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藏瑪旁雍錯濕地檢視原始碼討論檢視歷史
西藏瑪旁雍錯濕地位於中國、印度和尼泊爾交界處的西藏阿里地區普蘭縣,神山岡仁波欽山東南,那木那尼雪峰北側。
瑪旁雍錯是地球上高海拔地區淡水最多的湖泊之一,也是西藏高原最具代表性的湖泊濕地。瑪旁雍錯濕地屬內陸濕地,主要濕地類型包括湖泊濕地、高山濕地、灌叢濕地等。符合《濕地公約》國際重要濕地指定標準的1、2、3、4、5、7、8。2005年被列入《國際重要濕地名錄》[1]。
地理位置
北緯30°39′—東經81°29′,平均海拔4700米,面積公頃7.37萬公頃。
生態環境
瑪旁雍錯自古是西藏阿里地區的交通要道,更是重要的國際宗教聖地,來自南亞各地的朝聖者絡繹不絕。由於流動人口的增加,自然環境承受的壓力也急劇增大,濕地生態系統由於與人類的生產、生活聯繫日益緊密,在局部已達到臨界狀態。寒冷乾燥的氣候使這裡的生態環境極為脆弱,自然恢復能力尤為緩慢,對人工化合物的天然降解能力也相當孱弱。不過,情況也有良性的一面,以沼澤土為主體的瑪旁雍錯濕地,表層由於喜濕植物殘體水分過多,通氣不良,微生物活動虛弱而不能迅速徹底的分解,使有機物積聚起來,形成對環境有利的優厚腐殖層。但是,由於土壤積水過多,不利於放牧,牧民又常常採用人工排水,將部分沼澤地改造為牧場,因此,瑪旁雍錯的沼澤土既是分布最廣的土壤類型,同時也是受到牧業生產影響最大的土壤類型。
在瑪旁雍錯邊棲息着黑頸鶴、斑頭雁、海鷗等大量鳥類,這裡也是藏羚羊、野氂牛等珍稀野生動物種群向西藏喜馬拉雅山脈遷徙的主要走廊之一。
生物資源
構造上屬岡底斯山與喜馬拉雅山之間的一個斷陷盆地,是當地地質變遷的活的博物館,對濕地周邊的氣候具有直接調節作用。棲息着斑頭雁、赤麻鴨等大量水禽,同時也是藏羚羊和野氂牛等珍稀野生動物種群向西藏喜馬拉雅山脈遷徙的主要走廊之一。瑪旁雍錯濕地是世界上海拔最高的大湖之一,是西藏高原最具有代表性和典型性的湖泊濕地。
該濕地是黑頸鶴、藏羚羊等珍稀瀕危物種種群的重要棲息地,是其重要的遷徙走廊或繁殖地。濕地內棲息的物種包括黑頸鶴、藏羚羊等,均為青藏高原特有物種[2],對維持當地生物多樣性具有重要意義。
價值作用
作為氣候乾旱的西藏西部地區重要的淡水濕地,瑪旁雍錯對雁鴨類等水禽的繁殖、遷徙都具有關鍵性作用,濕地內每年定期棲息着2萬隻以上的水禽。瑪旁雍錯是小頭裸裂尻魚(瑪旁雍錯亞種)的唯一分布區域。濕地是湖內魚類的重要食物基地,也是濕地內魚群依賴的產卵場、育幼場及洄游路線。瑪旁雍錯是地球上高海拔地區淡水最多的湖泊之一。濕地是地球的水、陸相互作用形成的獨特生態系統,在御洪、調節徑流、改善氣候和維護區域生態平衡等方面具有其他系統不可替代的作用。在西藏,由於喜馬拉雅造山運動的作用,尤其是受構造控制的影響,形成了眾多的高原湖盆與河流,並且在高原氣候條件的影響下,構成了面積廣大、卻類型單一的濕地分布區,在世界上具有特殊性。西藏的濕地面積是中國首位,但是由於生態環境相對脆弱,對濕地的保護在這裡尤其凸顯出其重要性。
視頻
西藏瑪旁雍錯濕地 相關視頻
參考文獻
- ↑ 我國又有9處濕地列入國際重要濕地名錄,搜狐,2005-02-02
- ↑ 瑪旁雍錯 高寒不高冷,搜狐,2017-11-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