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真百科歡迎當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實資料,洗刷冤屈,終結網路霸凌。

隸變檢視原始碼討論檢視歷史

事實揭露 揭密真相
前往: 導覽搜尋

隸變漢字發展史上的一個里程碑,標誌着古漢字演變成現代漢字的起點[1]。有隸變,才有今天的漢字。在隸變中,中國文字由小篆轉變為隸書。隸變是中國文字發展上一個重要的轉折點,結束了古文字的階段,隸變之後的文字,接近現在所使用的文字,也比古文字更容易辨識了。

隸變

漢字由篆書演變為隸書的過程。字型變圓形為方形,線條變弧線為直線,筆畫變繁雜為簡省。隸變是古今漢字的分水嶺,是漢字發展史上最重要的一次變革。

芫莛補充—— 衛恆《四體書勢》說:「隸書者,篆之捷也。」說明了隸書是篆書的快寫,由篆書變為隸書,前任稱之為「隸變」。隸書是篆書簡化演變而成的一種起筆、收筆清楚的字體。因為隸書來源於篆書的草率寫法,因而兩種書體自戰國晚期到西漢中後期,有過很長的共存時期。

從考古發現的秦系文字的資料上看,戰國晚期是隸書的形成時期。在秦孝公時代的銅器銘文里,就可以看到正體和俗體並存的情況,秦孝公以後,隨着書寫的頻繁,俗體也隨着越來越流行,在銅器銘文、漆器銘文、以至印文、 陶文中都可以看到 俗體字。這些字體,改變了正規的篆文圓轉的筆道而帶有着隸書的意味。從現有的秦簡文字材料看,隸書在戰國晚期已經基本形成。

由篆書變為隸書,是漢字形體演變過程中最重要的一次變革。隸變主要有以下五個特點:

1.解散篆體,改曲為直:隸書不再顧及象形原則,把 古字「隨體詰詘」的線條分解或改成平直的筆畫,以便書寫。

2. 偏旁分化:在隸書里,獨立成字和用作偏旁的寫法明顯不同。

3.偏旁混同:隸書以求簡便,把某些生僻的或筆畫較多的偏旁,改成形狀相近,筆畫較少,又比較常見的偏旁。

4.結構簡省:隸書往往把篆文的兩筆並為一筆,或是把兩個以上的偏旁或偏旁所包含的部分合併起來,改成較簡單的筆畫結構。

5.圓轉不斷的線條變為方折的斷筆:隸書為提高書寫速度,形成點、橫、豎、捺、鈎、折等筆畫。

隸書的創立時代,在秦漢簡牘尚未大量出土之前,有種種說法。比較流行的說法是隸書即為 徒隸之書。據 《漢書·藝文志》:隸書「起於秦時 官獄多事,苟趣省易,施之於徒隸也」;《說文解字,序》中進一步發展,把隸書指為 程邈所作: 「 秦始皇帝初兼天下,……大發吏卒、興戍役,官獄職務繁,初有隸書,以趣約易…… 秦始皇帝使下杜人程邈所作也。」劉宋 羊欣《 采古來能書人名》中說:「秦獄吏程邈善 大篆,得罪始皇,囚於 雲陽獄,增減大篆體,去其繁複,始皇善之,出為御史,名曰隸書。」唐代大書論家 張懷瓘的說法與羊欣類似:「崇隸書者,秦下郢人程邈所造也。邈字元岑,始為 衙縣獄吏,得罪始皇,幽系雲陽獄中, 覃思十年,益大、 小篆方圓而為隸書三千字」等等,不一而足。事實上,一種字體的產生不可能為某一人所造,在沒有大量的實物資料證實它的產生之時,人們也無法對它作出科學的解釋,只有假論為某人所創,這正如指倉頡造字蔡倫造紙實不可信一樣。

另一種看法影響較小,認為隸書起源於周朝,以 酈道元為代表。見《水經注》:「臨溜人發古冢得銅棺, 前和處隱為 隸字,言『 齊太公六世孫 胡公之棺』也。惟之字是古、余同今書。證知隸自出古,非始於秦。」 郭沫若先生認為隸書起於周代證據不足信:「兩周中葉的胡公,是齊國的統治者。他的棺銘不可能使用草篆,更不可能便是『隸字』。」

關於定名隸書的義理,我們可以從「隸」的本義上作解釋。吳白甸先生說:「《 說文解字》中解釋『隸』的意義是『附着』,《後漢書, 馮異傳》則訓為『屬』,這一意義到今天還在使用, 現代漢語中就有『隸屬』一詞。《昔書,衛恆傳》、《說文解字,序》及段注,也都認為隸書是『佐助篆所不逮』的。所以隸書是小篆的一種輔助字體。」這樣的說法是有爭議的。在 漢字演變發展過程中,繁化和簡化這兩種對立的矛盾一直存在着。總的來說,人們寫字總是往着簡化的方向發展。當一種字體基本定型之後,它便可能向兩種方向發展,一種是向更加規整的方向發展,一種是向更加草化的方向發展。規整化的結果使得這種字體得以完全確立,卓化的結果便是產生新的字體。而隸書起初是所謂的「輔助性字體」,實際上它便是篆書(是大篆而不是小篆。一般地說來,草化先於正規化,小篆是對大篆的規整,而隸書則是大篆的草化,它的產生應先於小篆)的草寫。事實也是如此。早在產生秦小篆以前的時代,篆書的一種便於書寫的簡體—— 古隸(草篆)便已產生。根據江陵鳳凰山秦墓出土的秦昭王時期的刻有「冷賢」兩字的 玉印、戰國中期的《楚帛書》和戰國後期秦國的「 高奴禾石銅權」銘文的字樣,可知在秦始皇統一六國之前便已有了和 秦詔版相近的書體即草篆——隸書的萌芽書體,亦即後人稱為古隸的書體存在。近年來出土的天水秦簡, 睡虎地秦簡馬王堆帛書、 銀雀山竹簡……為我們追溯隸書的起源和形成提供了確實的證據[2]

視頻

隸變 相關視頻

隸變是中國書法發展史的重要階段
隸變與古文字源起(1-3)

參考文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