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真百科歡迎當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實資料,洗刷冤屈,終結網路霸凌。

鏽臉鉤嘴鶥檢視原始碼討論檢視歷史

事實揭露 揭密真相
前往: 導覽搜尋
鏽臉鉤嘴鶥
鏽臉鉤嘴鶥[原圖 連結]原圖連結

中文學名:鏽臉鉤嘴鶥
學名:Pomatorhinus erythrogenys
界:動物界 Animalia
門:脊索動物門Chordata
綱:鳥綱
Aves 目: 雀形目 Passeriformes
科: 畫眉科 Timaliidae
屬: 鉤嘴鶥屬 Pomatorhinus
種: 鏽臉鉤嘴鶥 P. erythrogenys

鏽臉鉤嘴鶥

又 名 : 銹臉鉤嘴鶥,是畫眉科鉤嘴鶥屬的一種。

模式產地 : 喜馬拉雅山脈地區。[1]

地理分布 : 巴基斯坦緬甸孟加拉不丹中國印度泰國台灣尼泊爾

活動範圍 : 全球約為95,900平方千米。

保護級別 : 狀況被評為無危。

八亞種

鏽臉鉤嘴鶥東南亞種

(學名:Pomatorhinus erythrogenys abbreviatus),是中國的特有物種。分布於江西、安徽、福建等地,主要生活於多林山地的林緣灌叢或草莽間。該物種的模式產地在福建光澤。

鏽臉鉤嘴鶥川東亞種

(學名:Pomatorhinus erythrogenys cowensae)。在中國大陸,分布於四川、湖北、貴州等地。該物種的模式產地在四川萬縣。

鏽臉鉤嘴鶥川南亞種

(學名:Pomatorhinus erythrogenys decarleri)。在中國大陸,分布於四川、雲南、西藏等地,多棲息於常匿於丘陵耕地近旁以至海拔3300-3800米的山地灌木叢、 樹木、草叢間、在落葉以及廢屑堆中覓食。該物種的模式產地在雲南麗江以北山脈。

鏽臉鉤嘴鶥川西亞種

(學名:Pomatorhinus erythrogenys dedekeni)。在中國大陸,分布於四川西藏等地。該物種的模式產地在四川巴塘。

鏽臉鉤嘴鶥陝南亞種

(學名:Pomatorhinus erythrogenys gravivox),是中國的特有物種。分布於甘肅陝西山西、河南]]、四川等地,常見於海拔高達600-1250米山地的灌木以及矮樹叢間。該物種的模式產地在陝西。

鏽臉鉤嘴鶥雲南亞種

(學名:Pomatorhinus erythrogenys odicus)。分布於緬甸、寮國、越南以及中國大陸的雲南、貴州等地,主要棲息於樹叢間以及山坡耕地里。該物種的模式產地在雲南蒙自。

鏽臉鉤嘴鶥中南亞種

(學名:Pomatorhinus erythrogenys swinhoei)。在中國大陸,分布於廣西、湖南、廣東等地。該物種的模式產地在廣西瑤山。

台灣斑胸鉤嘴鶥

(學名:Pomatorhinus erythrocnemis),曾被視為亞種,中文稱為鏽臉鉤嘴鶥台灣亞種(學名:Pomatorhinus erythrogenys erythrocenmis)是台灣的特有物種。分布於台灣本島,多見於山地闊葉林中。該物種的模式產地在台灣山地。[2]

物種特徵

鏽臉鉤嘴鶥的平均體重約為54.5克。[3]

各亞種之間差異較大,陝南亞種額、眉紋和耳羽深棕紅色。

上體

橄欖褐色,頭頂各羽中央稍黑,兩翅和尾較暗褐,外翈羽緣沾棕,眼先有頰白色,羽端綴有黑斑,具黑色顴紋。

下體

白色,頦、喉微具黑色細紋,胸具粗著的黑色縱紋;胸側、兩脅和尾下覆羽棕色微沾橄欖褐色。

川東亞種上體較陝南亞種更紅而暗,呈暗棕紅褐色,兩脅和尾下覆羽深桂紅褐色。

川西亞種上體幾乎不沾棕色、呈橄欖灰褐色,兩脅和尾下覆羽棕色亦差,無眉紋。

川南亞種上體橄欖褐色,較少棕色;下體棕色亦較淡,無眉紋。

雲南亞種上體呈鮮棕褐色,下體棕色亦較鮮亮,無眉紋。

東南亞種頭頂橄欖褐色具寬的黑褐色羽乾紋,其餘上體棕褐色,額、背和兩翅表面赤栗色,眉紋亦為赤栗色,但不顯著,有時缺失,耳羽桂紅色;下體灰白色,胸具粗的黑色縱紋,腹和兩脅灰色,尾下覆羽桂紅色

中南亞種和東南亞種很相似,但體型較小,翅長一般不及96毫米(東南亞種在96毫米以上),喉和上胸淡銹色,(東南亞種白色),尾下覆羽暗銹褐色。

台灣亞種頭頂至後頸、頭側、頸側橄欖灰褐色,背栗褐色,顴紋黑色,耳羽灰褐色,基部沾栗;下體污白色,胸具粗著的黑色縱紋,兩脅和覆腿羽暗棕褐色,尾下覆羽銹棕色至銹栗色。

虹膜

淡黃色或綠白色,嘴角黃色或角褐色,上嘴較暗。跗踱和趾暗黃褐色或肉褐色。

棲息環境

見於海拔2000-3000米的高山杜鵑灌叢、高山、櫟灌叢及其林緣地帶。

有的亞種,如台灣亞種,也喜歡棲於茂密的常綠闊葉林。

溫帶森林和溫帶疏灌叢,常見於山地或丘陵耕地近旁的灌叢、樹叢以及草叢間。

也出入於農田地邊和村寨附近的小樹林和灌木叢中。[4]

習性

多單獨、成對或成小群活動。常在樹叢或灌叢間穿梭、飛翔或在地上奔跑、跳躍,很少遠距離飛翔。常在地上草叢或落葉層中覓食。有時也在灌叢和樹上覓食。

覓食

昆蟲和昆蟲幼為食,特別是繁殖期間,幾乎全吃昆蟲。也吃螞蟻蜘蛛等其它動物。植物性食物主要為胡頹子、薔薇等灌木果實種子和禾本科植物草子等。

鳴叫聲

活動時常發出響亮的叫聲,個體間彼此呼應。

叫聲:響亮而獨特的對唱,雄鳥發出深沉的callow-creee,callow-creee,第4個creee音節略高,雌鳥回以callow叫聲。告警時吱吱作叫。

繁殖

繁殖期5-7月。通常營巢於灌叢中。[5]

築巢

巢置在灌木近根部的地上或離地1.5米的灌木枝權上。

巢狀

呈碗狀,主要由細枝、草莖、枯葉等構成,內墊以撕碎的細茅草葉。

大小為外徑9.5-16.5厘米,平均13.3厘米。內徑7.9-9.8厘米,平均8.8厘米,巢高8.9-13.5厘米,平均10.7厘米,深4.6-8.5厘米,平均7.0厘米。

孵化

每窩產卵3枚。卵呈長橢圓形,白色、光滑無斑,卵的大小為28.4-31.8毫米×21.0-21.7毫米,平均29.7毫米×21.3毫米。雌雄親鳥輪流孵卵,雛鳥晚成性。

視頻

110-03-15 大彎嘴(大彎嘴鶥,鏽臉鉤嘴鶥)

參考資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