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真百科歡迎當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實資料,洗刷冤屈,終結網路霸凌。

太倉市檢視原始碼討論檢視歷史

事實揭露 揭密真相
前往: 導覽搜尋

太倉是蘇州所轄的縣級市,位於江蘇省東南部。太倉文化屬吳越文化,太倉人屬江浙民系使用吳語。太倉,作為距離上海最近的城市,與上海長期以來形成的地域相近、人緣相親、經濟相融、語言文化相通的「同城效應」。太倉屬亞熱帶季風區,太倉有金倉湖國家級風景區、弇山園沙溪古鎮等旅遊景點。

歷史沿革

太倉為古婁地,屬吳。

戰國初期,周元王三年(前473年),越滅吳,此為越國婁邑地(越立婁邑)。戰國中期,楚滅越,為楚國婁邑地。

秦始皇二十六年(前221年),改婁邑為婁縣,屬會稽郡。

西漢初,曾為荊國婁縣地,後又為吳國婁縣地。景帝三年(前154年),吳國除,會稽郡復為漢郡。境為漢郡婁縣地。

見舊志載:秦漢間於此地立惠安鄉,隸屬婁縣。

王莽始建國元年(9年),婁縣更名婁治,屬會稽郡。

東漢建武十一年(35年)婁治復名婁縣,隸屬不變。

東漢永建四年(129年),析會稽郡的浙江以西地域另立吳郡。婁縣地屬吳郡。東漢末年,軍閥混戰。獻帝興平二年(195年),孫策部將朱治逐吳郡太守許貢。自此吳地歸屬三國孫吳。

吳大帝黃武元年(222年),置吳郡,領縣十五,婁縣屬之。

晉武帝太康元年(280年),晉滅吳國,統一全國,分全國為19州。惠安鄉隸屬揚州吳郡婁縣。

東晉成帝咸和元年(326年)封皇弟司馬岳為吳王,改吳郡為吳國。屬揚州吳國婁縣。

南朝劉宋武帝永初二年(421年),改吳國為吳郡。仍屬揚州。

梁武帝天監六年(507年),分婁縣置信義縣,屬信義郡,惠安鄉隨屬。大同二年(536年),分信義縣置崑山縣,屬吳郡崑山縣。太清三年(549年),候景置吳州,屬吳州吳郡崑山縣。大寶元年(550年)復州為郡,屬吳郡崑山縣。

陳後主禎明元年(587年),分揚州吳郡地置吳州,屬吳州吳郡崑山縣。

隋文帝開皇三年(583年),仍屬吳州吳郡崑山縣。隋開皇九年,隋平陳,吳州改蘇州,廢崑山縣,鄉屬蘇州常熟縣。

隋文帝開皇十八年,復置崑山縣,屬蘇州崑山縣。

隋煬帝大業元年(605年),復改蘇州為吳州;大業三年,又改吳州為吳郡,屬吳郡崑山縣。

唐高祖武德四年(621年),吳郡復稱蘇州;.唐玄宗天寶元年(742年),蘇州又稱吳郡;唐肅宗至德二年(757年),吳郡又復名蘇州,崑山縣隨屬。

五代後梁開平元年(907年),封錢鏐為吳越王。鄉屬吳越國蘇州崑山縣。貞明三年(917年),蘇州升為中吳府;後唐同光二年(924年),又升為中吳軍,崑山縣隨屬,鄉隸不變。

宋太祖開寶八年(975年),改中吳軍為平江軍。太平興國蘭年(978年),吳越國表請納土,宋收其版圖,平江軍復稱蘇州,屬蘇州崑山縣。熙寧三年(1070年),見郟亶《吳門水利書》稱崑山之東,地名太倉。政和三年(1113年),蘇州升為平江府,屬平江府崑山縣。

元至元十二年、南宋德裕元年(1275年),平江府降元,改為平江路,屬平江路崑山縣。元貞元年(1295年),升崑山縣為中州,屬平江路崑山州。延祐元年(1314年),將崑山州治遷至太倉。至正十六年(1356年),張士誠取平江路,改隆平府,隸屬隨改。次年,張士誠降元,隆平府復名平江路,屬平江路崑山州。

吳元年(1367年),改平江路為蘇州府,屬蘇州府崑山州。明洪武二年(1369年),降崑山為縣,改昆為昆屬蘇州府崑山縣。

明弘治十年(1497年),劃崑山之新安、惠安、湖川三鄉;常熟之雙鳳鄉;嘉定之樂智、循義兩鄉建立太倉州,並轄祟明縣,隸蘇州府。

清雍正二年(1724年),遂升太倉為江蘇直隸州,並析州地置鎮洋縣。直隸州轄鎮洋、崇明、嘉定、寶山四縣,隸江蘇布政司。

清咸豐十年(1860年),太平天國忠王李秀成攻占蘇州,同年八月十四日攻占太倉,隸天朝蘇福省。同治二年(1863年)三月十五日太平軍撤走,恢復清制,隸屬關係不變。

清宣統三年(1911年),爆發辛亥革命。同年九月十五日(11月5日),前清江蘇巡撫程德全宣告獨立,公舉為江蘇大都督,並飭電所屬府廳州縣一律懸掛白旗,以示光復。太倉州縣奉令合併。初稱「太鎮」,繼稱「太倉州」。至中華民國元年(1912年)1月,由江蘇都督府頒發印信,始定名為太倉縣,隸江蘇都督府。民國3年,江蘇省置設5道,太倉縣隸滬海道。

民國16年,廢道存縣,直屬江蘇省。民國22年3月,全省劃分13個行政督察區,隸第三區行政督察專員公署。次年2月1日,全省改設9個行政督察區,太倉隸無錫區督察專員公署。民國24年9月,全省又改設10個行政督察區,太倉隸無錫督察區。

民國26年11月14日,日本侵略軍侵占太倉,接着成立偽太倉縣維持會,繼又改稱自治會。次年7月,成立偽太倉縣公署,隸偽江蘇省政府。民國29年9月,偽太倉縣公署改稱太倉縣政府,隸屬不變。

民國30年7月,日偽開展大規模「清鄉」,偽太倉縣政府改稱太倉縣特別區公署,隸屬清鄉委員會蘇州辦事處。次年2月,「清鄉」第一、二階段結束,復稱為偽太倉縣政府,隸偽江蘇省第一區清鄉督察專員公署。

民國27年9月,國民黨軍統琴嘉太昆青松六縣「游擊司令」熊劍東委鄭鳳石為縣長,組建國民黨太倉縣流亡政府,活動於馮家橋、老閘一帶。民國28年1月,由國民黨

江南行署正式任命羅啟祥為太倉縣地下縣長,組織流亡政府,隸江南行署第二督察專員公署。

民國30年2月,在鹿河鄉唐家宅成立了由中國共產黨領導的太倉縣政府,隸蘇南第一行政區督察專員公署。郭曦晨任縣長。建立了3個行政區,委任了區、鄉長。並於敵占區建立了兩面政權,積極領導民眾開展抗日鬥爭。

民國34年8月,日本投降,抗戰勝利。9月,國民黨太倉縣政府接收汪偽太倉縣政府。隸屬江南行署第二區行政督察專員公署。10月,江南行署撤銷,改設江蘇省第二區行政督察專員公署。

1949年5月13日,太倉解放,建立太倉縣人民政府,隸屬蘇南蘇州行政區專員公署。1950年10月,蘇南蘇州行政區專員公署改稱為蘇南人民行政公署蘇州區專員公署。

1953年1月1日,江蘇省人民政府成立,蘇南人民行政公署蘇州區專員公署改稱為江蘇省蘇州專員公署,太倉縣隨屬。

1955年7月,根據中華人民共和國《憲法》規定,人民行使選舉權利,選出各級行政機構,成立太倉縣人民委員會,隸屬不變。

1968年4月25日,成立太倉縣革命委員會,隸屬江蘇省蘇州專區革命委員會。

1971年4月13日蘇州專區革命委員會改蘇州地區革命委員會。1978年7月,又改蘇州地區行政公署。

1980年1月31日,太倉縣第七屆人民代表大會第一次會議通過,恢復太倉縣人民政府名稱,隸屬蘇州地區行政公署。

1983年1月18日,國務院批准江蘇省人民政府關於改革地市體制,調整行政區劃的報告,全省實行市管縣的新體制。3月1日撤銷蘇州地區行政公署,太倉縣隸屬蘇州市。

1993年3月28日,經國務院批准,撤銷太倉縣,改設縣級太倉市,由江蘇省直轄,蘇州市代管。[1]

行政區劃

太倉市隸屬江蘇省蘇州市管轄,市人民政府駐地城廂鎮。2013年末,太倉下轄城廂鎮瀏河鎮浮橋鎮沙溪鎮璜涇鎮雙鳳鎮、港口開發區、經濟開發區、科教新城,有婁東街道辦和88個建制村(行政村)、3205個村民小組、67個居民委員會。

地理環境

位置境域

太倉位於江蘇省東南部,長江口南岸。地處北緯31°20'~31°45'、東經120°58'~121°20'。北接常熟市;西連崑山市;南臨上海市寶山區、嘉定區;東北瀕長江,與上海市崇明區[3]隔江相望。

地形地貌

太倉屬長江三角洲沖積平原。全境地勢平坦,自東北向西南略呈傾斜。東部為沿江平原,西部為低洼圩區。

氣候環境

太倉屬北亞熱帶南部濕潤氣候區,四季分明。冬季受北方冷高壓控制,以少雨寒冷天氣為主;夏季受副熱帶高壓控制,天氣炎熱;春秋季是季風交替時期,天氣冷暖多變,乾濕相間。太倉市平均氣溫接近常年,高溫日數略偏多;全年雨日接近常年,總雨量明顯偏少。雨量分布不均勻;日照略偏少,梅雨期降水分布不均勻,颱風影響較小,大霧少。全年氣候與往年相比較異常。全年平均氣溫16.3℃,比過去30年年平均值偏高0.1℃,比上年偏低0.3℃。年極端最高氣溫37.1℃,年極端最低氣溫-6.9℃。全年降水量853.8毫米,比過去30年年平均值少316.0毫米,比上年的1237.1毫米偏少31.0%,全年雨日127天(過去30年年平均值126.7天)。汛期(5月—9月)總雨量611.9毫米,比歷年(1959年到2010年,下同)平均值(674.3毫米)略少。汛期雨日72天,比歷年平均值(59.5天)偏多,超過50毫米的暴雨日3天,接近歷年平均值(2.6天)。全年出現5天超過17米/秒的大風。全年日照1858.1小時,比常年平均值(1906.6小時)略少。6月10日入梅,6月27日出梅(入梅、出梅均比常年平均偏早),梅雨期17天(歷年平均值24.3天),梅雨量256.5毫米(歷年平均值217.1毫米),梅雨期內出現暴雨2天。

人口民族

人口

2019年末,戶籍人口50.17萬人,比上年增加7763人。其中,男性24.17萬人,女性26.00萬人。戶籍人口出生率為6.45‰,死亡率為7.41‰,自然增長率為-0.96‰。年末常住人口72.12萬人,城鎮化率為68.48%,較上年提高1.08個百分點。

民族

太倉為漢族聚居地區,少量少數民族散居。2013年末,全市有蒙古、回、藏、維吾爾、苗、彝、壯、布依、朝鮮、滿、侗、瑤、白、土家、哈尼、傣、黎、傈僳、佤、畲、水、東鄉、納西、達斡爾、仫佬、羌、布朗、仡佬、錫伯、俄羅斯、鄂倫春、赫哲等32個少數民族,527戶、711人(不含少數民族流動人口),其中以回族、滿族和土家族居多。

經濟概況

綜合

2019年,全市實現地區生產總值1324.97億元,按可比價格計算,比上年增長5.4%。其中,第一產業增加值32.59億元,下降4.0%;第二產業增加值651.10億元,增長5.1%;第三產業增加值641.29億元,增長6.3%。按常住人口計算,人均地區生產總值18.40萬元。第一產業增加值占地區生產總值的比重為2.5%,第二產業增加值比重為49.1%,第三產業增加值比重為48.4%。

2019年,太倉市共實現一般公共預算收入162.97億元,比上年增長5.1%;其中稅收收入140.51億元,增長0.7%;稅收占比為86.2%。全年一般公共預算支出143.22億元,比上年增長8.0%。

第一產業

2019年,全年完成農林牧漁業總產值59.09億元,比上年下降3.2 %。其中,種植業產值26.8億元,比上年下降0.1%;畜牧業產值5.58億元,下降16.5%;漁業產值15.12億元,下降10.0%。糧食、棉花、油料種植面積分別為20.59千公頃、0.04千公頃和0.69千公頃,糧食、棉花、油料作物總產量分別為145501噸、44噸和1725噸。年末生豬存欄0.72萬頭,生豬出欄9.48萬頭;年末家禽存欄 26.87萬羽,家禽出欄120.86萬羽。

2019年,建設省級水稻綠色高質高效示範片6個、高標準農田2.1萬畝,認定綠色優質農產品基地10.5萬畝。10個「菜籃子」工程蔬菜基地主體竣工。新增農民合作社、家庭農場等新型經營主體14家。培育認定新型職業農民205名。糧食生產全程機械化率達94%,獲評省級糧食生產全程機械化示範縣。豬肉收儲和供應力度加大,非洲豬瘟有效防控。璜涇鎮入選全國農業產業強鎮示範名錄。電站村獲評全國休閒農業與鄉村旅遊三星級精品園區。新增蘇州市特色田園鄉村2個、康居特色村1個、三星級康居鄉村46個。

第二產業

2019年,全年規模以上工業總產值比上年增長3.2%。年末全市規模以上工業企業1015家,其中超億元企業401家、超五十億元企業4家、超百億企業2家。新興產業產值增長2.2%,占規模以上工業產值的比重為55.8%。

2019年,全年資質內總專包建築業企業完成總產值50.75億元,比上年增長0.5%;建築企業房屋建築施工面積299.13萬平方米,下降0.4%;房屋竣工面積87.60萬平方米,下降16.3%。

第三產業

2019年,完成全社會固定資產投資402.59億元,比上年增長9.2%。其中,工業投資128.24億元,增長4.9 %;服務業投資274.34億元,增長11.3%。完成新興產業投資95.37億元,占全社會固定資產投資的比重為23.7%;完成高新技術產業投資 47.05億元,占工業投資的比重為36.7%。

2019年,全年完成房地產開發投資187.62億元,比上年增長16.7%,占全社會固定資產投資的比重為46.6%。商品房新開工面積261.67萬平方米,下降16.0%;施工面積943.78萬平方米,增長32.5%;竣工面積87.46萬平方米,增長154.29%;銷售面積151.34萬平方米,上升18.4%。

國內貿易

2019年,全年實現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363.15億元,比上年增長7.3%。按消費形態統計,批發和零售業零售額312.24億元,增長7.5%;住宿和餐飲業零售額50.91億元,增長6.2%。按經營地統計,城鎮消費品零售額235.57億元,鄉村消費品零售額127.58億元,分別增長7.4%和7.2%。

開放型經濟

2019年,全年新批外資項目76個,其中德資項目20個。完成註冊外資11.21億美元,比上年增長15.4%。完成實際利用外資4.56億美元,下降6.0%。實現服務外包接包合同額10.27億美元,同比增長14.7%,離岸執行額3.96億美元,增長10.2%。

2019年,全年實現進出口總額133.57億美元,比上年下降8.3%,其中出口總額63.64億美元,下降5.5%;進口總額69.93億美元,下降10.8%。

2019年,全年引進內資項目1921個,新增註冊資金227.75億元,引進內資實際到帳資金421.26億元。其中,註冊資金在500萬元以上項目656個。從產業分類看,引進一產項目3個,註冊資金0.51億元;二產項目456個,註冊資金58.00億元;三產項目1462個,註冊資金169.24億元。年末全市私營企業總量為32807戶,在冊私營企業註冊資本1923.45億元,比上年增長11.7%。

金融

2019年,年末金融機構人民幣各項存款餘額1610.64億元,比年初增長5.4%;其中住戶存款餘額669.74億元,比年初增長12.9%。外匯存款餘額64235萬美元,比年初增長3.6%。人民幣各項貸款餘額1581.73億元,比年初增長6.4%;其中短期貸款餘額572.37億元,比年初增長6.8%;中長期貸款餘額948.30億元,比年初增長6.0%。外匯貸款餘額32812萬美元,比年初增長49.2%。

2019年,年末登記證券開戶數90605戶,比上年增長3.8%;全年證券交易額1318.11億元,增長28.7%。

2019年,全年保費收入28.26億元,比上年增長2.4%;全年保險業務賠付9.30億元,下降2.6%。[2]

社會事業

科技發展

2019年,全社會R&D經費支出占地區生產總值比重2.81%。高新技術產業產值占規模以上工業比重46.5%。淨增高新技術企業85家,累計達434家。新增省級企業技術中心17家。新入選國家級重大人才培育工程1人、省雙創人才7人、省雙創團隊1支。西北工業大學太倉長三角研究院入駐團隊20個。全年共申請專利8890件,其中發明專利2854件,授權專利3970件。年末萬人發明專利擁有量61.60件。

文化體育

2019年,年末各類藝術表演團體357個,文化館、公共圖書館、博物館各1個、檔案館2個,公共圖書館總藏量137.25萬冊,已開放各類檔案2.37萬卷。市民文體中心加快施工。完成26個村(社區)綜合性文化服務中心標準化建設。開展文體惠民活動超4000場次。太倉電視高清頻道開播。獲評2018~2020年度中國民間文化藝術之鄉。

2019年,成功承辦國際競走挑戰賽等重大賽事。當年承辦國際賽事2項、全國賽事5項、省級賽事2項。新增全民健身工程28套,進一步優化城鄉社區「10分鐘健身圈」服務功能。

醫療衛生

2019年,市公共衛生中心主體封頂,首批6家基層醫療衛生機構提檔升級順利推進,14家標準化兒童預防接種門診投用。醫保定點醫院實現長三角異地就醫聯網結算。被再次確認為國家衛生城市。全市各級各類醫療機構291所,其中醫院、衛生院29所,婦幼衛生機構1所,急救中心1所,疾控中心1所。年末衛生機構擁有床位4081張,其中鄉鎮衛生院床位數1111張;擁有衛生技術人員4806人,其中執業(助理)醫師2280人、註冊護士2353人。

教育事業

2019年,全市擁有小學39所(其中民辦小學8所),普通初中15所,普通高中4所,特殊教育學校1所,中等專業學校1所,高等職業技術學院1所,社區教育中心7個,老年大學1所。全市在校學生10.30萬人,其中公辦學校9.17萬人。全市學齡兒童入學率、初中畢業生升學率、高中階段教育毛入學率均為100%。全市中小學擁有教職員工6923人,其中公辦學校5974人。

郵電旅遊

2019年,全年實現郵政業務總收入1.34億元,比上年增長25.1%;電信業務總收入12.81億元,增長6.3%。

2019年,太倉港全年實現港口集裝箱運量515.2萬標箱,比上年增長1.6%;貨物吞吐量21586萬噸,下降5.7%,其中,煤炭及製品、金屬礦石、木材分別為5541萬噸、5792萬噸、1020萬噸,增速分別為-7.2%、1.5%和17.3%。年末共有各類型泊位數91個、國際國內航線209條。

2019年,全年旅遊接待境內外遊客664.02萬人次,比上年增長8.2%;旅遊總收入105.44億元,增長9.6%。接待入境旅遊人數5.44萬人次,其中外國人5.20萬人次,香港、澳門和台灣同胞0.24萬人次。景區接待人數445.03萬人次,增長1.1%,平均客房出租率為47.19%。年末擁有星級飯店10家,國家4A級、3A級景區各2個。

人民生活

2019年,全年城鎮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68204元,農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35198元,分別增長8.1%和8.4%。城鎮居民人均生活消費支出39187元,農村居民人均生活消費支出23762元,分別增長5.4%和7.0%。城鄉居民食品支出占生活費支出的比重(恩格爾係數*)分別為28.9 %和29.0%。

社會保障

2019年,年末全市基本養老保險參保人數35.31萬人,醫療保險參保人數64.76萬人,失業保險職工參保人數31.19萬人,參保率均在99%以上。保障性安居工程新開工398套、建成3348套。新增公積金繳存職工3.5萬餘人。

2019年,全年組織再就業培訓441人,農村勞動力培訓3836人次,技能培訓4611人次,參加技能鑑定6857人次,頒發國家職業資格證書5418份。應屆畢業生就業率98.68%。年末城鎮失業人數2530人,城鎮新增就業人數1.25萬人,城鎮登記失業率1.86%。

2019年,城鄉低保標準提高至每人每月995元,累計發放民生救助金慰問金1.23億元,得到最低生活保障救濟人數1106人。市老年大學、璜涇養老機構等投用。20家日間照料竣工運營,2家養老綜合體、2家老年人助浴點完成建設,20戶老年人家庭無障礙改造完成,110張護理床位改造基本完成。社區養老社會化運營率達88%。年末各類福利院床位數4498張,收養人數2910人。第八次獲評中國最具幸福感城市。

城鄉建設

2019年,城市功能更加完善。國土空間規劃編制全面啟動。璜涇、雙鳳總規及港城中心區控規實施。婁江新城概念性城市設計公布,科教創新區控規落地。西北工業大學、西交利物浦大學太倉校區加快建設。太倉站、太倉南站及配套工程全面推進,南沿江鐵路、太倉港疏港鐵路開工建設。G15高速太倉撤站完善工程建成投用。太瀏快速路基本完工。整治石頭塘、北橫瀝河等骨幹河道10.3公里。城區河道輪浚一期以及橫一河、樊涇河溝通等工程完工。110千伏壽安~長橋線、高橋變擴建等電力工程投運。

2019年,城市管理更加優化。城區11個老舊片區更新規劃方案完成編制,12條背街小巷提檔改造,勝利村地塊更新加快推進。市容市政街景提升工程完成,拆除違法建築36萬平方米、違規戶外廣告和店招標牌3733塊。城區農貿市場提檔升級改造工程順利推進,11家實施標準化改造、4家實現轉型。主城核心區、鎮區生活垃圾分類設施覆蓋率分別達100%、80%。新改建公廁95座。新增停車泊位1萬個、共享車位800個。建成新能源汽車公共充電站點42個。

環境保護

2019年,環境質量有效改善。單位地區生產總值能耗下降3.8%,PM2.5年均濃度降至32微克/立方米,為蘇州最低。空氣質量優良天數比率達81.9%。國省考斷面水質優Ⅲ比例達100%。城鎮污水集中處理率達99.1%。自來水深度處理率達100%。通過國家節水型城市複查。污染攻堅有力推進。整治「散亂污」企業(作坊)751家。關停電鍍印染企業16家、化工企業7家。淘汰整治低端低效產能企業166家。實施治氣重點工程75項。治理揮發性有機物重點行業企業47家。淘汰10~35蒸噸燃煤鍋爐18台。關停宏達熱電廠。建成6家港口碼頭企業粉塵在線監測系統。建成區綠化覆蓋率為40.68%。通過國家生態園林城市考核驗收。

交通運輸

綜述

2019年,全年完成交通運輸、倉儲及郵政業增加值62.35億元,按可比價格計算,比上年增長8.0%。完成旅客運輸量2645萬人次,旅客運輸周轉量106664萬人公里;貨物運輸量1914萬噸,增長6.6%;貨物運輸周轉量340574萬噸公里,增長6.1%。年末民用汽車保有量25.7萬輛,比上年增長8.4%;其中,私人汽車保有量21.4萬輛,增長7.0%。

上海地鐵11號線-嘉定北站到太倉市區有太嘉快線連接,用時只需20分鐘;上海地鐵7號線-美蘭湖站到太倉市瀏河鎮亦有滬瀏快線連接,用時40分鐘。此外,太倉市公共交通卡現可在長三角範圍內的上海、無錫、蘇州、崑山、常熟幾市通用,亦可在安徽省阜陽、淮南兩市使用。

公路

在太倉市區北部,太平北路與南京路交匯處建有全國縣級市最大的公共汽車客運站。太倉交通四通八達,現過境的幹線公路有204國道與339、338省道。沿江高速和蘇崑太高速在境內互通,離滬寧高速蘇州出口僅20餘公里。太倉汽車站發至全國各地有近千條客貨運專線。

太倉港區的國際客運站現已開通由太倉港發至日本下關港,台灣基隆港、台中港等地的客貨運專線。太倉全境河道密布,水上交通便利。

鐵路

正在修建的滬通鐵路已敲定的有9個站,江蘇境內分別是平東站、南通西站、張家港北站、張家港站常熟站、太倉港站、太倉站等7個站,上海境內有安亭站、黃渡站2個站。這其中,由於滬通鐵路與規劃中的沿江城際鐵路共用張家港至安亭部分,所以在常熟還為沿海城際預留了常熟東站。

港口

太倉港地處長江入海口南側,太倉市東部。口岸位於長江白茆沙南水道,上至白茆河口,下至瀏河,中心位置在七丫口,即北緯31°37′00"、東經121°14′00"。口岸線38.8公里,其中深水岸線25公里,距吳淞口僅13海里,是距長江入海口最近的港口。港區範圍內岸線基本平直且邊灘穩定,終年不凍不淤,深水區開闊、穩定,能滿足5萬噸級船舶迴轉水域的要求。

歷史文化

太倉自古為文化之鄉。早在晉代,名士瞿硎等活動於境內傳布知識文化。明初鄭和七下西洋,在劉家港啟航停泊,溝通太倉與東南亞各國文化交流,並留下碑文、實物、著作等歷史性重要文物。譽為「百戲之祖」的崑曲和優美動聽的江南絲竹都源自太倉南碼頭一帶。

明清園林之盛,有「太倉園林甲東南」之譽。太倉建州後學堂、書院盛極一時,培養出眾多傑出人才張溥興社、王世貞興文,吳偉業興詩,陸世儀興學,「四王」(王時敏、王鑑、王翬、王原祁)興畫,使太倉文化得到全面發展,民間讀書成風。

太倉的文化具有開放性,多種特色文化豐富多彩,有全國橋牌之鄉、武術之鄉、龍獅之鄉、民樂之鄉等稱號。

方言

太倉話(太倉方言),是一種吳語方言,屬於吳語太湖片蘇滬嘉小片。由於太倉地理上屬於吳語區,所以太倉話在上海或者蘇州等地交流基本沒有障礙。太倉話是在太倉地區悠久歷史中形成的方言,匯聚了吳越江南語言文化的精華,有着深厚的文化積澱。太倉要努力建設成一個有個性特色的東方文化典範,理應繼承太倉語言文化的靈魂。

地方特產

大致有:中華絨螯蟹、新毛芋艿、太倉「三豆」、美術奇葩麥秸(杆)畫 、工藝鞋、紅木雕刻、太倉香蔥、太倉全羊宴、太倉糟油、太倉肉鬆、板橋西瓜、肉鬆骨頭、燠雞、太倉灶頭畫、太倉太師餅、長江四鮮、太倉白蒜、豬油米花糖、太倉珍蔬紫葛葉等。

旅遊資源

金倉湖風景區(市區東亭北路),沙溪古鎮(金倉湖以北),城廂萬豐生態園(太沙路以西),太倉名人館(太平路縣府街路口),州橋,樂蔭園、墨妙亭(市區太倉公園內)、南園、憩園、弇山園,張溥故居、王錫爵故居(市區新華路)、高仁歧油畫館、港區碼頭、梅花草堂、鄭和紀念館、太倉博物館,宋文治藝術館。

城市榮譽

2009-2011年度國家衛生城市(區)。

2018年11月,太倉市入選「2018中國最具幸福感城市」。

2019年1月,太倉入選2018—2020年度「中國民間文化藝術之鄉」。

2020年11月,入選中央文明辦公布的第六屆全國文明城市名單。

2020年11月18日入選2020中國最具幸福感城市。

相關視頻

2018太倉旅遊宣傳片-風光片

參考文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