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真百科歡迎當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實資料,洗刷冤屈,終結網路霸凌。

薩爾貢一世檢視原始碼討論檢視歷史

事實揭露 揭密真相
前往: 導覽搜尋
薩爾貢大帝
出生 不詳
國籍 阿卡德帝國
別名 SargonI 阿卡德
職業 傑出的軍事統帥
知名於 征服蘇美爾,建立帝國

薩爾貢一世

薩爾貢大帝(阿卡德),是古代阿卡德王國的開創者,是世界上第一個建立常備軍的君主。他是美索不達米亞(兩河流域)最早的統一者,古代近東地區最偉大的君主之一。阿卡德語的楔形文字是巴比倫亞述文字的先驅。


中文名 薩爾貢大帝 外文名 SargonI 別 名 阿卡德
國 籍 阿卡德帝國 民 族 閃米特人 出生地 基什城邦 出生日期 不詳
逝世日期 約公元前2316年 職 業 傑出的軍事統帥 主要成就 征服蘇美爾,建立帝國,遠征小亞細亞 統治時間 公元前2371-公元前2316

基本資料

薩爾貢大帝

英文名:SargonI

頭銜:蘇美爾-阿卡德之王

統治時期:B.C.2371-B.C.2316

主要戰爭:征服蘇美爾各個城邦,建立帝國

主要戰役:遠征小亞細亞

歷史地位:薩爾貢和他的閃米特聯軍對蘇美爾人的征服是有記載的歷史上第一次遊牧民族對定居的農業文明的大規模入侵,在以後的4000多年裡,類似的入侵在世界各地還發生了許多次,古代史的很大一部分就是由這些入侵構成的。

個人簡介

平民出身的國王薩爾貢大帝(?~約公元前2316年)

古代西亞阿卡德國王,又稱薩爾貢大王。出身於平民,傳說是個棄嬰,非婚的私生子。少年時隨養父從事園丁工作,後來到了基什王國,在國王身邊當臣僕。約在公元前2371年,?溫馬人入侵基什國,國王烏爾薩巴巴抵抗失誤,他乘機奪得了政權,即以阿卡德城為首都建立了阿卡德王國

薩爾貢大帝掌權後,致力於鞏固國內統治和對外擴張。他為此組建了世界軍事史上第一支常備軍。這支約有5400?人的軍隊經過嚴格的挑選和訓練,人人精於搏擊,長於射箭,平時擔任王宮的警衛任務,戰時充當王國作戰部隊的中堅和骨幹。薩爾貢在位期間,利用自己手中的精銳之師,進行了多次擴張侵略戰爭。在東方,他征服了埃蘭一些城邦,一度占領蘇薩城,在南方,打敗了以溫馬國國王盧加爾札吉西為首的50個王公的聯軍,俘虜了溫馬國王,攻占了烏魯克,?進而征服了整個蘇美爾地區;在北方,曾經制服幼發拉底河中游的馬里和敘利亞地區古國埃布拉,打通了通往地中海沿岸的商路,統一了兩河流域的中、南部地區。此後,他還揮師西進,深入到了小亞細亞的南部和中部,不斷擴大了自己的勢力範圍。

薩爾貢大帝執政55年,通過南征北戰,?在西亞兩河流域創建了第一個統一的大國。他在進行軍事征服的同時,也頗注重國內建設,曾大力發展經濟、文化和農業灌溉技術,給當時比較先進的兩河流域地區帶來了新的進步。由於戰功卓著,政績斐然,國家統一和繁榮,他自封為「沙魯金」(意為「真正的王」),自稱是「天下四方之王」。他創立的阿卡德王國雖然只存在100多年,但在古代西亞的歷史上卻占有相當重要的地位;其軍事組織更開創了國家常備軍建設的先河,對後世有着深遠的影響。

建立王國

薩爾貢大帝公元前24世紀阿卡德帝國的開創者,傑出的軍事統帥。 他出生於兩河流域的基什城邦,是閃米特人的私生子,其母親地位低下。薩爾貢一出世,就被其母親拋棄在河邊,由一個汲水工撿到,並撫養成人。薩爾貢年青時做過園丁,後來被推薦給基什城邦的國王,成為其臣僚。由此可見薩爾貢在當時確實才能出眾,以其低賤的出身,仍能受到眾人的推舉和國王的賞識。

這一時期兩河流域的主要居民是蘇美爾人,蘇美爾人北部也居住着一些閃米特人。蘇美爾人是人類最早進入文明社會的民族,到公元前24世紀,形成了幾十個城市國家(城邦)。其中較大的城邦如拉格什,包括婦女及奴隸有人口15萬,各城邦的公民人數從幾千人到數萬人不等。其軍隊以步兵為主,也有分為重裝兵和輕裝兵的,軍隊的基本編制為隊,每隊最多時有20-30人,以公民的職業編組並命名,如拉格什軍隊有農人隊、牧人隊等。普通城邦每次投入戰役一般只有幾百人。

這一時期兩河流域各城邦已經進入列國爭霸的時代,基什一度成為北方的霸主。但在南方的溫瑪城邦出現了一位傑出人物——盧伽爾(國王)扎吉西(Lugal-Zaggisi)。盧伽爾扎吉西英勇善戰,帶領溫瑪軍隊先後征服了蘇美爾各城邦,並向北打敗了基什,成為兩河流域的霸主,初步統一了兩河流域。但盧伽爾扎吉西的霸權在政治上還不成熟,或者說是他的條件還不成熟,只建立起了邦聯式的國家聯盟,而不是真正的帝國。不過他的征服戰爭給了薩爾貢以機會。

薩爾貢乘基什在戰爭中失敗,人民對國王失去信心的時機,於公元前2371年篡奪了基什的王位。薩爾貢懂得軍隊的重要性,在即位後組建起一支5400人的常備軍。這在當時是重大舉措,是他在日後統一兩河流域的基本力量。這裡除了薩爾貢過人的組織能力外,他曾擔任基什的大臣,熟悉基什的政治、軍事、經濟情況也是一個因素,而最重要的因素還是基什本身就是強國,歷代積累下來的雄厚國力才是薩爾貢真正的基礎。

薩爾貢在這個歷史關頭,盧伽爾扎吉西正與最後一個不屈服的大國拉格什激戰,雙方戰況激烈,拉格什的不少「隊」都只剩下了幾個人,還出現了各種職業的人混編的「隊」,可見其損失的慘重。在此情況下,盧伽爾扎吉西沒有力量前去鎮壓薩爾貢,於是雙方展開談判。實力雄厚而又雄心勃勃的薩爾貢當然不會甘居人下,結果談判破裂。薩爾貢揮師南下進攻蘇美爾各城邦。

這時,盧伽爾扎吉西率領的溫瑪、烏魯克聯軍已經攻陷拉格什城,但拉格什城邦並沒有屈服。盧伽爾扎吉西只好率領他的大軍離開拉格什,前去迎擊南下的薩爾貢。盧伽爾扎吉西聚集了50個蘇美爾城邦的聯軍,人數估計至少在一、兩萬以上,與薩爾貢的5千多人的軍隊展開激戰。薩爾貢殲滅了蘇美爾聯軍,俘虜了盧伽爾扎吉西,並將其作為祭品獻給了恩利爾神。薩爾貢在兵力處於劣勢,戰鬥力和武器相當的情況下,大勝蘇美爾聯軍,其軍事才能確實傑出。而且其選擇對方陷於戰爭僵持局面時出兵,在戰略上也恰倒好處。但也應該看到,薩爾貢的軍隊指揮統一、裝備統一、訓練有素,而盧伽爾扎吉西的軍隊雖然人數眾多,但其成分複雜,素質參差不齊,而其主力又在拉格什連年征戰,已成疲憊之師。

之後,薩爾貢率領大軍繼續南下,深入蘇美爾腹地,經多年征戰,先後征服了烏爾烏魯克拉格什等城邦,直抵波斯灣,統一兩河流域,建立起人類歷史上第一個軍事帝國。

薩爾貢在基什附近修建了阿卡德城,作為其首都。從此,薩爾貢建立的帝國被稱為阿卡德帝國,薩爾貢這一支閃米特人被稱為阿卡德人。薩爾貢建立阿卡德帝國後,改革政治,加強中央集權,委任總督統治其征服地區,又興修河渠,統一度量衡,發展經濟。 薩爾貢在阿卡德帝國建立後,繼續對外軍事擴張,向東進攻埃蘭,向西征服了今敘利亞土耳其東部地區,有可能曾抵達地中海。他自稱「天下四方之王」,又稱為沙魯金(Sarrukin,「真正的王」)。薩爾貢大約死於公元前2316年,史稱薩爾貢大帝或阿卡德的薩爾貢。

如果說人民創造了歷史,那麼英雄人物則改變了歷史。兩河流域的第一個帝國按歷史發展趨勢本應由蘇美爾人來創建,因為蘇美爾人在各方面都領先於閃米特人,而且盧伽爾扎吉西也基本上做到了。但薩爾貢的出現卻改變了這一切,使這場由南向北的統一變成了由北向南,使較落後的閃米特人統治了先進的蘇美爾人。在這個意義上,薩爾貢確實是當時最突出的人物。

執政業績

薩爾貢大帝(Sargon),阿卡德人領袖,公元前2371年-公元前2316年蘇美地區的征服者。他驍勇善戰,大破蘇美爾人的矛兵,一躍成為兩河流域下游全部的主人,並逐漸伸展其勢力於美索不達米亞和敘利亞,建立起人類歷史上第一個軍事帝國,阿卡德王國,定都阿卡德城(不是巴比倫城。其具體地址,現在仍未發現)。並建立中央集權制,即全國只有一張嘴。以10日行程為界線劃分區域,分派自己的親信作為總督來掌管各區域。

奪取政權

薩爾貢出身於平民,最初在基什王國的國王身邊當臣僕。大約於公元前2371年,溫馬人入侵基什王國,國王烏爾薩巴巴無法抵抗,他乘機奪取政權,並建立了阿卡德王國,以阿卡德城為首都。

對外征服

薩爾貢所建立的阿卡德王國(約前2371年~約公元前2230年)的主要人種是閃語族的阿卡德人,大約處於古代西亞兩河流域南部,社會體制是奴隸制。於薩爾貢在位期間(約公元前2371年~約公元前2316年),成立世界軍事史上第一支常備軍,約有5400人,並且不斷向外擴張。向東征服部份埃蘭的城邦,向西則一度征服馬里和埃布拉,開通前往地中海沿岸貿易的商路。此後,他繼續西進,深入小亞細亞的南部和中部,將王國的疆域擴張至頂峰。

國內經濟

薩爾貢亦甚為注重國內建設,大力發展經濟、文化和農業灌溉技術,使兩河流域的經濟更進一步,為當時世界上最先進的經濟體。

青銅頭像

阿卡德的薩爾貢,薩爾貢大帝(SargonofAkkad,SargontheGreat)青銅頭像,青銅,約創作於公元前2300年,現收藏於伊拉克巴格達博物館

公元前2400年,在西亞的兩河領域出現了一個由閃米特人建立的強大王國——阿卡德,其傑出的領袖薩爾貢大帝以強大的軍事行動在北方建立了統一的王朝,經濟上迅速達到了繁榮。於是,薩爾貢大帝就成為人們藝術表現的焦點,留下了許多讚頌他的藝術作品,這尊青銅頭像就是這一類美術品的典型之作。

這尊頭像出土於尼尼微,創作於公元前2300年左右,據認為是薩爾貢大帝的頭像。他的臉部呈深黃色,造型威嚴、莊重,顯示了這位國王的剛毅、堅強和自信,但沒有早期國王雕像可怖的神態。

國王的頭髮為黑色,編得如同皇冠一般。雕像的眼睛中本來嵌有珍貴的寶石,但現已遺失,成了兩個空洞。雕像的面部雕刻簡練而逼真,並留有蘇美爾藝術的痕跡,鬚髮的裝飾手法獨特而有力,是同類作品中的傑作。整個頭像表情端莊,富於個性,充滿生氣,是埃及法老的雕像中從未出現過的。這尊雕像經過心設計,鑄造得十分精細,充分顯示了古代高超的鑄銅技術。

個人生平

許多年以來,人們普遍認為「薩爾貢」僅僅是古代兩河流域的語言中用以表示「合法國王」的一個稱號,但是近年的考古發現證實在歷史上確有其人,而且曾起過很大的影響。通過對美索布達米亞出土的大量早期楔形文字的研究,我們對這個遠古的傳奇人物了解得越來越多。

考古學家和歷史學者們在這方面的研究仍在繼續,與此同時爭論卻從未間斷過,即使是最近的出版物中也對很多基本的情況存在着非常極端的分歧,在這篇短文中將儘可能採用最近和最權威的資料,同時也把幾個主要的、尚未達成共識的不同見解展示給讀者,然而就在此文寫作的時候有了新的發現從而推翻某些內容的可能性始終是存在的。

在人類歷史中,薩爾貢是第一位閃米特人英雄。儘管他生活的年代離我們十分久遠,但是仍可以得知十分確切的年代,他活躍的年代大約是公元前24世紀中葉,死於那個世紀的最後幾年。對於他掌權的時間,阿諾德·湯因比給出了B.C.2371-B.C.2316的精確數字,一般認為這個數字即使有誤差,也不會超過前後20年左右的範圍。但至今仍有一些人堅持早前的理論,認為這個日期應該向前推移4個世紀,其來源是公元前6世紀的一位巴比倫國王,迦勒底帝國(第二巴比倫帝國)的末代君主那波尼德,雖然在政治和軍事上毫無建樹,卻是一位出色的學者,經他考證,薩爾貢大帝統一兩河流域的時間是在公元前2750年,研究的結果被記載在當時的碑文上。

遠古的美索布達米亞平原並不像現在的伊拉克那樣乾旱、炎熱和貧瘠,這裡曾經是世界上最富饒的地方,人類最早耕種的地區和文明發源地。但從戰略上看,廣闊平原的四周幾乎沒有可供防守的天然屏障,這種地形使原住人口無法抵禦入侵。事實上史前時代開始直到中世紀,周圍各種族就像雨水匯集到低洼地一樣不斷流入這塊谷地,並迅速的混雜在一起。

最早在底格里斯-幼發拉底兩河流域的衝擊平原上定居下來的是蘇美爾人,他們早在薩爾貢之前許多個世紀就掌握了高度發達的文明。蘇美爾人並不是這一地區常見的閃米特族,也許他們是在文明出現以前從北方的山區中衝出來,占據了這片土地,他們分散在沿岸開荒耕種,逐漸建立起眾多以廟宇城市為中心的獨立社區,發展出了最早的農業文明。就是他們發明了最早的楔形文字,以後來到這一地區的古代民族,無一不全盤接收這種用小棍刻畫在泥板上的蘇美爾文字,只是偶爾做些修改。我們所知的薩爾貢的故事全都是以這種或那種蘇美爾文字的變體記述的。

以現在的標準看來,蘇美爾人的社會結構相當的鬆散,儘管他們在很大範圍上保持了統一的語言文字、宗教習慣和文化,但並沒有因此形成政治上的統一體,而是分成數十個個小國家,每個小國都以一座城市為中心,有些城邦擁有數萬人口。每個城市都有自己獨特的廟宇、主神、僧侶體系和神王。這些城邦國家之間從一開始就充滿了爭吵,有時是因為宗教原因——蘇美爾人十分虔誠,但似乎並不狂熱;更多的時候卻是為了爭奪有限的水資源控制權——這直接決定了農作物的產量。紛亂的戰爭持續了幾百年之久,直到以兩個城邦國家烏瑪和烏魯克為根據地的蘇美爾人國王盧伽爾扎吉西在公元前2371年左右終於吞併了所有的蘇美爾城邦建立起兩河流域的第一個大帝國。儘管有關這些較早年代的資料不足使人們曾以為薩爾貢是第一位統一兩河流域的君主,但現在我們已經能夠證實在他之前蘇美爾文明已經有過了一個統一的階段,而且盧伽爾扎吉西所建立帝國的疆域已經遠遠擴展到兩條大河的上游,但是這個帝國持續的時間很短,不久就被薩爾貢所取代,在這一過程中兩個王朝曾經短暫的並存過一個時期。

從我們得到的記載看來,薩爾貢的出生紀錄充滿了神話色彩:薩爾貢的母親是處女,生下他以後,母親就把他放在罐里,用瀝青封口,然後放在河裡漂走。他被河神阿齊救起養大,成為園丁,後來女神伊施塔使他成為國王。這段故事令人想起很多後來的英雄傳說,如果否定這些傳說之間存在傳承或抄襲的聯繫,那麼難免會使人得到某種不可靠的推論,涉及許多古代文明都有相當數量的新生嬰兒被漂到河水裡遺棄。

撇開神話不談,薩爾貢顯然是出身於居住在定居的蘇美爾人疆域鄰近的眾多閃米特遊牧部落中的一支。這些邊境外的閃米特人最初都是些沒有什麼文化的野蠻人,但是作為蘇美爾人的鄰居已經很多年了,有不少部落跟蘇美爾人打過交道:實物貿易、納貢、搶劫、戰鬥,必然對這些平原城市中的財富和文化印象深刻,而且逐步接受了蘇美爾文明的影響。

薩爾貢早年似乎曾作為某種形式的官員統治過基什,此後他設法把蘇美爾人西邊的一些遊牧部落置於自己的領導下,組成了一個閃米特人的聯盟。就在盧伽爾扎吉西統一蘇美爾全境的時候,薩爾貢在阿卡德建立了自己的城邦,然後帶領被稱為「阿卡德人」的這群閃米特人從沖積平原上游的有利戰略位置出發,逐步占領了盧伽爾扎吉西蘇美爾帝國全境,並繼續向西北方向擴張到地中海,建立起一個遼闊的蘇美爾-阿卡德帝國。遺憾的是我們對他這些軍事活動的歷程缺乏最基本的了解,沒有任何關於戰役的資料,甚至戰爭中使用的兵種和武器也必須依靠推測。

有理由猜測薩爾貢本人就是這些軍事行動的指揮官,因為幾乎所有的遊牧部落首領,不管是哪個種族、什麼語系,都是直接統帥軍隊的將領。遊牧民簡單的生活方式和尚武精神意味着每個成年男子都是戰士,家族就構成了基層軍事單位,因此軍隊統帥和部族的領導之間沒有職責上的差別。

軍事發展

從較早的石刻中可以看到蘇美爾人軍隊的戰術是某種類似馬其頓方陣的密集步兵方陣,部隊裝備着巨大的盾牌、頭盔和長矛,或許是後兩者是金屬製成,因為美索布達米亞是最早知道使用銅的地區之一,在一個更早年代的墓葬中也出土過銅盔和銅矛。前排士兵的盾牌組成緊密的盾牆,後排的矛尖越過盾牆上方或間隙顯露出來。這種方陣只可能是由大量訓練有素的步兵組成,才能在接敵和追擊過程保持隊形。薩爾貢在征服蘇美爾人時主要就是對付這種軍隊,他自己的軍隊大概也是採取類似的形式,但裝備可能更精良一些,因為他的根據地阿卡德更接近西部的產銅區。可以肯定雙方都沒有鐵器和馬匹,那些東西要等到多年以後才由赫梯人帶來。同一墓葬中出土的著名鑲嵌雕刻「烏爾旗幟」上可以看到蘇美爾人已經發明了原始的四輪戰車,不過行動起來一定相當笨拙,固定的前軸肯定不便於轉彎,車輪是實心的沒有輻條,拉車的是矮小的中亞野驢。

戰車上搭載2人,一人駕車,御者身後的士兵手持短兵器,可能是投擲用的短矛,車上也放置了一列類似的短矛。很難想象這樣速度慢、轉彎不靈活又缺乏長距離攻擊武器的戰車,即使為數不少,能對上述的堅固步兵方陣造成多大威脅。他們似乎也沒有弓箭,儘管一般認為這一發明先於制陶並早在舊石器時代晚期就傳播到所有的人類族群,但在蘇美爾人和阿卡德人留下的文字和雕刻中完全見不到任何形式的弓箭,這種情況可能是由於衝擊谷地缺乏製造質地優良的弓身和弓弦材料。投擲短矛可能就是他們的主要遠程火力,後來北非和近東許多民族的輕步兵經常裝備的投石器也沒有出現過,大概是因為谷地里難以找到石頭。事實上蘇美爾人很少能獲得粘土以外的任何材料,金屬、石料和木材都必須付出昂貴代價從遠方進口。他們的絕大多數用品都是用粘土製成然後加以晾乾和培燒固定成型,包括巨大的粘土磚建築、記載文字的泥板、幾乎全部的器皿和農具。

有關「5400人脫產常備軍」的提法引起很多人的興趣。這種說法的來源應該是對出土泥版文獻的翻譯,有這樣一段記載:「每天都有5400名士兵在他的宮殿(直譯:面前)吃飯」。據此一些學者認為這表明薩爾貢有一支5400名士兵組成的常備軍,由他本人出資供養,並且和他的關係很親密,果真如此的話薩爾貢就是靠這支軍隊完成他的征服。然而另外還有一些不同的解釋:有人認為每天出現的並不是相同的5400人,這暗示軍隊的規模遠超出這個數目;另一些人則認為「5400」只是象徵性數字,僅僅代表人數很多,正如我們知道的,蘇美爾人使用60進制,所以「5400」對他們來說是一個整數加上它自身的一半,正如一個半小時裡有5400秒。我們比較相信後一種解釋,即需要對直譯文字的進一步翻譯才能理解它的含義。如果完全按照字面的意義去理解這段銘文,就會產生一些不十分可靠的結論,涉及薩爾貢宮殿裡有一個體育場那麼大的大廳,而且每天被殘羹剩飯搞得一團糟,他還必須有一個其大無比的廚房和數百伙夫不停的勞作其中;由於考古學家們還沒有發現阿卡德城的遺址,我們還不能說薩爾貢肯定沒有建造這些東西,然而如果他早年的職業不是園丁而是廚師,熱衷於經營首屈一指的餐廳這種說法會更令人信服。說到這裡不得不提一句,有人認為有關園丁的職業生涯也需要從象徵意義方向理解,表示某種類似總督的受委託管理職位,而不是說他真的需要到花園裡去剪枝挖土。

關於「脫產常備軍」的話題更有趣一些。首先必須說明的是我們對阿卡德的軍制一無所知,沒有可靠的史料供參考,對這個話題加以討論的最好結果也只是一番臆測。一種說法是引證前面提到的銘文,認為薩爾貢的軍隊,或者說軍隊的核心部分,是由他本人直接供養的;這無疑意味着一支僱傭軍。以僱傭軍為主要軍事力量的古代國家並不少見,羅馬帝國拜占庭的晚期是典型的例子,但阿卡德歷史中似乎並未見到僱傭軍所帶來的不穩定因素,因此有理由相信薩爾貢採用了更穩固的制度。按照一般理解,脫產常備軍表示全體士兵以軍事訓練為主要日常事務,不直接參加生產活動,從這個意義上說古代軍隊大多數是脫產的常備軍(古代中國戰國以後是比較顯著的例外)。一種組織形式是僱傭軍;更多的是社會中有一整個階層是職業軍事人員,總是由附屬於他們的下層階級勞動者——有時是佃農有時是奴隸——在他們的產業上工作,這樣的軍事階層在世界各地的各種文化中都起到過重要影響。考慮到阿卡德人是入侵一個成熟古代文明的遊牧民族,比較可能的情況是這支軍隊的成員自己有一定的財產,依靠奴隸在征服所獲得的土地上勞動供養,奴隸的主要來源則是被阿卡德人征服的其他民族,泥板文獻中可以找到大量關於奴隸交易的記錄,有時一次的交易量多達數千人。在阿卡德人到來之前,蘇美爾人自己也很可能採用這種軍事制度,由此才會出現作為軍事階層首領的國王與祭司階層之間的諸多衝突。

征服者薩爾貢阿卡德人立即被蘇美爾文明徵服了,他們幾乎全盤接受了下來,包括蘇美爾的文字、宗教和經商熱情,薩爾貢本人及其繼承人成為蘇美爾和蘇美爾文明的保護者。史詩《好戰的國王》講述了薩爾貢為了援助一些在小亞細亞經商時受到當地土著虐待的阿卡德商人,進行了一次驚人的打擊,親率遠征軍越過無名山口侵入小亞細亞中心地帶。考慮到托羅斯山脈即使在薩拉丁時代也是巨大的障礙,如果薩爾貢真的實施了傳說中的這次遠征,那麼確實是值得稱道的戰略機動,但是目前還沒有直接的證據支持這一點:現已出土的文書證明,阿卡德商人們在公元前12到9世紀才在那裡建立貿易站。

薩爾貢死於公元前2316年左右,此後他建立的王朝只延續了不到100年,其間的一個繼承人納里姆辛在軍事上相當有能力,他發動了一次遠征試圖解決東北方向扎格羅斯高原上的蠻族構成的威脅。遠征的確取得了相當的成功,但是地理條件的制約使他不可能獲得可以防守的邊界,沒過多久東北方向的庫提人和西南方向的阿莫里特人——二者都是閃米特人的分支——就從兩個方向湧入谷地。到大約公元前2230年,薩爾貢王朝被庫提人推翻了。

蘇美爾民族

兩河文明最早的原住民是公元前3500到3200年間的蘇美爾人,美索不達米亞最南部的蘇美爾地區也是先進的地區,兩河地區的社會和文化生活建立在城市基礎上,成了地球上第一片文明開化之地。人們把公元前3200年直到公元前2000年這段時期稱為「蘇美爾人時代」。

蘇美爾早王朝Early Sumerian Dynasty(前2900~前2371)蘇美爾地區奴隸制城邦的繁盛時代。又稱古蘇美爾時期。約公元前2900年由蘇美爾初史時期發展而來,約公元前2371年為阿卡德王國取代。居民為蘇美爾人。主要城邦有烏魯克拉格什烏爾等。

古代地理概念中,今伊拉克南部,幼發拉底河與底格里斯河下游平原被稱為巴比倫地區,是世界古代文明的搖籃之一。這一地區又分為北部的阿卡德和南部的蘇美爾。蘇美爾人約在公元前4300年前已生活在這裡。經過歐貝德文化時期(前4300~前3500)、烏魯克文化時期(前3500~前3100)到達傑姆代特奈斯文化時期(前3100~前2900)文化有明顯進步。有人推測以神殿為中心的城市國家此時已經形成。

約公元前2900年,蘇美爾奴隸制城邦進入全盛時代,城邦國家林立。這些國家一般由中心城市連同周圍的農村公社組成,領土面積不大,居民少則二、三萬,多則十幾萬人。城市以神廟為中心,也有王宮建築,周圍建城牆。城邦的王被稱為盧伽爾拍達西恩或恩西,其權力受貴族會議和民眾會的限制。國家的統治階級是貴族奴隸主,被統治階級是奴隸、手工業者和公社一般成員。基什、烏爾、拉格什等國之間為爭奪財富、土地和奴隸,進行了曠日持久的爭霸戰爭,至早王朝中期,基什可能一度稱霸於蘇美爾。約公元前27~前26世紀,烏爾比較強盛。

月神之城——古烏爾城

公元3000年,烏爾是一個大都市,即現在伊拉克的阿勒-穆卡亞(Tell Al-Muqayyar)地區。恩利爾一直位居美索不達米亞眾神之首,從早王朝時期末到伽喜特巴比倫時期。其祭祀中心在尼普爾(Nippur),現名努法爾(Nuffar),神廟稱為埃庫爾(Ekur)。在一首蘇美爾語詩歌中有一個故事講述的是恩利爾愛慕上年輕美麗的女神寧利爾,並與之結合,因此引起眾神的恚怒而被流放,只有懷有身孕的寧利爾跟隨着他,後來他們生下了月神南納。風神恩利爾及其妻寧利爾的塔廟矗立在烏爾城中心,塔廟屹立在25米高的3層台階之上,周圍是擁擠的民房、店鋪和市場,這是3萬多居民的家園。兩條寬闊的渠道繞城一周,同附近的幼發拉底河相通.進而聯繫着波斯灣

兩河流域的雕刻藝術起源於蘇美爾蘇美爾人的城市都面向河流,並有運河相連。商人們乘船到波斯灣進行貿易往來。城市國家之間圍繞着水和土地、權力相互爭鬥,其中烏爾和拉格什結成同盟常與溫瑪作戰。而且各城市不斷受到周圍的山地遊民和來自阿拉伯沙漠的遊牧民的襲擊,苦不堪言。烏爾王的軍旗(公元前3500-前3200年),發現於伊拉克,用木版製成,鑲嵌在板上的圖案反映了當時的軍事生活。

最早將幾個城市國家統一的是,蘇美爾地區的北部阿卡德地區的國王薩爾貢一世。他征服了所有蘇美爾人的城市國家,完成了美索不達米亞的最初統一,締造了從敘利亞到波斯灣的古代西亞兩河流域南部塞姆語系的龐大的阿卡德王國Akkad ingdom(約前2371~約前2230)。薩爾貢一世在位期間(約前2371~約前2316),創建常備軍,對外進行擴張。在東方征服埃蘭的一些城邦,在西方一度征服幼發拉底河中游的馬里敘利亞古國埃布拉,打開通往地中海沿岸的商路。其子瑪尼什吐蘇繼位後對波斯灣沿海國家進行戰爭,發展了同梅露哈(古代印度)、馬乾(阿曼沿海地區)及狄爾蒙(巴林及波斯灣西部沿海)的海運貿易。瑪尼什吐蘇之子納拉姆辛在位26年,自稱為「天下四方之王」。他進行大規模征戰:在西方重克埃布拉,在南方波斯灣上重征馬乾,在東北山區與盧盧卑人交戰。其子沙爾卡利沙利被宮廷政變推翻。約前2230年,阿卡德王國被庫提人所滅。


蘇美爾人的曆法

除車輪外,蘇美爾人還發明了太陰(月)歷,這也是人類早期最重要的發明之一。在像美索不達米亞那樣極其惡劣的氣候下,知道播種和收穫的準確時間,是絕對必不可少的,因而有必要找到某種標明時日行程以確定周而復始的可靠途徑。做到這一點的最簡單的辦法,就是利用月亮的盈虧循環。既然月亮由最初的峨眉月運行到下一次最初的峨眉月共需要29天半的時間,人們就可以考慮把這樣一個循環視為一個基本的計時單位(我們把它稱為一個月),然後累計這些計時單位的數目,直到季節完成了一個循環。就這樣,蘇美爾人得出結論,在月亮運行了12個這樣的計時單位(6個是29天,6個是30天)後,一「年」就這樣過去了,又到了開始播種的時候。不幸的是,他們不知道「一年」實際上是地球繞太陽繞轉一周的時間,月亮的12次循環或12個月比一個太陽年少11天。九百年後,蘇美爾人才了解到,每隔幾年他們就要在其年曆上另加一個閏月,這樣才能準確地預測季節的循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