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真百科歡迎當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實資料,洗刷冤屈,終結網路霸凌。

萬壽山龍泉寺檢視原始碼討論檢視歷史

事實揭露 揭密真相
前往: 導覽搜尋

龍泉寺

圖片來自xuite

龍泉寺,原名湧泉寺,亦名喝水巖,是位於臺灣高雄市鼓山區龍井里的一間佛教古剎,於清治乾隆9年(1744年)所創建,屬於禪門臨濟宗法脈。[1]

歷史

福建漳州高僧經元大師始建於清乾隆9年(1744年)。該寺名由來,乃因寺後之龍目井,源自於打鼓山的「龍巖冽泉」,故名「湧泉寺」。又因龍目井之水,大旱不涸,故湧泉寺亦稱「喝水巖」。據清嘉慶四年己未歲貢生章甫所撰的「遊湧泉寺」與「喝水巖」二詩為證。光緒17年(1891年) 龍泉寺遭祝融焚燬泰半,翌年雖有邑紳施阿民倡議重修,但因經費不足而未復舊觀。

日治時期大正12年(1923年),日僧東海宜誠台灣總督府許可,由地方人士李榮等人於原址鳩資創建,並命名為「龍泉寺」,東海宜誠亦為首任住持。龍泉寺自此成為臨濟宗妙心寺派南部的布教中心。今舊大殿格局大致上保留大正12年(1923年)建寺的樣貌,初係茅舍,後改瓦屋,殿後為壽山,左有功德堂,左前方有祖堂,殿右有舍利殿。寺方後來在龍泉寺舊大殿後方,建了一座大雄寶殿。大雄寶殿為中國北方宮殿式建築。

民國60年(1971年)1月20日,臺灣水泥公司高雄廠開拓萬壽山運石道路時,發掘出一塊酷似神像之奇石,善男善女稱之謂「觀音佛石像」,特於民國64年(1975年)集資在該寺興建圓通寶殿供奉之,古剎勝地,憑添瑰寶,引起香火空前。

歷史文物

參考文獻

  1. 龍泉寺,xuit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