體影像,測制大比例尺數字地形圖,生產數字高程模型、數字表面模型和數字正射影像圖等產品,將為「一帶一路」建設等提供基礎地理信息保障。
相關諮詢
捷報頻傳!「7年14星」最後一星成功上天,我國又一領域追平美國
12月6日11時58分,我國在西昌衛星發射中心用長征三號乙運載火箭,成功將"高分十四號"衛星送入預定軌道,發射獲得圓滿成功。
「高分十四號」衛星是我國「高分專項」中的第14顆衛星。它有獲取高精度立體影像,測制大比例尺數字地圖等多項功能,服務於「一帶一路」等國家經濟建設項目建設。
高分專項,全稱「中國高分辨率對地觀測系統」,是2006至2020年中國國家中長期科學和技術發展規劃綱要的16個重大科技專項之一。項目於2010年經國務院批准啟動實施,計劃在2020年之前發射14顆"高分"系列觀測衛星,組成我國第一個全天候高分辨率對地觀測系統。
今年11月初,《中國測繪》雜誌發表了對該項目負責人李德仁院士的專訪,專訪中李院士詳細地介紹了高分專項的發展歷史、取得的成就對以及對我國的重要意義。
2005年,國務院提出了2006~2020年我國中長期科學和技術發展規劃綱要,規劃包括了
16個國家重大科技專項。而其中有三個項目涉及到衛星測繪領域——載人航天與探月工程、北斗全球衛星導航系統和高分辨率對地觀測系統。
相比於載人航天和北斗衛星,高分項目並不是那麼被人所熟知。不過它的目標和成就可一點兒都不比前兩者差。項目一共規劃發射14顆對地觀測衛星,其中「高分一號」到「高分七號」是民用衛星,而「高分八號」到「高分十四號」則是軍用衛星。
第一顆衛星「高分一號」於2013年在酒泉衛星發射中心發射成功。在隨後的7年時間,其他13顆「高分」系列陸續衛星成功發射。其中,於2020年發射的"高分十一號」衛星的分辨率可以達到10厘米,與美國最先進的衛星"鎖眼"號持平。
這14顆衛星使得中國擺脫了以前需要買國外衛星數據的窘境,實現了衛星數據的自給自足,甚至衛星數據的出口。截至目前,我國的衛星採集的數據總量達到了約1500PB,是世界上存量最多的國家,這些數據支持了我國國防建設、經濟發展和大眾民生的需求,同時也推動了我國商業航天產業的發展。
而我國對地觀測前進的腳步不會就此停止。未來,我國的對地觀測衛星網絡將從單純的數據採集手段升級為集數據處理、分析、決策為一體的「對地觀測腦」;衛星網絡將從僅服務國內,擴展到服務所有「一帶一路」國家,甚至服務整個地球。預計需要200顆遙感衛星和300顆通信衛星才能實現這一終極目標,但如果實現,則將會給我國帶來數萬億元的產值。
參考文獻
- ↑ 「一帶一路」的八大特徵 ,搜狐,2019-11-18
- ↑ 我國長征系列運載火箭完成第500次發射 ,搜狐,2023-12-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