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真百科歡迎當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實資料,洗刷冤屈,終結網路霸凌。

遼寧海棠山國家級自然保護區檢視原始碼討論檢視歷史

事實揭露 揭密真相
前往: 導覽搜尋

遼寧海棠山國家級自然保護區位於遼寧西部,科爾沁沙地南緣,保護區地處中國一級生態敏感帶上,位於荒漠化向外擴展的前沿,是遼西保存較好,森林生態類型最完整、生物多樣性最豐富的天然林區,被稱為遼西的「綠色明珠」,是蒙古高原到遼河平原最後一道天然屏障。境內自然條件複雜多樣,動植物種類繁多,是遼西地區重要的物種基因庫。主要保護對象為油松櫟類混交的頂極群落及野生動物。屬於森林生態系統類型的自然保護區

歷史沿革

1986年12月經遼寧省政府批准建立省級自然保護區。 2007年晉升為國家級自然保護區[1]。  

地理環境

海棠山國家級自然保護區位於遼寧省阜新蒙古族自治縣南部,範圍在東經121°41′15″—121°52′30″,北緯41°47'30″—42°00′00″之間。

氣候

海棠山國家級自然保護區在氣候上屬於中國暖溫帶半濕潤氣候向溫帶半乾旱氣候的過渡帶上。保護區多年平均降水541.6mm。海棠山國家級自然保護區氣候受蒙古高原大陸季風的影響,全年6 級以上大風日數71.6天,8 級以上揚塵及沙塵暴天氣達 21 天,均發生在3、4月份。全年平均氣溫在7~11℃之間,受季風氣候影響差別較大,年降水量為450~ 550毫米,年平均無霜期130~200天。  

水文

海棠山自然保護區為繞陽河和細河的發源地,由於氣候旱化的影響,這兩條終年有水的河流,已經變成季節性河流,而繞陽河已成為無尾河消逝在遼河平原的西側,同時又是大凌河遼河的分水嶺。

區域範圍

海棠山國家級自然保護區總面積11002.7公頃,核心區總面積3386.8 公頃,占保護區總面積的30.8%,緩衝區面積2703.8 公頃,占保護區面積的24.6%,實驗區總面積為4912.1 公頃,占保護區總面積的44.6%。

東以山嶽南山國有林邊界為起點,向南經普安寺風景區界、海棠溝、櫻桃溝、灰同溝、三巴拉溝南山(327.6米高程點)到達大石溝,再延石灰窖溝向東經大砬子山520.3米高程點,延下少木土溝262.2米高程點、北營子南溝、老富家窪、雙岔溝,向西南到達下兩家子231米高程點,再向東經羅鍋地、宋家溝、葦子溝279米高程點至三家子342.5米高程點。

南自色樹樑364.9米高程點向東經小榆樹東山至梨樹與錦州市交界335.7米高程點,再向北經小十家子山599.2米峰,向東至葦子溝三家子南溝342.5米高程點;

西自新興水泉溝延國有林邊界向南經五家子老虎溝、東山,到達老虎洞山264.5米峰,再延北溝東山、排山樓東溝、尖山溝的國有林界,經靳家店公路西溝、南大山440.5米高程點、604.5米峰,至色樹樑364.5米高程點。

北自新興水泉溝向東經太平溝國有林界、鐵爐溝南坡、孟家溝南坡、滿土溝溝口至山嶽南山國有林邊界。

保護對象

海棠山國家級自然保護區主要保護對象為油松櫟類混交的頂極群落及野生動物。

生物資源

海棠山國家級自然保護區的森林植被是中國一級生態敏感帶上森林擴展的種子源。保護區以華北植物區係為主,兼有長白植物區系和蒙古植物區系的植物。植物區系豐富,由這三大植物區系組成的各種植物群落,具有強大的向外輻射能力,可以使原本收縮的落葉闊葉林面積逐年擴大,以增強其抵禦荒漠化向東南部侵移的能力。

保護區內的以櫟樹為主的落葉闊葉林。尚殘存着不少400多年的油松,這種油松是抗氣候旱化的一個生態型,內含着寶貴的基因資源,利用這一珍貴的物質資源對遼西北乃至中國西北部的生態建設意義重大[2]

視頻

遼寧海棠山國家級自然保護區 相關視頻

遼寧阜新海棠山
空中看遼寧——海棠山

參考文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