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真百科歡迎當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實資料,洗刷冤屈,終結網路霸凌。

石塘咀檢視原始碼討論檢視歷史

事實揭露 揭密真相
前往: 導覽搜尋

石塘咀

圖片來自eastweek

石塘咀(Belcher Point,亦作石塘嘴)位於堅尼地城以東,香港大學以北,西營盤以西,即由西祥街/西祥街北嘉安街,屬香港香港島中西區的地區。[1]

歷史

清朝初期,石塘咀一帶只是一個荒蕪的山坡。由於盛產優質的花崗岩麻石),可作建築材料之用,吸引了一批以打石為業的惠州客家人到來開採[2]

1841年即開埠當年的人口普查出現「石塘嘴」作為打石工人的聚居點;當時人口有25名。[3] 至1880年,當時石塘咀已形成花崗岩石礦場,在採礦完成後,該處剩下凹陷大石塘,而向海的一段較尖而窄,狀似鳥咀,所以得到「石塘咀」此名。

早在1903年,石塘咀填海工程儘管已經完成,但該地仍然是一個荒蕪而偏遠的地方。1904年香港第13任港督彌敦抵港,剛好上環水坑口街妓寨被大火夷平。彌敦靈機一觸,下令所有妓寨一律遷至石塘咀,利用妓院開發該區。石塘咀因而名盛一時,當時石塘咀風月區有數百間妓院,「大寨」70多家,妓女近二千人,酒樓40家,而依靠妓寨維生的人更接近五萬人,遂有「塘西風月」之稱。以當時香港人口不足50萬來說,有十分之一的人都是依賴石塘咀生存。此外香港第一間戲院亦是位於石塘咀,位於德輔道西,名為太平戲院,是香港當時最大的粵劇戲院。

到1935年香港政府依隨英國法例立法禁娼,曇花一現的塘西風月暫告一段落。不過在香港日治時期,因為日軍總督部頒令所有華人妓院必須遷到石塘咀的「娛樂區」,所以石塘咀曾再度繁華起來。當時石塘咀易名為藏前區假名:くらまえく),大酒家和妓寨都相繼復業,高峰時期領有牌照的妓院有五百多家。不過當時民不聊生,能夠上妓院的只有一批日憲密偵。

政府於1980年代曾打算以地鐵港島綫連接該區,並於區內預留車站出口兩個位置,惟計劃一直停止。2005年6月當局決定開始港島綫西延的西港島綫計劃,並於石塘咀設一地鐵站,以龍虎山上的香港大學命名為大學站,但這個名稱與九廣東鐵(現稱東鐵綫)的大學站相同,因而引來了不少爭議。該車站最後命名為 香港大學站 (HKU Station),香港大學站同時亦被建議為連接南區的港鐵南港島綫西段的車站。

香港電車於石塘咀的屈地街設有總站,1989年新電車車廠於石塘咀設立。

典故

根據香港學者陳雲根在《鹹濕》一文章中提及,有人推斷,鹹濕此詞語於1920至1930年代由在石塘咀工作之妓女所創造。石塘咀早年是香港色情行業其中一個集中地,妓女頗多接待位於附近碼頭工作的苦力,該等男人終日勞累而流汗,海風吹拂,皮膚結鹽,惹來一身鹹水味,故稱該等上門尋芳之急色男子為「鹹濕佬[4]

交通

港鐵在石塘嘴南面設有香港大學站(HKU Station),乘客可以在此乘搭港鐵港島綫,香港大學站亦被建議為連接南區的港鐵南港島綫西段的車站。香港大學站曾被稱為寶翠站(Belcher Station)、屈地站(Whitty Station)和石塘嘴站(Shek Tong Tsui Station),惟港鐵最終採用香港大學站作正式站名。

香港電車於石塘咀的屈地街設有總站。

主要交通幹道

東西走向

南北走向

參考文獻

  1. 存檔副本 (PDF). [2006-09-22]. (原始內容 (PDF)存檔於2006-11-03). 
  2. 分區簡史及地方名字由來-區內地方名字的由來 (PDF). [2015-10-23]. (原始內容存檔 (PDF)於2016-03-04). 
  3. 《中國叢報》1841年香港島人口統計. [2019-05-25]. (原始內容存檔於2019-07-13). 
  4. 陳雲 – 鹹濕. [2009-11-29]. (原始內容存檔於2010-10-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