開啟主選單

求真百科

論列寧主義基礎

論列寧主義基礎》,系統闡述列寧主義基本原理著作。斯大林(見「斯大林全集」)在斯維爾德洛夫大學的講演。1924年4-5月在《真理報》上發表,同年5月編入斯大林《論列寧和列寧主義》。1948年莫斯科外國文書籍出版局出中文版。1927年瞿秋白曾譯成中文,由長江書店出版。1979年12月編入《斯大林選集》上卷。收編於《世界百科名著大辭典》。

目錄

內容簡介

本書中譯本約6萬字,有引言和正文9章。引言指出了敘述列寧主義基礎並不是要敘述列寧的世界觀的基礎,而是要「敘述列寧在他的著作中所加進馬克思主義總寶庫的,因而自然和列寧的名字分不開的那些特別的和新的貢獻。」並給列寧主義下了定義:「列寧主義是帝國主義和無產階級革命時代的馬克思主義……是無產階級革命的理論和策略,特別是無產階級專政的理論和策略。」第1章闡明了列寧主義產生的歷史根源,指出:「列寧主義是在帝國主義條件下,即在資本主義的矛盾已經達到極點、無產階級革命已經成為直接實踐的問題、準備工人階級去進行革命的舊時期已經達到盡頭而轉變為直接衝擊資本主義的新時期的條件下成長和形成的。」第2章闡述了第二國際改良主義和列寧的戰鬥的革命工作方法是兩種根本對立的方法,並指出列寧主義的方法是在同機會主義鬥爭中鍛煉出來的革命武器,是理論聯繫實際的批判的革命武器。第3章論述了革命理論同革命實踐的辯證關係,闡明了理論和實踐相統一的原則在馬克思列寧主義思想體系中的重要地位;批判了第二國際機會主義否認黨的領導和革命理論作用的「自發論」,論述了黨的領導作用。第4章闡明了列寧關於無產階級專政的歷史使命及其實質。第5章指出了農民問題是無產階級為政權而鬥爭的同盟軍問題,是無產階級專政這個總問題的一部分,工農聯盟是無產階級專政的基礎。同時批判了第二國際各黨在對待農民問題上的錯誤。第6章論述了列寧主義的民族問題理論,說明民族問題同農民問題一樣,雖然不是列寧主義的主要問題,但它們卻是無產階級的兩支同盟軍,是無產階級革命和無產階級專政的重要條件和一部分。在以後的幾章中,斯大林還分別論述了列寧主義的戰略策略思想、列寧主義關於無產階級新型政黨建立的必要性和它的主要特點、列寧主義的工作作風問題,並批判了第二國際修正主義和托洛茨基主義在這些問題上的觀點。

本書闡述了列寧主義的基本觀點,對列寧主義的傳播起了重要作用。

相關信息

《世界百科名著大辭典》以「齊全、新穎、系統、科學、穩定」為編纂原則[1],選收了1985年以前出版的自然科學、技術科學、綜合性科學、社會和人文科學、文學藝術等方面500多個學科(包括主要學科及其分支學科)的名著,以及世界各大宗教的重要典籍。其中有科學上各主要學派[2]的代表作,文學藝術上各主要流派的代表作,宗教上各主要宗派的主要典籍;世界上大多數國家和地區的重要著作。

視頻

論列寧主義基礎 相關視頻

沒有列寧主義,五四運動的歸宿就是街頭政治【大師計劃·傅正02】
被通緝,列寧轉入地下!寫出了偉大社會主義,實踐出超級蘇聯

參考文獻

  1. (論文)百科全書的編纂體制與體例,道客巴巴,2015-07-08
  2. 第十講科學學派_圖文,豆丁網,2016-10-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