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真百科歡迎當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實資料,洗刷冤屈,終結網路霸凌。

褥瘡檢視原始碼討論檢視歷史

事實揭露 揭密真相
前往: 導覽搜尋

褥瘡 (decubitus)又名壓瘡(pressure sores),系身體局部長期受壓使血液循環受阻,而引起的皮膚及皮下組織缺血而發生水皰潰瘍壞疽。 本病與祖國醫學文獻中記載的「席瘡」相似。如。外科真詮〃席瘡記載:「席瘡乃久病着床之人,挨擦磨破而成,上而背脊,下而尾閭。」

症狀體徵

多發生於骨骼突起受壓部位,根據其發生、發展過程可分為三度:一度:局部僅表現為紅斑水腫,或蒼白色、青灰色,境界清楚。有麻木感或觸痛。若及時處理,可於數天內好轉。二度:皮膚顏色為深紫色或紫黑色,可出現水皰,皰壁破裂後形成淺表糜爛面。三度:潰瘍形成,淺者達皮下組織,深者可達骨組織,繼發感染後膿液多,且有臭味。

用藥治療

治療褥瘡應該及早開始,原則是解除患處壓迫,促進局部血液循環,加強創面處理。一度褥瘡應定時按摩、變換體位,局部酒精塗擦或紅外線照射,若炎症顯著,可用0.5%的新黴素溶液濕敷。二度褥瘡可外塗抗生素軟膏後覆以無菌紗布。三度褥瘡應進行清創處理,潰瘍小者可外用0.5%硝酸銀濕敷,以去除感染。同時可外用促進肉芽組織形成的藥物。潰瘍大而清潔者可採用分層皮片移植,或覆以全層皮瓣。對壞疽性潰瘍應去除壞死組織,充分引流後再做上述處理。對於創面膿液宜經常培養並做藥敏試驗,從而指導選擇敏感抗生素外用。若無全身感染跡象,一般不需系統使用抗生素。此外對於重症患者應加強支持療法。

1.中醫療法:

治法:益氣通絡,養血潤膚。

方藥:黃芪15g,黨參15g,白芍10g,雞血藤15g,當歸10g,川芎5g,紅花10g,丹參15g,伸筋草15g,銀花15g,連翹15g,陳皮10g。若肉腐潰膿,可加白芷桔梗,拔毒排膿;若肉腐不脫,可加炒山甲、炒皂刺。

單方成藥:可服八珍丸、人參養榮丸。

2.局部治療

(1)局部紅腫者,紫草茸油塗擦,或紫色消腫膏薄敷。

(2)潰爛初期,創面表淺者,外用化毒散軟膏或紫色消腫膏。

(3)形成創面者,應用中醫化腐生肌法:

①瘡面有壞死者(腐肉),炎症仍有擴散,壞死組織與健皮分界不清時,宜用紫色疽瘡膏、化毒散軟膏各等量,混勻外敷。

②壞死組織(腐肉)已深達肌肉,或更深而形成竇道時,宜用紅血藥捻,蘸紫色疽瘡膏插入瘡口內,外用化毒散軟膏加蓋。

③壞死組織與正常皮膚分界清楚,而且開始脫落時,宜用紫色疽瘡膏、化毒散軟膏、甘乳膏各等量,混勻外敷。

④壞死組織已脫落,瘡面新生肉芽開始生長時,宜用甘乳膏80g、紫色疽瘡膏20g,混勻外敷。

⑤新生肉芽生長良好,瘡面邊緣已有上皮生長時,宜用珍珠散薄撒瘡面,再用甘乳膏製成油紗條覆蓋。

⑥用藥期間,瘡面周圍出現濕疹樣變化時可用祛濕散,甘草油調敷。

飲食保健

每日要選擇新鮮有營養的食物補充,少食多餐,每日5-6餐。不要吃辛辣和一些發物。

預防護理

預防褥瘡的發生關鍵應做到以下幾點:

1.醫護人員應增加責任心。

2.避免局部長期受壓。對肌張力下降、腦出血及深度昏迷者應30~60min翻身1次,肌張力正常者應每2小時翻身1次,若有條件可採用各種醫療器械減輕局部組織壓力或使之交替受壓,如脈衝式氣壓墊、噴氣式醫療氣墊。

3.保持皮膚清潔乾燥。

4.保持床面平坦、清潔、柔軟。

5.改變局部血循環,如可經常用50%酒精按摩局部,然後外塗滑石粉每天2~4次。

病理病因

系身體局部長期受壓使血液循環受阻,而引起的皮膚及皮下組織缺血而發生水皰、潰瘍或壞疽。一般來說,長期臥床、體質衰弱、翻身不便及肢體感覺遲鈍者易患褥瘡,臨床上多見於以下三類患者:

1.昏迷及癱瘓病人。

2.臥床不起,體質衰弱的病人。

3.骨折後長期固定或臥床的病人。

疾病診斷

目前沒有相關內容描述。

檢查方法

實驗室檢查:

目前沒有相關內容描述。

其他輔助檢查:

目前沒有相關內容描述。

併發症

向深部發展可累及骨膜甚至骨質,引起局灶性骨膜炎或骨髓炎。

預後

目前沒有相關內容描述。

發病機制

以上原因所致的長期壓迫且集中於身體某一部位,足以使局部血循環受阻而導致組織缺氧,從而引起組織損傷和壞死。若繼續受壓會導致全層皮膚壞死缺損。產生的潰瘍易導致細菌感染。由於潰瘍基部及邊緣的毛細血管和靜脈淤血,加之逐漸形成大量肉芽組織,使潰瘍或壞疽區在皮下迅速穿鑿擴大,於數天內可使其直徑達3~6cm,穿鑿範圍可距邊緣8~10cm,向深部發展可累及骨膜甚至骨質,引起局灶性骨膜炎骨髓炎

參考資料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