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真百科歡迎當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實資料,洗刷冤屈,終結網路霸凌。

首都劇場檢視原始碼討論檢視歷史

事實揭露 揭密真相
前往: 導覽搜尋

首都劇場,位於北京市東城區王府井大街22號北京人民藝術劇院院內,為北京人民藝術劇院擁有並使用[1]

簡介

首都劇場始建於1954年,由建築師林樂義設計。1950年代,該建築獲得中國建築學會優秀建築創作獎,後來還被收入英國的世界建築通史。1956年,首都劇場正式成為北京人民藝術劇院所轄的專用演出場所,北京人藝1956年第一次使用首都劇場是舉辦話劇日出》的化妝聯排。首都劇場的建築面積達到1.5萬平方米,占地面積將近5000平方米,觀眾席分為上下兩層。首都劇場供北京人民藝術劇院演出、排練及劇院辦公使用。

首都劇場大廳內,設有戲劇書店、藝術家畫廊、戲劇咖啡廳。

2012年,「首都劇場」被列為北京市東城區普查登記文物

建造簡介

隸屬於北京人民藝術劇院的專業劇場。是新中國成立後建造的第一座以演出話劇為主的專業劇場,同時可供大型歌舞、戲劇演出和放映電影之用。1954年建造,設計者為林樂義[2]

在建築風格上,借鑑了歐洲俄羅斯的建築風格,體現了東西方建築藝術的完美結合,給人以莊重、典雅之感。

內部結構

劇場占地0.75公頃,建築面積15000平方米。平面布局集中完整,在一中軸線上安排各主要功能部分。前廳中央為方形大廳,兩側有存衣廳、廁所及主樓梯。大廳二層為環行跑馬廊,三層為設有音樂台的宴會廳,經屋頂平台可與台後相通。觀眾廳平面為矩形,寬24米,長26米,高12.5米,共1302座,其中池座900席,樓座402席,樓座兩側有沿邊挑台。天花採用集中式大花裝飾。舞台深19.5米,寬26.5米,高18.5米,台口寬13米,高8.5米,有電動活動台口。兩側有副台,基本台中央有我國當時在劇場中自行設計施工的唯一轉台,直徑16米。舞台上部有電動及手動吊杆67道及完善的燈光設備。台前有可容80人的樂池。化妝室及候場部分布置在舞台後部。後台有寬敞的排練廳,其一側的天井供化妝室、排練廳等通風采光之用。貴賓休息室在舞台一側,有獨立出入口,與觀眾活動互不干擾。

劇場的音響、燈光及一些其它設備均已更新為較為先進的控制系統。劇場舞台台深21米、高22米,備有吊杆42道及各式燈具。舞台台口寬12米、高7.5米轉台直徑16米。兩席為上下兩層,共可容納1200人,可以接待大、中型的話劇、歌舞、戲曲、會議以及其他藝術活動。首都劇場在1955年正式交付於北京人民藝術劇院使用,先後在本劇場上演了如《茶館》、《雷雨》、《天下第一樓》等一系列中外名著,為我國的話劇藝術的發展和繁榮作出了應有的貢獻。

座席分上下兩層,共可容納1200人。一層20排,每排33人左右,可容納706人,二層6排,共267座,包括第七排41座,此排座位基本不出售。

劇場建造時,正是中國向前蘇聯「一邊倒」的年代,建築設計的理念也不例外。劇院方面,有濃重的中亞傳統風格的塔什干歌舞劇就是榜樣。首都劇場的平面和外形構圖與塔什干劇院基本相仿,但在建築和室內外裝飾上體現出了中國民族傳統建築的特色,如使用雀替、額枋、影壁、藻井、華表以及瀝粉彩畫等,使這座對稱莊重的現代建築具有強烈的中國建築藝術風貌。

視頻

首都劇場 相關視頻

《星夜故事》:地道老北京·首都劇場
首都劇場與北京人藝宣傳 丁志誠

參考文獻

  1. 首都劇場(北京市人民藝術劇院),個人圖書館
  2. 林樂義,南平政府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