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真百科歡迎當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實資料,洗刷冤屈,終結網路霸凌。

錢永健檢視原始碼討論檢視歷史

事實揭露 揭密真相
前往: 導覽搜尋

錢永健Roger Yonchien Tsien,1952年2月1日-2016年8月24日),美國第一代華裔,為美國生物化學家,台灣中央研究院院士、美國國家科學院院士、美國國家醫學院院士、美國藝術與科學院院士;聖地牙哥加利福尼亞大學生物化學及化學系教授。因為發現和研究綠色熒光蛋白,與下村脩馬丁·查爾菲共同獲得了2008年的諾貝爾化學獎[1][2][3]

個人簡介

錢永健1952年出生於美國紐約,在新澤西州利文斯頓長大。錢永健的家族可謂是「科學世家」,出了多位科學家和工程師。他是中國著名科學家錢學森的堂侄。錢永健小時候患有哮喘,只能經常待在家裡。他對化學實驗感興趣,常常在家中地下室里做化學實驗,一做就是幾個小時。他8歲時的實驗記錄本如今被收藏在瑞典斯德哥爾摩的諾貝爾博物館中。16歲時,錢永健獲得生平第一個重要獎項,也是美國授予高中生完成科研項目的最高獎:西屋科學天才獎,當時他研究的是金屬如何與硫氰酸鹽結合。錢永健後來獲得美國國家優等生獎學金進入哈佛大學學習,20歲獲得化學物理學士學位並前往劍橋大學深造,後獲生理學博士學位。他於1989年起在加州大學聖迭戈分校工作,至今已有27年。錢永健在2016年8月24日單獨騎車後沒有回家,被找到時已經去世。世人猜測錢永健是在騎自行車時去世的。錢永健一生獲獎無數,幾乎囊括所有生命科學領域大獎,也是唯一一位華人沃爾夫獎和諾貝爾獎「雙得主」。是美國國家科學院院士、美國國家醫學院院士、美國藝術與科學院院士。[4]

會發光的蛋白GFP

20世紀後期,以綠色熒光蛋白(green fluorescent protein,GFP)為代表的一系列生物熒光標記蛋白的發現與應用,為生物學的大發展提供了一種全新的工具。自此之後,科學家們能夠很方便地觀察到活細胞的細微結構和生理過程,之前難以觀察及研究的例如胚胎的發育過程、癌細胞的擴散方式等,如今變得輕而易舉。綠色熒光蛋白不僅無毒,而且不需要藉助其他輔酶,自身就能發光,可以讓科學家在分子水平上研究活細胞的動態過程。當綠色熒光蛋白的基因和我們感興趣的有機體內所擬研究的蛋白質基因相融合時,蛋白質既能保持其原有的活性,綠色熒光蛋白的發光能力也不受影響。通過顯微鏡觀察這種發光的「標籤」,科學家就能做到對蛋白質的位置、運動、活性以及相互作用等一目了然。在一個活體中有數萬種不同的蛋白質,這些蛋白質精細地控制着重要的化學進程。如果蛋白機制發生故障,通常就會發生疾病。綠色熒光蛋白可幫助研究這類機制,這就是為什麼綠色熒光蛋白成為生物科學極其重要的工具。在它的幫助下,科學家還能對各種細胞的命運了如指掌,比如,腦神經細胞是如何發育起來的,或者癌症細胞是如何擴散的。由於使用傳統熒光染料有深層組織標記困難、難以用於活體標記、長時間成像易淬滅等瓶頸,所以在熒光蛋白家族出現之前,以上這些活體深層成像,長時間活細胞成像的實驗效果,都是使用傳統熒光染料所無法想象的。使用熒光蛋白對活體標本進行示蹤,為傳統生物學研究帶來了嶄新的實驗方法,使多個生物領域一躍進入了活體動態過程的定量研究階段。熒光蛋白現在廣泛應用於生物學研究。可以通過常規的基因操縱手段,將熒光蛋白用來標記其他目標蛋白,這樣可以觀察、跟蹤目標蛋白的時間、空間變化。提供了以前不能達到的時間和空間分辨率,而且可以在活細胞、甚至活體動物中觀察到一些分子。熒光蛋白技術也使得人們可以研究某些分子的活性,而不僅僅是其存在與否。對於有些研究來說,熒光蛋白的作用可以形容為「起死回生」:原來有些方法,需要把生物變成死物才能研究一些現象和過程,而熒光蛋白為主要支柱之一的現代成像技術,使科學家在活的細胞中觀察和研究這些過程,使一部分「死物學」變成「生物學」。[4]

諾貝爾化學獎

正因為GFP家族如此巨大地改變了生命科學的研究進程,瑞典皇家科學院將2008年的諾貝爾化學獎授予對GFP的發現、表達和開發做出了傑出貢獻的三位科學家:下村修(Osamu Shimomura,1928-)、馬丁·查爾菲(Martin Chalfie,1947-)和錢永健(Roger Yonchien Tsien,1952-2016)。下村修首次從Aequorea victoria中分離出GFP。他發現該蛋白在紫外線下會發出明亮的綠光。 Martin Chalfie證明了GFP作為多種生物學現象的發光遺傳標記的價值。在最初的一項實驗中,他用GFP使秀麗隱杆線蟲的6個單獨細胞有了顏色。 錢永健的主要貢獻在於讓人們理解了GFP發出熒光的機制。同時,他拓展出綠色之外的可用於標記的其他顏色,從而使科學家能夠對各種蛋白和細胞施以不同的色彩。這一切,令在同一時間跟蹤多個不同的生物學過程成為現實。 實際上,從綠色熒光蛋白的發現到熒光蛋白標記法的發明應用,過程相當複雜。可以說,如果沒有眾多科學家接力,GFP的火把就不會成功穿越間隔在發現與發明之間漫長的「黑暗」,熒光蛋白標記法就不可能獲得普及。

人物評價

著名生物學家饒毅曾寫道:「錢永健的工作,從上世紀八十年代一開始就引人矚目。他可能是世界上被邀請作學術報告最多的科學家,因為化學和生物界都愛聽他的報告,既有技術應用,也有一些很有趣的現象……很多人認為錢永健會得諾貝爾獎,可以是化學獎,也可以是生理學與醫學獎。」得益於嚴謹的家教,人們印象中的錢永健總是謙遜、低調、誠懇。看問題的眼光獨到、犀利,對科學研究充滿熱情和專注,對學生和同事慷慨無私。

參考文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