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真百科歡迎當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實資料,洗刷冤屈,終結網路霸凌。

蒙古入侵安納托利亞檢視原始碼討論檢視歷史

事實揭露 揭密真相
前往: 導覽搜尋

蒙古入侵安納托利亞

圖片來自extrastory

蒙古入侵安納托利亞為1241年 - 1243年間蒙古帝國與位於安那托利亞魯姆蘇丹國塞爾柱帝國的延續政權)之間發生的一連串戰役,以卡林城的淪陷為開端,並最終於克塞山戰役中達到高峰,蒙古人在這場關鍵性戰役中大獲全勝後,塞爾柱人在1243年宣布臣服於蒙古帝國,直到1335年伊兒汗國的瓦解之前,蒙古人實質統治著安納托利亞地區。

介紹

由於塞爾柱的蘇丹在1255年間多次發起叛亂,伊兒汗國為此數度派遣大軍橫掃安納托利亞中部與東部,並派出部隊於安卡拉一帶駐紮,以穩固當地的局勢。帖木兒在1402年間遠征奧斯曼帝國安卡拉之戰,有時也被認為是蒙古人最後一次對安納托利亞地區的干涉[1]。現今的土耳其仍可以見到蒙古統治時期的遺跡,其中包括當時蒙古駐安納托利亞的總督與旭烈兀兒子的陵墓。

14世紀末時,由於塞爾柱王朝的魯姆蘇丹國逐漸分崩離析,導致許多土庫曼人的地方割據勢力逐步脫離魯姆蘇丹國的控制,土庫曼的首領們紛紛成立了許多安納托利亞侯國,這些新建立的安納托利亞侯國大多仍臣屬於蒙古人的勢力之下。由於伊兒汗國名義上仍是這些新建立土庫曼侯國的宗主國,為此土庫曼的首領們並未以自己的名字來鑄造錢幣(在伊斯蘭文化中,將姓名刻於硬幣上,是君王才擁有的特權)。因此當奧斯曼帝國的奠基者奧斯曼一世於1320年將自己的名字鑄刻在錢幣上時,這項舉動也意味著奧斯曼帝國是一個獨立的主權國家,而非臣服於蒙古大汗的屬國。

早期關係

12世紀時,拜占庭帝國重新掌握了安納托利亞西北部地區的控制權。不過當西方諸國於1204年發動第四次十字軍東征時,十字軍的軍隊卻未前往埃及穆斯林交戰,反而趁機攻佔並洗劫了君士坦丁堡,許多拜占庭人為此被迫逃離首都,並流亡至他處建立起三個拜占庭的延續政權,分別是:尼西亞帝國伊庇魯斯專制國特拉比松帝國,其中特拉比松帝國是由阿歷克塞一世於君士坦丁堡淪陷前數週所建立的新國家。這三個拜占庭的繼承國中,特拉比松帝國與尼西亞帝國的疆界較為鄰近當時的新興強權蒙古帝國。在接下來的日子裡,由於拜占庭帝國中央政權的消失,使安納托利亞地區抵抗塞爾柱人的力量被大幅削弱,進而讓魯姆蘇丹國得以不斷吞併原屬於拜占廷人的土地,拜占庭所控制的領土日漸縮減。

當蒙古帝國於1230年征服波斯花剌子模王朝後,綽兒馬罕奉派成為鎮守波斯地區的軍事總督。此時魯姆蘇丹國的蘇丹凱庫巴德一世與其後的繼任者凱霍斯魯二世皆向蒙古的窩闊台可汗致敬並宣誓效忠,此外也進貢了不少的貢品給蒙古人,因此在窩闊台汗的統治期間塞爾柱人與蒙古帝國間維持著一定的和睦關係。然而,蒙古人仍在1238年襲擊了魯姆蘇丹國的附庸巴格拉提德亞美尼亞王國的國土。

隨著窩闊台汗於1241年間去世,凱霍斯魯二世認為自己擁有足夠的力量可以抵抗蒙古人,決定藉此機會拒絕履行他的誓言。因此當接任綽兒馬罕總督之位的蒙古統帥拜住傳喚他前去續簽兩國的盟約,並要求凱霍斯魯二世親自前往蒙古覲見大汗、交出人質以及接受蒙古人派出的達魯花赤官員時,蘇丹凱霍斯魯二世悍然拒絕,拜住隨即對魯姆蘇丹國宣戰,塞爾柱人則入侵了當時蒙古帝國轄下的喬治亞王國作為報復。

卡林的陷落

1241年,拜住決定派遣軍隊襲擊卡林(Karin)來懲罰凱霍斯魯二世背盟的舉動。在對這座城市發動攻擊之前,拜住派出使者要求當地的人民投降,但卡林的居民卻決定抵抗到底,並羞辱了拜住派出的蒙古特使。自從卡林決定反抗以及蔑視蒙古人後,蒙古大軍立即將這座城市團團包圍。不到兩個月的時間,蒙古人便攻下了卡林,當地居民旋即遭到嚴厲的懲罰。不過在占領卡林後,拜住認為位於安納托利亞的塞爾柱王朝仍擁有不少的軍事力量,因此決定暫時退回到穆甘平原休整軍隊。

參考文獻

  1. 'A coalition of the willing, the friends of freedom?'. Hürriyet Daily News. 27 January 2003 [29 January 2015]. (原始內容存檔於2020-07-3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