尼尼微檢視原始碼討論檢視歷史
尼尼微,外文名:Nineveh,基督教聖經地名。
基督教是天主教、東正教和新教的總稱。基督教的經典是《聖經》。《聖經》中記述的都是上帝的啟示,是基督教徒信仰[1]的總綱和處世的規範,是永恆的真理。基督教主要節日有聖誕節、受難節、復活節、升天節、諸聖日(萬聖節[2])等。
簡介
古時米所波大米北部亞述帝國的首都,在亞述帝國全盛時期,是世上的大城市之一。尼尼微的位置是現今的伊拉克北部,希底結河(即底格里斯河)東岸,也就是在希底結河及其支流撒伯河之間,與摩蘇爾城隔河相望的庫壅積克和拿比約拿兩土墩。
尼尼微這名字的由來或許是出於古時亞述對異神的崇拜。亞述人崇拜代表愛與戰爭的以斯他(Ishtar)女神,將其作為「護城之神」,這正對亞述人的貪婪和好戰。以「女神的居所」來命名尼尼微,或是由此而來。此外,尼尼微的城門用諸神的名字為名,反映了亞述人顯然還敬拜其他神。
尼尼微於公元前1300年左右,成為亞述帝國的首都。到了公元前700年左右,其城市建築已頗具規模。其城牆寬達45米,周長約12公里,占地約700公頃。城牆開有15座巨大的城門(其中5座已挖掘出來),並伴有巨大的公牛石像守衛。城外有護城河,城內有號稱「舉世無雙」的宮殿,占地34200平方米,極盛一時。
亞述王常與鄰國爭戰,前後斷續達數百年之久。戰勝之後,便大肆屠殺、酷待俘虜。他們常把俘來的人斷手、截足、剜目、斬首,所以尼尼微也被人稱為「流人血的城」。(鴻3∶1)公元前605年,巴比倫和波斯等國攻陷尼尼微,尼尼微淪為廢墟、被人遺忘。直至1820年考古學家開始發掘此地,逐漸發現其古代的規模。20世紀70年代後,考古修復工作仍在伊拉克境內展開。
歷史
尼尼微在史前時期(約主前4500)已有人居住,這與創世記十章有關這城被建造的記錄相符,這與創世記十章有關這城被建造的記錄相符。在尼尼微也找到一些不同的早期文化資料。
亞甲的撒珥根(主前二十四世紀中期)對當時極其繁盛的尼尼微十分熟悉。較後期的王閃施亞達一世(約主前1800)在位時的記錄,述說撒珥根的兒子孟尼施土蘇重建了尼尼微的以斯他(Ishtar)神廟。閃施亞達一世與漢謨拉比都先後重建了以斯他神廟。撒縵以色一世與杜庫提寧努他一世則擴建和穩固了這城,也有其他君王在此興建宮殿,例如:提哥拉毗列色一世、亞述那斯保二世(主前883-859),及撒珥根二世(主前722-705)。惟西拿基立(主前705-681)以尼尼微為首都,並致力美化這城。除了他著名的宮殿之外,他又進行了許多工程,包括重建城牆、興建公園、搜集不同種類的植物和動物,並築渠從30哩外把水引進城內。亞述從被征服的列國強取的貢物也運到尼尼微;以色列和猶大也在亞述可怕的軍隊手下屈服。
西拿基立被刺殺後,他的兒子和繼位者以撒哈頓(主前681-669),從叛徒手中奪回了尼尼微。他在尼尼微和迦拉分別建造宮殿,但他多半時間都在迦拉。
以撒哈頓之子亞述巴尼帕(主前669-633)卻居於尼尼微,他在那裡受教育,並接受體能和軍事的訓練。他可算是古物研究家,熟悉亞甲文和蘇默文。他的王宮裡設立了一個著名的圖書館,這對亞述學的研究非常重要。拿布(亞述人所敬奉的代表著作、藝術和科學的神)神廟內也有一個早於撒珥根二世時期設立的圖書館,但無論面積或重要性,都遠不及亞述巴尼帕的皇室圖書館。撒珥根及其繼位人收集了許多泥版,亞述巴尼帕更差遣文士到亞述和巴比倫各地去搜集和抄錄,以致他收藏了數以萬計的泥版。像尼普爾圖書館的收藏一樣,尼尼微的收藏包含類別很廣泛的資料:商業文件、信件、皇室記錄、歷史文件、詞彙編纂及雙語文字、傳說、神話,以及許多各種宗教典籍,如詩歌、禱文和諸神與廟宇的名單。泥版中有7塊保存了巴比倫的創造故事,有12塊記錄了吉加墨斯史詩,其中有洪水的故事;還有其他作品,常被用以比較聖經的記載,包括亞達巴的故事,他失去了獲得永生的機會;以及伊坦那的傳奇,他是一個牧羊人,後飛升上天。
亞述巴尼帕也因他的戰爭和殘酷而知名。王宮內一幅描繪和平宴會景象的浮雕上,也繪示了一個以攔人首領的頭被掛在樹上。
在亞述巴尼帕的晚年及死後,附庸國紛紛反叛。巴比倫成為一個獨立國,並在主前614年與瑪代聯盟,攻取亞述和迦拉。瑪代人西阿薩里、巴比倫的尼布甲尼撒和一隊西古提軍在主前612年圍攻尼尼微。聯軍圍城達兩年有餘,久攻不下。但第三年時,突然大雨不止,山洪暴發,河水漲過兩岸,沖毀了尼尼微的一段城牆。攻城的士兵即從城牆的缺口攻進尼尼微。亞述王辛沙里士坤(撒單那帕盧)恐怕自己被俘受辱,便聚集妃嬪,在宮中放火自焚。許多宮女同時被燒死,全城遂即被毀,幾成廢墟。雖然亞述烏巴列帶着一群尼尼微余民,逃到哈蘭頑抗至主前609年,但尼尼微已完全被毀:希伯來先知的預言完全應驗了。
聖經中的記載
舊約有6卷書提到尼尼微城。在創世記,只在列邦的名單中提到尼尼微(創10),記述寧錄從示拿地往亞述去,在那裡建造尼尼微、利河伯、迦拉,以及尼尼微與迦拉中間的利鮮(11、12節)。
公元前721年亞述王西拿基立滅了以色列國,把以色列人擄到了尼尼微等地(王下17∶5—23)。猶大國也被迫向亞述進貢,交納大量的金銀(王下18∶13—16)。所交納的貢銀,連同撒瑪利亞的擄物(賽8:4)和之前以色列王米拿現所交的(王下15:19-20)都被送到尼尼微。不僅於此,西拿基立又率重兵攻打猶大,在其宮中的浮雕上,有描繪其圍攻和征服拉吉的事(參王下19:8)。西拿基立坐在寶座上,面前有許多俘虜在苦苦哀求。至於攻城的過程,也一一刻在浮雕上:亞述軍用弓箭和破城錘攻城,城牆上的守軍則用弓箭和火把意圖把他們擊退。城裡的人背着包袱從一個城門口逃出,好像投降或逃亡。在右下方有3個光着身子的人,被釘在木柱上。
在芝加哥大學東方研究院的角柱和大英博物館的希勒紀事稜柱上,也記述了西拿基立侵略猶大的事件。雖然亞述人沒有攻取耶路撒冷,西拿基立也可自傲的誇耀說:「猶大人希西家不服從我。我圍攻他的46座堅固城、堡壘,以及無數的小村莊,征服他們……我把希西家困在他的王城耶路撒冷中,好像籠中的鳥。」但最後西拿基立在耶和華的使者手下,失去185,000人之後,就羞恥地「拔營回去,住在尼尼微」。(王下19:36)主前681年,他更是在城中的尼斯洛(寧努他,參王下19:37;代下32:21;賽37:38)神廟裡,被兩個兒子殺害。
對於尼尼微人所犯下的種種罪惡,約在公元前620年時,有先知那鴻預言說:「耶和華不輕易發怒,……他必以漲溢的洪水淹沒尼尼微。」(鴻1∶3,8)那鴻又預言說,尼尼微人將「像枯乾的碎秸,全然燒滅」(鴻1∶10)。並說:「尼尼微啊!那打碎邦國的上來攻擊你……尼尼微王招聚他的貴冑。他們步行絆跌,速上城牆,預備擋牌。河閘開放,宮殿沖沒。王后蒙羞,被人擄去。宮女捶胸,哀鳴如鴿。」(鴻2∶6)還說:「你的門閂被火焚燒。」(鴻3∶13)又說:「火必燒滅你,刀必殺戮你。(鴻3∶15)這些預言在巴比倫、瑪代和西古提聯軍攻陷尼尼微後應驗了。尼尼微的毀壞如此徹底而驚人,不到幾個世紀,這城的位置被人遺忘。主前401年,贊諾芬(希臘哲學家與歷史學家)與希臘軍隊撤退經過尼尼微遺址時,竟毫無察覺。主後第二世紀,希臘諷刺詩人路其安說:「尼尼微的毀壞如此徹底,人再不能指出她的位置。這城沒有留下一點痕跡。」
尼尼微的毀滅雖說是耶和華的審判,但尼尼微人有過悔改的機會。約在公元前775年寫出的約拿書中,記述了耶和華差遣約拿前往尼尼微傳道的過程。起初先知約拿因為尼尼微人罪惡甚重,不肯前往尼尼微,反而坐船往相反的方向而去。然而耶和華使海中起了大風,同船的人得知風浪乃是由於約拿違背耶和華的命令而起的,便把約拿投入海中。耶和華安排了一條大魚吞了約拿。他在魚腹中三日三夜。約拿禱告耶和華,耶和華吩咐魚,魚就把約拿吐在旱地上。耶和華再次指示約拿到尼尼微去傳道。他順從了耶和華,便到尼尼微去宣講神的話。尼尼微人信服神,痛切悔罪。於是神見他們離開惡道,就未降災與他們(約拿書全卷)。
到了新約福音書中,耶穌引述約拿的神跡而責備猶太人不肯悔改信靠基督。耶穌說:「當審判的時候,尼尼微人要起來定這世代的罪。因為尼尼微人聽了約拿所傳的就悔改了。看哪!在這裡有一人比約拿更大。」含義是說,約拿向尼尼微人傳道後,當時那一代的尼尼微人尚且還肯悔改;但耶穌比約拿更大,而當代的猶太人卻仍不肯聽從他,豈不更要被定罪嗎?(請參看太12∶41)
參考文獻
- ↑ 信仰的價值、存在形態及特性,豆丁網,2016-01-06
- ↑ 關於萬聖節的概述,學習啦,2021-05-2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