開啟主選單

求真百科

金鐘(德立街)巴士總站

金鐘(德立街)巴士總站
圖片來自top10place

金鐘(德立街)巴士總站(英文:Admiralty (Drake Street) Bus Terminus)位於香港中西區金鐘德立街,為一個已停用巴士總站

目錄

總站概況說明

金鐘(德立街)巴士總站位於金鐘德立街路旁,總站上蓋建有金鐘廊,鄰近港鐵金鐘站C2出口及的士站。此總站停用前曾為過海隧道巴士601線及過海隧道巴士N601線的總站[1],2000年10月30日,601線由金鐘(東)巴士總站搬至金鐘德立街總站,以配合金鐘(東)巴士總站行車方向改動,而N601線亦隨之遷來,此外並無其他巴士路線曾使用此站。

配合金鐘公共運輸交匯處改善工程[2],2012年7月29日,過海隧道巴士930線總站遷往灣仔碼頭,不再使用金鐘(東)巴士總站;原有站位改由同日從金鐘德立街遷回的601線使用,原有之的士站遷移至此處,而原有之的士站將改作上落客貨區。

總站設施

此總站停用前設有新巴站長室。

香港島專線小巴31線〔特別班次〕

田灣 ↔ 金鐘(德立街)

中西區 (香港)

中西區英語:Central and Western District)是香港十八區之一,位於香港島西北部,於1980年代末由中區西區的北部合拼而成,為香港開埠之後最早發展的地區。其中中環上環是香港最重要的商業中心區,而西環則是早期發展的華人住宅區。中環區內以商業大廈為主,人口較少,而中半山山頂是香港其中一個富豪聚居地。根據2020年人口統計,中西區人口約為239,000人[3],亦是香港十八區中收入最高的地區以及全港最高學歷的地區,46.5%人口持專上教育學位課程。[4]

地理

中西區可以細分為中區西區半山區三個部份,中區包括金鐘中環上環等地,西區包括西環(即西營盤石塘咀堅尼地城)和摩星嶺,而半山區則包括太平山薄扶林道北部一帶(主要是香港大學本部校園)。

中西區東接灣仔區、南接南區。北部水域與葵青區油尖旺區連接。西部水域則與離島區連接。

歷史

第一次鴉片戰爭滿清政府戰敗給英國。英軍在1841年1月26日在香港島,今日上環的水坑口登陸。之後根據1842年簽署的《南京條約》,清帝國割讓香港島,大英帝國於今日的中環上環一帶建立維多利亞城,而四環九約中的其中三環及六約,均在今中西區範圍之內。

1969年因應民政主任計劃,香港被分為多區。當時上環、中環及半山區屬於「中區」,西環連同現今南區之西部屬於「西區」。1975年,港府進行行政區劃重整,摩星嶺以南的西區及原屬東區赤柱石澳另組成南區,「中區」和剩餘的「西區」則合併為「中西區」。

移民史

中西區居住了不少福建人以及廣東省內的潮州人,亦有2,600多以及2,800多人以閩南話潮州話母語,大多為老一輩的人口。福建人在開埠以來大量遷入中上環以及中上環半山一帶,文咸東、西街永樂街的轉口貿易,藥材,船務絕大多數都是福建人經營[5],至今大部份福建人仍居於中上環一帶。而潮州人則主要聚居於西環及西環半山一帶,不少潮汕社團在西環區內均有很大的影響力。

區內人物:

  • 陳方安生:香港政治人物,曾任政府官員及立法會直選議員
  • 歐贊年:香港公民社會發展資源中心成員

參考文獻

  1. 新巴601號線總站遷移至金鐘(東) ,2012年7月26日,城巴新巴
  2. 金鐘公共運輸交匯處改善工程運輸署
  3. 2020人口 (PDF). 
  4. 香港2020人口統計 (PDF). 
  5. 李培德. 香港大學-香港的福建商會和福建商人網絡. 香港: 香港大學出版社. 2009. ISBN 978962209177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