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真百科歡迎當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實資料,洗刷冤屈,終結網路霸凌。

蘇南檢視原始碼討論檢視歷史

事實揭露 揭密真相
前往: 導覽搜尋
         
 蘇南

 

 

 

蘇南,是江蘇省南部地區的簡稱,地處中國東南沿海長江三角洲中心,東靠上海,西連安徽,南接浙江,北依長江(蘇中,蘇北)、東海;是江蘇經濟最發達的區域,也是中國經濟最發達、現代化程度最高的區域之一。

蘇南地區包括南京蘇州無錫常州鎮江,總面積27872平方公里,占江蘇省土地總面積27.17%,其中平原面積占蘇南土地總面積50.45%,山丘面積占28.4%,水域面積占21.15%;擁有廣袤的太湖平原,水網密集,長江東西橫貫境內;常住人口3378.09萬人(2019年)。2019年GDP總量達到了56646.49億,人均GDP突破15萬元,接近發達國家水平;城鎮化率超過70%,所有縣(市)都進入全國綜合實力百強縣行列,其中7個縣(市)進入前十。

蘇南地區自古以來就是名聞天下的「魚米之鄉」、「人間天堂」,也是中國近代民族工業和吳文化的重要發祥地。截止2012年末,蘇南地區擁有世界文化遺產(包括非物質)11項,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名錄(擴展)項目共53項;旅遊資源豐富,旅遊業發達,有17個中國優秀旅遊城市、14個國家級5A級景區,已建成中國最大的「環保模範城市群」和「生態城市群」。

2013年5月,國家發改委正式發布了《蘇南現代化建設示範區規劃》,這標誌着蘇南地區將在全國率先實現區域現代化,成為全國現代化建設示範區。

歷史沿革

歷史上,江蘇省轄區的長江兩岸在元代以前大多分屬不同的政區。

周朝屬吳國。後勾踐滅吳,境域併入越國,及楚滅越,其地又納入楚國。

秦王政二十四年(前223年),秦滅楚。二十五年(前222年),秦將王翦「定荊江南地,降越君,置會稽郡」,蘇南地區則為秦會稽郡屬地,秦時以吳縣為會稽郡治所(相當於首府)。其後秦又分會稽郡西部地區設鄣郡,治鄣縣(今浙江安吉西北鄣吳鎮),今南京以及蘇南西部地區(茅山以西)則屬於新設立的鄣郡。

西漢初年,蘇南地屬吳王劉濞,漢景帝三年(前154年),平七國之亂,吳王濞兵敗身死,吳國除。會稽郡則屬漢中央直轄。漢武帝元狩二年(前121年)改故鄣郡為丹陽郡,治宛陵(今安徽省宣城市宣州區),蘇南西部地區的秣陵縣(今江蘇南京)、江寧縣(今江蘇南京)、江乘縣(今江蘇南京)、溧陽縣(今江蘇溧陽市)、胡孰縣(今屬江蘇南京)、句容縣(今江蘇句容)等縣均屬此郡。漢成帝元延、綏和之際(約前8年),會稽郡領二十六縣,其中包括現如今的蘇州、無錫、常州、鎮江四市。

東漢永建四年(129年),分原會稽郡的浙江(錢塘江)以西部分設吳郡,治所仍然在原會稽郡的治所吳縣,吳郡所轄屬縣:吳縣婁縣(今崑山東北),由拳(今嘉興南) ,海鹽(東漢在今平湖東南),餘杭錢唐(今杭州),富春(今富陽),烏程(今湖州),陽羨(今宜興),無錫,毗陵(今常州),曲阿(今丹陽),丹徒(今鎮江)。蘇南西部地區的南京以及茅山以西地區仍屬丹陽郡。

漢末至隋初,蘇南地域仍然大體分屬為丹陽郡和吳郡。

唐初平定江南後,於武德三年(620年),改丹陽郡隸屬揚州刺史部。武德四年(621年),改吳郡為蘇州。唐太宗貞觀元年(627年)分天下為十道,蘇南地屬江南道。唐玄宗開元年間因江南道轄區過於龐大,劃為江南東道,江南西道以及黔中道,蘇南地區改隸於江南東道。唐肅宗乾元元年(758年),又析江南東道設浙江西道,蘇南地區的蘇州,潤州,常州等地均納入浙江西道轄區。

唐末五代十國時期,今蘇州無錫常州鎮江等地屬於錢氏吳越國(907年-978年),南京地區則為南唐國(937年-975年)國都(江寧)。

北宋(960年—1127年)今南京地區屬江南東路境,其它蘇南地區在北宋時為兩浙路境,南宋時(1127年-1279年)則為兩浙西路境。

元初,至元十三年(1276年)滅南宋,蘇南隸屬於元浙西道宣慰司行政區,至元二十六年(1289年),元朝設置江浙行省,浙西道宣慰司隨而廢罷,蘇南諸地改隸屬江浙行省。

明代一同劃歸南直隸後,江南屬於應天巡撫(江北江浦,六合二縣屬京師金陵應天府),江北屬於鳳廬巡撫。

清代江蘇建省後,曾有數次以長江為界南北分治。江南(蘇州府、松江府、常州府、鎮江府)屬於駐紮蘇州的江蘇布政使管轄,江北和南京屬於駐紮南京的江寧布政使管轄。清末一度在江北清江浦(淮安)設立江淮巡撫,與駐紮蘇州的江蘇巡撫並立。

1927年3月,國民政府設上海特別市,從江蘇省劃出;同年5月,設南京特別市(首都特別市),從江蘇省劃出。1929年到1949年江蘇省會設在鎮江,汪精衛政權時期,江蘇省省會遷往蘇州,但其實際管轄區域限於長江以南。

1949年-1952年,中共在華東大區下分別設立蘇南行署區(駐無錫)、蘇北行署區(駐揚州)和南京直轄市。

1952年9月,蘇北、蘇南行署區以及直轄市南京市合併為江蘇省,南京降為省轄市。

1958年,蘇南劃9縣,蘇中劃1縣(崇明縣)共10縣劃歸上海,江蘇省由此得來。

地理環境

蘇南地處中國東南沿海長江三角洲中心,東靠上海,西連安徽,南接浙江,東北依長江(蘇中,蘇北)、東海。

蘇南地區土地總面積27872平方公里,占江蘇省土地總面積27.17%,其中平原面積占蘇南土地總面積50.45%,山丘面積占28.4%,水域面積占21.15%。

蘇南地區區內低山、丘陵、平原、江河、湖泊縱橫交錯,有機組合一體;東部和中部總體上極為低平,為坦蕩的太湖平原,太湖周圍偶爾分布一些孤丘,如無錫的惠山(328米)等;西部南京、鎮江一帶丘陵起伏,包括南京紫金山(448米)、茅山(372米)等。

蘇南地區位於亞洲大陸東岸中緯度地帶,屬亞熱帶濕潤季風氣候。在太陽輻射、大氣環流以及蘇南地區特定的地理位置、地貌特徵的綜合影響下,氣候呈現四季分明、季風顯著、冬冷夏熱、春溫多變、秋高氣爽、雨熱同季、雨量充沛、降水集中、梅雨顯著、光熱充沛、氣象災害多發等特點。

蘇南地區降水量在1000mm以上,與同緯度地區相比,蘇南雨水充沛,年際變化小,年降水變率在12%~24%之間。夏季6月和7月間,受東亞季風的影響,蘇南地區進入梅雨期,梅雨期降水量常年平均值大部地區在250 mm左右,梅雨期內暴雨頻發,強降水集中。

蘇南地區大部分地方河道縱橫,尤其以東部太湖平原的河網最為密集。蘇南地區擁有眾多湖泊,包括太湖、陽澄湖、滆湖等,其中太湖是中國五大淡水湖之一,具有調蓄、航運、灌溉、養殖、供水、旅遊等多功能作用。長江東西橫貫境內,長432公里,沿江有南京、鎮江、江陰、張家港、太倉等港口,萬噸級海輪可直達。

行政區劃

截止2014年7月,蘇南地區共轄南京、無錫、常州、蘇州和鎮江等5個地級市(轄29個市轄區)、10個縣級市。

經濟

蘇南地區是江蘇經濟最發達的區域,也是中國經濟最發達的區域之一。

2010年11月,國家統計局發布了根據經濟社會綜合發展指標測算的「2010全國百強縣(市)」名單,前十名中江蘇占了六席,分別是崑山(第一),江陰(第二),張家港(第三),常熟(第四),吳江(第六),宜興(第九),其中崑山,江陰,張家港,常熟四個縣級市作為「區域經濟強縣統籌發展組團」並列「全國百強縣」第一。並且這些縣市全部集中在江蘇蘇南地區。

2011年,蘇南地區進出口貿易總額和外商直接投資分別占全國的13%和18%,境外投資規模超過20億美元,研發投入占地區生產總值比重達到2.5%,接近發達國家水平。

2012年,蘇南地區實現生產總值達到3.34萬億元,比2007年翻一番多,年均增長12.0%,快於全省平均水平0.2個百分點;人均地區生產總值達到101370元,按當年匯率折算約為1.6萬美元,處於工業化後期。國民經濟三次產業結構從2007年的2.6:57.8:39.5調整為2.3:51.5:46.2。

2012年,蘇南地區公共財政預算收入3189.85億元,比2007年增加1778.94億元,年均增長17.7%。

蘇南地區近年地區經濟發展情況簡表(2010年-2013年)

2012年,蘇南地區服務業增加值突破萬億元,達到15416.80億元,占地區生產總值比重上升至。2012年蘇南地區實現外貿進出口總額4721.40億美元,其中出口總額2755.99億美元,外商直接投資228.80億美元,三資經濟對蘇南貢獻逐年提升,2012年蘇南地區規模以上工業中三資企業實現總產值33587.26億元,占規模以上工業總產值比重48.2%,接近半壁江山。

2012年,蘇南地區高新技術產業產值接近三萬億元,達到28663.2億元,五年年均增長19.4%,占規模以上工業總產值比重上升至41.1%。

2012年,蘇南地區城鎮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35827元,農民人均純收入17160元,五年間年均分別增長12.3%和13.1%。2012年蘇南地區城鄉居民人均儲蓄存款達到5.4萬元,城鎮居民恩格爾係數為34.3%,農村居民恩格爾係數為35.7%,雙雙步入了相對富裕階段。

社會

截止2012年,蘇南地區擁有530多家科研機構,兩院院士89人,,國家級大學科技園10個、重點實驗室和工程中心45個。

2012年蘇南地區全社會研發投入593億元,占全國的8.5%,R&D經費支出占GDP比重達到2.61%,比2007年提高了0.64個百分點,專利申請量達到32.12萬件,專利授權量19.30萬件,分別比2007年增長4.3倍和7.9倍,接近發達國家水平,專利授權量和發明專利申請量均占全國14%左右,科技創新推動經濟轉型的動力強勁。

截止2012年,蘇南地區高中階段教育已全面普及,高等教育毛入學率超過50%,擁有107所高等院校,在校大學生約130萬人,各類專任教師達到27.95萬人,比2007年增長了8%。

2012年,蘇南地區文化產業增加值占GDP比重達到4.76%,高於江蘇省平均0.46個百分點,公共圖書館藏書量從2007年的23051萬冊提高到2012年的44543萬冊。

全省13個國家級、27個省級文化產業示範基地和7個省級文化產業園區,多數在蘇南;6個國家動畫產業基地、4個國家級影視基地均在蘇南。

2012年,蘇南地區衛生機構床位數達到14.74萬張,比2007年增長了44.1%。蘇南地區醫療衛生服務體系健全,人均預期壽命超過76歲。

截止2012年,蘇南地區已建成中國最大的「環保模範城市群」和「生態城市群」,擁有國家園林城市13個、國家環保模範城市14個、國家生態市(縣、區)17個、國家級生態鄉鎮176個、生態村32個、生態工業示範園區7個,是全國園林城市、環保模範城市和生態城市最密集的區域。太湖治理進展順利,太湖湖體及環湖河流水質穩中趨好,形成中國大江大湖綜合治理的經驗。交通、能源、水利、通信等基礎設施較為完善,是全國綜合交通最發達地區之一。

2012年,蘇南地區城市建成區綠化覆蓋面積從2007年的5.37萬公頃擴大到7.33公頃,建成區綠化覆蓋率上升至42.9%。城市污水日處理能力從2007年的754.3萬噸提高到2012年的987.1萬噸。

2012年,蘇南地區城鎮登記失業率均控制在2.53%以內,城鄉社會養老保險覆蓋率、城鄉基本醫療保險覆蓋率、失業保險覆蓋率均在97%以上。城鄉接軌的社會保障制度和覆蓋城鄉居民的社會保險體系基本建立。

截至2011年底,蘇南地區註冊登記的社會組織總數為13992個,占江蘇省社會組織註冊登記數的38%,其中社會團體7427個,民辦非企業單位6565個。2006-2011年,蘇南地區社會組織數量每年以10%以上速度遞增,尤其是經濟類、公益慈善類、民辦非企業單位和城鄉社區服務類等重點領域的社會組織發展較快,形成了比較健全的社會組織體系。

交通

蘇南地區,尤其是太湖平原,是中國內河航運特別發達的地區,航道極為密集,其中以長江以及京杭大運河為主幹。大小城鎮傳統上都臨河而建。20世紀初清光緒末年,鐵路運輸興起,滬寧鐵路貫穿蘇南。1990年代以後,江蘇省建成高速公路網,高速公路密度列全國第一。2010年7月1日,滬寧高鐵正式通車,為世界上標準最高、里程最長、運營速度最快的城際高速鐵路。

截止2012年末,蘇南地區一大批高速公路、國省幹線一級公路建設以及城市內部的快速路網建設使城鄉骨架路網基本形成,城市市區實有道路長度1.67萬公里,比2007年增長了18.4%。南京、蘇州、無錫等城市已經率先開始地鐵投運和建設工作。

發展定位

南京都市圈蘇南部分內包含南京和鎮江兩市,南京和鎮江山水相連、文化同根、聯繫密切,寧鎮(揚)地區同城化發展有利兩地經濟。加強南京和鎮江重大基礎設施對接、產業合作和公共事務協作管理,推進南京龍潭仙林湯山、湖熟與鎮江下蜀、寶華、黃梅、郭莊跨界區域共建共享,打造要素集聚、資源共享、互動發展的寧鎮(揚)大都市區。

蘇州、無錫、常州三市有緊鄰上海、資源稟賦相近、實業基礎雄厚的優勢,可建設成蘇錫常都市圈。需加強與上海的全面互動對接,強化區域內產業分工協作,推進城市間軌道交通互連互通,共享公共服務,率先實現一體化發展,建成國際化水平較高的城市群。

南京市科教文化資源豐富、區域金融地位突出、海陸空港和信息港聯動發展,可發揮帶動中西部地區發展重要門戶作用,建設全國重要的科技創新中心、文化創意中心、長江航運物流中心和重要的區域金融商務中心,成為國家創新型城市和國際軟件名城。

無錫市有實業基礎雄厚、文化底蘊深厚優勢,可建設成全國重要的先進制造業、戰略性新興產業、創意設計基地和區域交通樞紐、商貿中心、旅遊勝地,成為現代濱水花園城市和智慧城市。

常州市有產業基礎較好、科教資源豐富的優勢,可建設成全國重要的智能製造裝備、新材料產業基地和區域科技創新中心、文化創意基地、生態休閒旅遊目的地,成為智能裝備製造名城和智慧城市。

蘇州市有歷史文化底蘊深厚、科技創新資源集聚、體制機制完善的優勢,蘇州工業園區有先行先試的引領作用,可建設成全國重要的先進制造業和現代服務業基地、國際文化旅遊勝地和創新創業宜居城市。

鎮江市有產業基礎較好、自然生態良好的優勢,可建設成全國重要的高端裝備製造、新材料產業基地和區域物流基地、技術研發基地、創意生活休閒中心,成為現代山水花園城市和旅遊文化名城。

文化

蘇南是吳文化的故鄉。千百年來,蘇南民眾以海納百川的包容性、腳踏實地的務實性和吃苦耐勞的堅韌性,形成了豐厚的文化積澱和具有本地特色的人文精神。

吳文化泛稱吳地文化、江南文化、吳越文化等,以春秋時期建都蘇州的吳國為基本條件,以吳方言為語言文化特徵,以毗鄰太湖的蘇州、無錫、常州地區為中心地帶形成文化圈。吳文化以先吳和吳國文化為基礎,經戰國、秦漢、魏晉南北朝的生長,及隋、唐、宋、元歷代發育,至明代形成高峰。

金陵文化以南京為中心,東晉至南朝的300年不僅使得長江流域歷史性地成為中國經濟的重心,也在中原主流文化與南方文化融合的基礎上形成了金陵文化,其顯性特徵是南北交匯、兼容並蓄、開放包容,可謂獨樹一幟。金陵文化主要包括六朝文化、明文化和民國文化,而這三大塊歷史文化又可統屬於「都城文化」。但是主流的都城文化並不排斥其他文化,如盛極一時的秦淮文化,不僅反映了紅粉文化、市井風情,而且還包含了民族氣節和愛國精神。

蘇南的東部和中部,蘇州、無錫、常州三市大部分地區是吳語區(除沿江部分地區和常州下轄的金壇市大部為江淮方言區),鎮江下轄的丹陽市、丹徒區的東南部,以及南京下轄的高淳區亦使用吳語。 南京的大部分地區(除高淳)、鎮江市區和句容、揚中兩個縣級市是江淮方言區。鎮江是兩種方言的過渡地帶 ,歷史上原屬吳語區,因為永嘉南渡(衣冠南渡)以及後來的歷次北方移民遷入,沿江的市區方言逐漸轉為同揚州話類似的江淮官話,而市區東南的丹徒、丹陽等地則仍講吳語。南京的情況與之類似,但因多次成為帝都,北方移民的影響更大,在方言上也更加「北化」。

蘇南地區代表性的戲曲有崑曲、常劇、錫劇、蘇州評彈、南京白局、丹劇等,其中崑曲被列入首批人類口述和非物質文化遺產(全世界19個國家入選)和首批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名錄。

崑曲發源於江蘇崑山已有600多年歷史的崑曲被稱為「百戲之祖,百戲之師」,許多地方劇種,像晉劇、蒲劇、上黨戲、湘劇、川劇、贛劇、桂劇、邕劇、越劇和廣東粵劇、閩劇、婺劇、滇劇等等,都受到過崑劇藝術多方面的哺育和滋養。戲曲的表現手段為唱、念、做、打(舞)之綜合。

蘇州端午習俗、南京秦淮燈會分別代表了中國民族傳統節日端午節元宵節等地域特色的文化習俗,被列入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名錄。太倉七夕節、金壇柚山放燈節、宜興觀蝶節等形式獨特的民俗活動被列入省級非物質文化遺產名錄。 蘇南仍然比較活躍,列入省級非物質文化遺產名錄的廟會有:南京地區祠山廟會、媽祖廟會、薛城花台會,蘇州「軋神仙」廟會,無錫泰伯廟會、惠山廟會,鎮江金山寺水陸法會、華山廟會、九里季子廟會等。蘇州甪直水鄉婦女服飾入選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名錄。

截止2012年末,蘇南地區入選世界文化遺產3項,人類口述和非物質文化遺產8項,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名錄(擴展)項目共53項。

蘇州古典園林、南京明孝陵、中國大運河(京杭大運河蘇南段)

江蘇崑曲、古琴藝術(虞山琴派、金陵琴派、梅庵琴派)、南京雲錦織造技藝、中國雕版印刷技藝(金陵刻經印刷技藝)、中國剪紙(南京剪紙、金壇刻紙)、中國傳統木結構營造技藝(蘇州香山幫傳統建築營造技藝)、中國傳統桑蠶絲織技藝(蘇州緙絲織造技藝、宋錦織造技藝)和端午節(蘇州端午習俗)

文學:白蛇傳傳說、梁祝傳說、董永傳說、吳歌

音樂:常州吟誦、太倉市的江南絲竹、古琴藝術(常熟虞山琴派、南京金陵琴派、南通和鎮江的梅庵琴派)、天寧寺梵唄唱誦,玄妙觀道教音樂,無錫道教音樂

戲曲:崑曲、蘇劇、錫劇、滑稽戲、蘇州評彈(蘇州評話、蘇州彈詞)、南京白局

舞蹈:高淳東壩大馬燈,溧水的駱山、大龍龍舞、竹馬(蔣塘馬燈舞)、小熱昏 (常州)

雜技:金壇抬閣

傳統技藝:

宜興紫砂陶製作技藝、南京雲錦木機妝花手工織造技藝、蘇州宋錦織造技藝蘇州緙絲織造技藝、蘇州香山幫傳統建築營造技藝、蘇州御窯金磚製作技藝、南京金箔鍛制技藝、蘇州明式家具製作技藝、金陵刻經印刷技藝、蘇州制扇技藝、蘇州劇裝戲具製作技藝、蘇州市桃花塢木版年畫、常州梳篦、南京剪紙、金壇刻紙,蘇繡、無錫精微繡、蘇州玉雕、蘇州光福核雕、無錫留青竹刻、常州留青竹刻、惠山泥人,蘇州泥塑、蘇州燈彩、南京和句容的秦淮燈彩、盆景技藝(蘇派盆景技藝)、裝裱修復技藝(蘇州書畫裝裱修復技藝)、綠茶製作技藝(碧螺春製作技藝)、蘇州雷允上六神丸製藥技藝、國畫顏料製作技藝(姜思序堂國畫顏料製作技藝)、毛筆製作技藝(周虎臣毛筆製作技藝)、金壇封缸酒釀造

信息來源:根據國務院和江蘇省政府官網整理。

名人

蘇南地區就是自古是出才子佳人的地方,有好山,好水,好景致,名流輩出。特別是自明清以來,蘇南更是盛產文化才子。如江南四大才子,元四家之一的倪瓚,二泉映月作者阿炳,草聖張旭,大數學家華羅庚,中國最後一位國學宗師錢穆等。兩院院士也屬蘇南最多。

南京古代名人有東晉書法家王羲之王獻之父子,畫聖顧愷之。南朝科學巨匠祖沖之,唐朝書法家顏真卿、七絕聖手王昌齡,清代《紅樓夢》作者曹雪芹、才子袁枚、愛國思想家魏源。近現代有陶行知、徐悲鴻傅抱石劉海粟林散之胡小石等。

蘇州古代名人有傳奇人物干將莫邪;帝王將相吳王、伍子胥、泰伯、孫武、韓世忠;名臣賢客文天祥、王鏊、范仲淹翁同龢;文人墨客白居易、蘇舜欽、范成大、顧炎武;書畫家張旭、以沈周為首的「明四家」;建築大師、故宮設計者蒯祥等。近代名人有章太炎、俞樾、顧頡剛、葉聖陶等。

無錫古代名人有春秋時期越國大夫范蠡、戰國時楚春申君、東漢時梁鴻、晉無錫畫家顧愷、「元四家」之一的畫家倪瓚、唐代大詩人李紳、明代名臣海瑞的老師顧可久、東林黨領袖顧憲成、高攀龍、大旅遊家徐霞客、清初文壇很有詩名的嚴繩孫,大詞家陳維崧、顧貞觀。

近現代有劉半農、著名學者作家錢鍾書、音樂家華秋苹、劉天華、國學大師錢穆,近代教育先驅唐文治,當代傑出畫家徐悲鴻,著名的教育家蔣南翔、著名的科學家、教育家顧毓琇、經濟學家群體陳翰笙、孫冶芳、薛暮橋,力學、應用數學、中文信息學奠基人之一的錢偉長,理論物理、流體力學家教育家周培源,被稱為當代畢升的計算機專家王選,國家副主席榮毅仁,實業家楊宗濂、楊宗瀚、榮宗敬、榮德生、祝大椿、周舜卿、唐保謙、薛南溟等。

常州古代名人有南朝齊高帝、梁武帝生於古武進縣城,以主編《昭明文選》的蕭統為代表的蕭氏家族在文學、史學、音樂上造詣頗深。明代有「吳士爭為弟子,德望重於江南」的教育家謝應芳,有文學家、抗倭英雄唐荊川;清代出現了以莊存與、劉逢祿為代表的陽湖文派,以張惠言為代表的常州詞派以及孟河醫派等。近現代有洋務派代表人物盛宣懷、愛國實業家劉國鈞、書畫家劉海粟等,民國時期在學術界享有聲譽的有趙元任、吳稚暉、吳定良等多名中央研究院院士,另外還有被稱為「常州三傑」的中國共產黨早期重要領導人瞿秋白、張太雷、惲代英。

鎮江古代名人有著名文人代表李白、杜牧、范仲淹、王安石、蘇軾、陸游、辛棄疾等。東晉時,有南朝宋開國皇帝劉裕(寄奴),撰有《世說新語》的劉義慶,中國第一部詩文總集《昭明文選》的編纂者蕭統,著有中國第一部系統文藝理論巨著《文心雕龍》的劉勰等。北宋,有科學家沈括,製造世界上最早天文鐘「水運儀象台」的科學家蘇頌,書畫家米芾,抗金名將宗澤。明清兩代有:官居吏部尚書兼武英殿大學士的楊一清,主持編修《大清一統志》《佩文韻府》《康熙字典》的張玉書。

近代以來有:著有《鐵雲藏龜》和《老殘遊記》的劉鶚,著有第一部全面系統的漢語語法專著《馬氏文通》的馬建忠,歷史學家柳詒徵,金融家陳光甫,橋樑專家茅以升,辛亥廣州起義總指揮、被南京臨時政府追授為上將軍的趙聲。此外,丹陽市為三國吳大帝孫權和南朝齊高帝蕭道成、梁武帝蕭衍故里,近代有愛國老人馬相伯,美術家呂鳳子,當代有語言學家、語文教育家呂叔湘;句容市有被譽為醫藥鼻祖的葛玄,晉朝道教理論家、煉丹術家和醫學家葛洪,南朝道教思想家、醫藥學家陶弘景。

旅遊

蘇南地區是江蘇乃至全國重要的旅遊中心集散地,旅遊業發達。蘇南地區有17個中國優秀旅遊城市,占江蘇總數(28個)的61%;14個國家級5A級景區,占江蘇總數(17個)的82%。

南京是「六朝古都」,以其悠久的歷史文化享譽世界,尤以其明代文化及民國文化為最,其襟江帶河,依山傍水,鐘山龍蟠,石頭虎踞,山川秀美,古蹟眾多,明孝陵也入選世界文化遺產。

蘇州有「上有天堂,下有蘇杭」之美譽,其園林是江南園林中的經典,入選世界文化遺產。

無錫是中國歷史文化名城,著名的魚米之鄉,中國民族工業和鄉鎮工業的搖籃。

常州是長江文明和吳文化的發源地之一,也是南朝齊梁故里。境內風景名勝、歷史古蹟較多,有中華恐龍園、嬉戲谷、春秋淹城等主題公園和天目湖、南山、太湖灣等自然風景區。

鎮江素有「天下第一江山」之美譽,長江和京杭大運河在此交匯。境內名山遍布,人傑地靈。

中國優秀旅遊城市(17個):南京市、無錫市、揚州市、蘇州市、鎮江市、崑山市江陰市吳江市宜興市常熟市句容市吳縣市(現吳中區)、常州市、溧陽市張家港市太倉市金壇市 [1]

參考文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