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真百科歡迎當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實資料,洗刷冤屈,終結網路霸凌。

銅門村檢視原始碼討論檢視歷史

事實揭露 揭密真相
前往: 導覽搜尋
銅門村
圖片來自flickr

銅門村太魯閣語:Dowmung),臺灣一個原住民村落,位於木瓜溪畔的銅門舊稱同門,乃太魯閣語中「山簏平地」的意思,因發現銅礦改稱銅門。在花蓮秀林鄉木瓜溪畔河階地的銅門村裡,共有銅門、榕樹兩個部落。大約三百年前,原本居住在南投春陽溫泉的太魯閣族,翻越奇萊峰、能高山,來到秀林鄉木瓜溪的河階地開墾,慕谷慕魚(Mukumugi )即是第一個來到此地開墾的家族;後來因為這裡產銅,又是交通隘口,所以改名為「銅門」。[1]

歷史

銅門舊稱為「同門」(太魯閣語:Dowmung),乃太魯閣語中「山麓的平坦之地」。大約在三百年前,原本居住在今天的仁愛鄉合作村附近的太魯閣族,翻越奇萊山能高山,來到木瓜溪的河階地開墾,慕谷慕魚(太魯閣語:Mqmgi)即是來到此地開墾的家族。

1918年1月,日本人開鑿完成「初音奇萊橫斷道路」(今能高越嶺古道東段)。因本地產,且為路的隘口,故取名「銅門」。日治末期,日本人陸續在木瓜溪建立小型的水力發電廠,包括1939年建立「清水第一發電所」(今清水發電廠),1941年建立「清水第二發電所」,1941年的「初音發電所」,以及1943年的「銅門發電所」。

國民政府接收台灣後,開始重建了銅門與清流等二座發電廠,並陸續興建龍澗、榕樹、水簾、龍溪等四座發電廠。此外,台電公司並接續日治時期台灣總督府未竟之業,透過能高越嶺古道做為架設高壓輸電線的路徑,於1950年開始東西部電力運輸的供電路,自銅門村的龍澗發電廠向西輸送,翻越中央山脈天長斷崖,再到南投縣仁愛鄉親愛村的萬大發電廠,稱為東電西送,有「電力萬里長城」之稱。

1990年6月23日,因中度颱風歐菲莉夾帶強風豪雨肆虐花蓮縣秀林鄉,降雨強度達每小時106毫米,對銅門村降下近八百公厘的雨量,使村內第十三鄰旁的小溪溝發生山洪暴發(今稱土石流),造成全村有36名村民遭到活埋,並使房屋32棟全毀、11棟半毀。臺灣自1996年引進「土石流」一詞後,追溯到當時的歷史,銅門村被公認是第一個發生土石流災變的地方。1991年5月,53戶災民遷至5公里外的木瓜溪溪谷口的平地、位於吉安鄉干城村的博愛新村,成為台灣第一件受災遷村個案。2007年10月10日,原住民族委員會在災難現址設立「受難族人紀念碑」。

由於銅門村近年轉型觀光遊憩,部分村民轉做民宿、打鐵製刀、旅遊導覽,透過觀光挹注重新燃起部落活力,但觀光利益也吸引外地人覬覦介入,為了對抗外來勢力入侵,部落族人於2013年曾一度決議封山護溪。但是為了主導觀光發展,銅門村內就成立有多個地方發展協會,且對發展方向與意見分歧,連秀林鄉公所、花蓮縣政府也難以插手,使得銅門村的未來、部落傳承正面臨挑戰與改變。2013年12月23日,林務局花蓮林區管理處運送紅檜扁柏等高價珍貴木材下山,族人事先未獲告知與諮詢,大表不滿,25日下午聚集近百人開始動員包圍、阻擋卡車加以攔截。2014年6月7日上午,銅門村民透過部落會議,為了拒絕銅門部落自然景觀過度觀光,決定封路,堅持遊客步行入山。


資料來源

  1. 部落介紹,台灣原住民族資訊資源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