鄭敏檢視原始碼討論檢視歷史
鄭敏 | |
---|---|
鄭敏
(1920年7月18日-)女,福建閩侯人,生於北京。中華民國及中華人民共和國詩人,九葉詩派成員。1943年畢業於西南聯大哲學系。1952年在美國布朗大學研究院獲英國文學碩士學位。
生平
1939年考入西南聯大外文系,後轉入哲學系。1948年赴美國留學,先後在布朗大學和伊利諾伊州立大學研究院學習。
1956年回國,在文學研究所外國文學部從事英國文學的研究工作。1960年調入北京師範大學外語系講授英美文學。
鄭敏由老師馮至引入文壇。1942年開始創作詩歌。對里爾克的詩歌作品有深入的研究。1980年與王辛笛、曹辛之、唐祈、唐湜、陳敬容、杜運燮、袁可嘉、穆旦等合出詩集《九葉集》。
從建國初到1979年鄭敏中斷了新詩寫作。直到「三中全會」以後,在時代的感召和友人的鼓勵下又寫起了新詩,出版詩集《心象》、《尋覓集》和詩學專著《詩與哲學是近鄰》,十四行體組詩 《詩人與死》是受其詩友唐祈之死的觸動寫成,是她早年對生死問題進行哲理思索的延續。全詩借唐祈的死來關注和思考當代中國知識分子的共同命運:「我們都是火烈鳥/終生踩着赤色的火焰/穿過地獄,燒斷了天橋/沒有發出失去身份的呻吟我們羨慕火烈鳥/在草叢中找到甘甜的清水/在草叢上有無邊的天空邈邈/它們會突然起飛/鮮紅的細腳後垂。」詩一發表即引來好評,說「這組詩沒有過多的哀婉和溫情,整飭的十四行恰如死亡行進本身一樣,嚴厲、冷靜、必然,但暗中卻布滿了憤怒、悲傷、嘆息、詛咒,種種情感的旋渦和潛流」。可見,鄭敏對生死問題的詩性哲理觀照,是建立在她自己獨特的生命感受基礎之上的,而決非哲理的直陳,真正實現了知性生命化的詩學追求。
獲獎記錄
2018年12月19日,獲得「玉潤四會」女性詩歌獎終身成就獎。 [1]
作品
- 《詩集1942-1947》(1949)
- 《尋覓集》(1986)
- 《心象》(1991)
- 《早晨,我在雨里採花》(1991)
- 《鄭敏詩選1979-1999》
- 《鄭敏文集》
- 譯作《美國當代詩選》
參考資料
- ↑ 首屆女性詩歌獎在廣東四會揭曉 鄭敏、舒婷等獲獎,新華網 , 2018-12-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