開啟主選單

求真百科

長島國家級自然保護區

長島國家級自然保護區原圖鏈接來自 青島新聞網 的圖片

長島國家級自然保護區位於山東省煙臺市蓬萊區境內,地處膠東、遼東半島之間,黃海、渤海交匯處,由長山列島的大小32個島嶼組成,為候鳥遷徙的重要通道和停歇地。保護區在動物分布上,屬古北界華北黃淮亞區。

目錄

歷史沿革

1982年經山東省人民政府批准建立保護區。

1988年晉升為國家級自然保護區

地理位置

山東長島國家級自然保護區位於山東省煙臺市蓬萊區境內,山東半島、遼東半島之間的渤海海峽、山東省長島縣境內,主要由南北長山島、南北隍城島、大小黑山島、大小欽島和廟島、高山島、候磯島、軸島等32個島嶼組成。地理坐標為東經120º35′28〃~120º56′36〃,北緯37º53′30〃~38º23′58〃。

地形地貌

保護區地理上屬諸島系「膠東隆起」斷陷分離的島鏈式基岩群島,屬膠東隆起的北延部分。

氣候特徵

保護區屬暖溫帶季風區大陸性氣候,植物區系屬暖溫帶落葉闊葉林區域。

區域範圍

保護區總面積5015.2公頃,其中陸地面積3910.0公頃,濕地海域1105.2公頃。

保護對象

屬野生動物自然保護區類型,是以保護遷徙猛禽為主的重要海島自然保護區。主要保護對象為、隼等猛禽及候鳥棲息地[1]

植物資源

區內陸地植物有139科591種,淺海海洋植物3門79種。保護區森林類型以人工林為主,有黑松林、赤松林、刺槐林、麻櫟林等,森林覆蓋率達56%。

動物分布

野生動植物資源極為豐富,是中國東部候鳥遷徙必經之地,有鳥類19目58科326種,其中被列為國家重點保護的有丹頂鶴、白鸛、大天鵝、白肩雕、金雕、禿鷲等60種;在中日候鳥保護協定所列的227種鳥類中,長島就有196種,占86%;被列入中澳候鳥保護協定的有47種;世界「瀕危動植物紅皮書」所列的國際重點保護鳥類有11種。

其中屬國家一級保護的有金雕、白肩雕等9種,屬國家二級保護的有42種,是我國開展鳥類環志的主要基地[2]。國家一、二級保護動物中,尤以猛禽為多,達39種。區內陸生動物除鳥類外,還有兩棲類、爬行類、哺乳類以及淺海動物等。

重點對象

保護區內有國家級保護動物49種,一級有白鸛中華秋沙鴨、金雕、白肩雕、丹頂鶴等9種,二級有大天鵝、小天鵝、鴛鴦及所有鷹科及隼科的所有猛禽共計40種。

保護區海域及海灘,常可見到海豹,保護區海洋魚類數量多,價值高,共有72種,淺海動物91種。國家一級保護鳥類有丹頂鶴、黑鸛等8種,國家二級保護鳥類44種,省級保護鳥類358種。該保護區鳥類以候鳥和旅鳥居多,占總量的98.0%。候鳥遷徙多集中在春、秋兩季。區內有珍稀的猛禽多種,其中國家重點保護的有金雕、白尾海雕禿鷲、隼類等常在這裡出現。

生態價值

該保護區地處遼東半島和山東半島之間,由長山列島的大小32個島嶼組成,為候鳥遷徙的重要通道和停歇地。

長島自然保護區是中國鳥類遷徙三大通道之一的東部鳥類遷徙通道的必經之地,是東北亞內陸和環西太平洋鳥類遷徙的重要中轉站,素以「候鳥旅站」著稱,具有極為重要的保護價值和科學研究價值。

視頻

長島國家級自然保護區 相關視頻

長島城市形象片,這才是真正的海島!
長島旅遊宣傳片

參考文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