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真百科歡迎當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實資料,洗刷冤屈,終結網路霸凌。

綠色熒光蛋白檢視原始碼討論檢視歷史

事實揭露 揭密真相
前往: 導覽搜尋

來自 孔夫子舊書網 的圖片

綠色熒光蛋白是科技一個名詞術語。

中國文字是歷史上最古老的文字之一[1]。也是至今通行的世界上最古老的文字。世界上還沒有任何一種文字像漢字這樣經久不衰。 從甲骨文發展到今天的漢字,已經有數千年的歷史。文字的發展經過了甲骨文、金文、大篆、小篆、隸書[2]、草書、楷書、行書等書體演變。

名詞解釋

綠色熒光蛋白(Green fluorescent protein,簡稱GFP),是一個由約238個氨基酸組成的蛋白質,從藍光到紫外線都能使其激發,發出綠色熒光。雖然許多其他海洋生物也有類似的綠色熒光蛋白,但傳統上,綠色熒光蛋白(GFP)指首先從維多利亞多管發光水母中分離的蛋白質。這種蛋白質最早是由下村修等人在1962年在維多利亞多管發光水母中發現。這個發光的過程中還需要冷光蛋白質水母素的幫助,且這個冷光蛋白質與鈣離子可產生交互作用。

2008年10月8日,日本科學家下村修、美國科學家馬丁·查爾菲和錢永健因為發現和改造綠色熒光蛋白而獲得了當年的諾貝爾化學獎。

在維多利亞多管發光水母中發現的野生型綠色熒光蛋白,395nm和475nm分別是最大和次大的激發波長,它的發射波長的峰點是在509nm,在可見光譜中處於綠光偏藍的位置。綠色熒光蛋白的熒光量子產率(QY)為0.79。而從海腎(sea pansy)所得的綠色熒光蛋白,僅在498nm有一個較高的激發峰點。

在細胞生物學與分子生物學中,綠色熒光蛋白(GFP)基因常用做報告基因(reporter gene)。綠色熒光蛋白基因也可以克隆到脊椎動物(例如:兔子)上進行表現,並拿來映證某種假設的實驗方法。通過基因工程技術,綠色熒光蛋白(GFP)基因能轉進不同物種的基因組,在後代中持續表達。現在,綠色熒光蛋白(GFP)基因已被導入並表達在許多物種,包括細菌,酵母和其他真菌,魚(例如斑馬魚),植物,蒼蠅,甚至人等哺乳動物的細胞。

參考文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