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真百科歡迎當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實資料,洗刷冤屈,終結網路霸凌。

象限儀座流星雨檢視原始碼討論檢視歷史

事實揭露 揭密真相
前往: 導覽搜尋

象限儀座流星雨(Quadrantids)是出現在一月初的大流星雨。

雖然這個流星雨的輻射點位於牧夫座的區域內,但名稱卻來自一個已經廢棄的星座——象限儀座,有一部分是現在的牧夫座

象限儀座流星雨的原名

在國際天文聯會未統一流星雨命名準則前,流星雨會因不同的原因,用彗星 (例如:賈可比尼流星雨)、傳統名稱 (例如:國際天文聯會未統一星座名稱前,曾經存在過的象限儀星座) 或者現時通用的名稱來稱呼,因此有機會出現同一個流星雨可能有不同名稱的現象。後來國際天文聯會決定採用流星雨輻射點位置所在星座為流星雨命名 , 將象限儀座流星雨正名為「天龍座流星雨」,但是這個輻射點現時已經轉移到牧夫座(國際流星組織在它早期出版的《目視流星觀測手冊》中,亦曾經按照上述定義,稱這個流星雨做「牧夫座流星雨」)。因此在決議案後出版的中文天文書刊,大部分跟隨國際天文聯會議決,採用流星雨輻射點位置所在的天龍星座去翻譯成為「天龍座流星雨」或者「一月天龍座流星雨」。

採用廢棄星座命名的原因

雖然國際天文聯會用「天龍座流星雨」為正式名稱一段時間,但是一般流星觀測者和部分傳媒,很多仍然採用「象限儀(座)流星雨」作為慣用名稱。為免混亂,國際天文聯會2009年8月7日在巴西里約熱內盧的大會中,投票通過64個流星雨的正式名稱, 其中包括採用在1922年5月議決廢棄的象限儀星座,作為一月「天龍座流星雨」的替代名稱[1]。自此之後,才再次統一稱為「象限儀座流星雨」

流星雨的母體

美國國家航空航天局流星雨專家彼得·詹尼斯肯斯(Peter Jenniskens)在2003年12月發現這個流星雨是地球經過第196256號小行星[2](臨時編號 2003 EH1)(參考paper by Peter Jenniskens)在軌道上的殘留物所形成的。196256號小行星是一顆編號C/1490 Y1 解體彗星的彗核。彗星在530年前分裂開,成為碎塊,當時中國日本韓國天文學家都有觀測的紀錄。剩下的彗核就是惰性的岩石或是類似於礫石性質的一顆小行星。

觀測

由於196256號小行星和它的母體彗星碎片運行軌道與地球軌道差不多成垂直位置,所以象限儀座流星雨的特色是高峰期短,只有不足半天的時間

觀測象限儀座流星雨的最佳時刻是每年的1月4日,而在每年的年底12月28日至1月12日都會有少量屬於這群的流星出現。

在2008年1月4日的一次最佳觀測時間,當時最佳的地點則在美國東部和西歐。美國國家航空航天局使用一架灣流V型飛機研究這次的流星雨。

視頻

象限儀座流星雨 相關視頻

象限儀座流星雨視頻
實拍世界五大驚人的流星

參考文獻

  1. 象限儀座流星雨周六將準時赴約,中國網,2013-12-30
  2. 天文現象_象限儀流星雨,第一星座網 ,2017-1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