藤三七檢視原始碼討論檢視歷史
藤三七是落葵薯(學名:Anredera cordifolia)別稱,落葵薯是落葵科落葵薯屬多年生纏繞藤本,又名洋落葵、藤七等。落葵科在我國僅有兩個屬三個種,落葵薯是一個歸化植物,20 世紀70 年代被引入我國境內。 藤三七含有多糖、黃酮、皂苷、氨基酸、維生素等成分,主要入藥部位是珠芽,具有滋補,壯腰膝的作用,外用能消腫散瘀,主治腰膝痹痛,病後體弱,外用治跌打損傷,骨折。落葵薯提取物具有清除氧自由基和抗脂質過氧化的作用。落葵薯的葉片、嫩梢可作為蔬菜食用。藤三七的葉片、珠芽均可食用,具有全面的營養成分和特殊的功效成分。尤其是鐵的含量較高,每100克葉片中含鐵2毫克左右。
目錄
形態特徵
纏繞藤本,長可達數米。根狀莖粗壯,葉具短柄,葉片卵形至近圓形,長2~6厘米,寬1.5~5.5厘米,頂端急尖,基部圓形或心形,稍肉質,腋生小塊莖(珠芽)。 總狀花序具多花,花序軸纖細,下垂,長7~25厘米;苞片狹,不超過花梗長度,宿存;花梗長2~3毫米,花托頂端杯狀,花常由此脫落;下面1對小苞片宿存,寬三角形,急尖,透明,上面1對小苞片淡綠色,比花被短,寬橢圓形至近圓形;花直徑約5毫米;花被片白色,漸變黑,開花時張開,卵形、長圓形至橢圓形,頂端鈍圓,長約3毫米,寬約2毫米;雄蕊白色,花絲頂端在芽中反折,開花時伸出花外;花柱白色,分裂成3個柱頭臂,每臂具1棍棒狀或寬橢圓形柱頭。果實、種子未見。花期6~10月。 [1]
生長習性
藤三七為多年生纏繞藤本,耐熱,不耐寒,喜溫暖濕潤半陰的氣候,忌強光照,對土壤要求不嚴格,耐旱,耐澇。其生長適溫為25~30℃,遇0℃以下低溫或霜凍,地上部分即死亡;在南方地區地下部分能越冬,在北方地區地下部分不能越冬。
分布範圍
原產於巴西,18世紀被發現,直到19世紀20年代引種到英國,20世紀70年代引種到東南亞地區,1976年首先引種至我國台灣地區,藤三七作為觀賞植物或藥用植物,被引種至世界各地。 藤三七主要分布在南美熱帶和亞熱帶地區,在我國主要分布在南方地區,1979年已有在北方地區室內栽培落葵薯的記錄,1988年有學者在林地區成功進行露地栽培。
栽培技術
育苗
可採用扦插和珠芽兩種方法繁殖,扦插繁殖時,於春季新枝萌芽後,剪取健壯枝條插於苗床中,床土以疏鬆排灌方便的沙質壤土為好,保濕20d左右,可生根成苗,採用老熟珠芽或地下塊莖進行繁殖,按4~10cm的株行距將株芽、地下塊莖埋於苗床中,保持濕潤,30d左右便可成苗,兩種方法中多採用扦插繁殖,速度快。
定植
滕三七不擇土壤,但在水分充足、施足腐熟有機肥的土壤中生長最好。一般每畝施3000kg有機肥,加30kg過磷酸鈣,然後深耕,耙平,做成半畦。張家口地區露地裁培定植期為4月中下旬,網棚可提前到2月中旬,株行距為30cmx60cm,每畝3000株。
田間管理
藤三七的蔓細長,分枝力強,需搭架栽培,當苗長到30cm時應及時搭架供攀援,並要同時及時摘心促側枝萌發。這樣植株枝條均勻分布,增加空間利用率和受光面積,對露地棧培的藤三七,夏季宜採用遮陽網遮陰,以抑制化芽分化,促進營養生長,增加產最。
澆水施肥
藤三七生長快、蒸發最大,在溫室全年可生長,應在定植前施足基肥,如豬糞、雞糞、人畜糞尿等。干早時需早晚噴淋,雨季注態排水防澇,進入採收期後,每隔10~15d追施1次複合肥或尿素,每畝施尿素7~10kg,在葉面噴施0.1%~0.2%的磷酸二氫鉀,每隔7d噴1次,共噴2~3次,每次畝噴50~60kg。能確保供應充足的水肥,使葉片肥大、分櫱旺盛、冠葉覆蓋面大,產品的香味、產量、增綠效果更好。
治病滅蟲
藤三七的主要病害是落葵蛇眼病,主要危害葉片,會使其失去商品性,發病初期可用75%百菌清600倍液或50%速克靈2000倍液防治。
採收與加工
通常藤三七在莖蔓生長到12~15cm時摘取嫩梢,選取厚大葉片採摘。生長前期15~20d採收1次,中、後期10~15d採收1次,如管理得當,一年四季均可採收。[2]
多圖
主要價值
營養價值
藤三七中含有豐富礦質營養元素,鉀、磷、鈣、鈉、鎂等多種常量元素,以及鐵、錳、鋅等微量元素。此外,藤三七含可溶性蛋白、還原糖、維生素C,其含量與施加氮、鉀的肥料有關。硝酸鹽含量[在3000mg/kg範圍內,符合蔬菜中硝酸鹽含量要求。
藥理價值
抗氧化作用
仇潔等經實驗表明,落葵薯提取物有效清除HX和XO系統產生的超氧陰離子自由基,及抑制肝勻漿自氧化和Vc-Fe2+系統誘導的脂質過氧化。落葵薯提取物對氧自由基有清除作用,能對抗超氧陰離子自由基引起的氧化損傷。
抗HIV 活性作用
顧瓊等從落葵薯中分離得6個化合物,其中藤三七醇A,4,7-二羥基-5-甲氧基-8-甲基-6-[[甲酰基黃烷[[,Desmosflavone和Demethoxymattencinol四個化合物均對HIV-1誘導合胞體的形成具有一定的抑制作用,其中半數有效濃度(EC50)分別為45.09,48.73,55.47和82.75μmol/L,治療指數(TI)分別為1.41,1.20,7.15和>8.51。
抗菌作用
對葉子汁液進行體外抗菌實驗,觀察汁液對大腸桿菌的抑制效果,分別測量0%、25%、50%、75%、100%五個不同濃度及陰性對照和土黴素陽性對照的抑菌圈直徑,結果發現,五個濃度抑菌圈直徑依次為0.000mm,7.225mm,8.325mm,10.125mm,13.325mm,每個濃度的抑菌圈直徑都有顯著性差異,落葵薯葉子的汁液有抗菌作用,且該作用隨濃度增加而增大。落葵薯的熱水提取物具有抗菌活性,對單純孢疹病毒和腺病毒3有效。[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