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真百科歡迎當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實資料,洗刷冤屈,終結網路霸凌。

腦筋急轉彎 (電影)檢視原始碼討論檢視歷史

事實揭露 揭密真相
前往: 導覽搜尋
腦筋急轉彎
圖片來自udn

腦筋急轉彎》是一部2015年的3D電腦動畫動作喜劇冒險電影,由美國皮克斯動畫工作室製作、華特迪士尼影業發行。

該片由彼特·達克特和羅尼·德爾卡門共同執導,主要配音員包括艾米·波勒菲利斯·史密斯、理查德·坎德路易斯·布萊克比爾·哈德、敏迪·卡靈、黛安·蓮恩凱爾·麥克拉克倫和凱特林·迪亞斯(Kaitlyn Dias)等。電影劇情圍繞主角萊莉(Riley)腦中的五種擬人化情感展開,分別是樂樂(Joy)、憂憂(Sadness)、怒怒(Anger)、厭厭(Disgust)和驚驚(Fear),講述萊莉同家人遷居舊金山後適應新環境的過程和心理變化。

曾執導《怪獸電力公司》及《天外奇蹟》等片的達克特,最早於2009年便開始《腦筋急轉彎》的製作;在那之前,他曾察覺自己女兒的個性會隨著成長而產生變化。他和德爾卡門一同撰寫電影的故事,與梅格·勒福夫和喬許·庫利等人共同製作劇本,而曾為多部皮克斯動畫電影譜曲的麥可·吉亞奇諾則為本片配樂。電影的製作團隊在過程中曾諮詢許多心理學家,其中包括加州大學柏克萊分校的達契爾‧克特納博士[1];他曾利用神經心理學的一項發現——人類的情緒對於人際關係有很重要的影響——來協助編修電影的故事。

《腦筋急轉彎》最初於2015年5月在第68屆坎城影展上舉行首映,接著於同年6月19日在北美地區上映。電影上映後獲得的好評如潮,許多影評都稱讚其出色的劇本、主題、配樂和配音團隊——特別是波勒、史密斯和坎德等人——以及電影創新的構想。該片上映後的第一週即獲得約9040萬美元的票房收入,並創下了原創電影(非續集或改編自其它作品)中首週票房的紀錄;最終,它在全球總共獲得約8.57億美元的票房收入。[2]《腦筋急轉彎》亦獲得了不少榮譽,包括英國電影學院獎金球獎評論家選擇獎安妮獎衛星獎以及奧斯卡最佳動畫片獎等。

劇情

主角萊莉·安德森(Riley Andersen)出生於美國明尼蘇達州,在她腦中有五種情緒表現形式:快樂憂愁厭惡恐懼憤怒,這五種擬人化的情緒在萊莉的大腦總部中透過一個控制台影響萊莉的行為和記憶。而記憶被儲存在彩色水晶球內,其中最重要的五顆快樂核心記憶存放在總部樞紐,各維持著一座塑造萊莉性格的個性島嶼。

萊莉11歲時父親覓得新工作,舉家遷往加州舊金山,然而新居環境與萊莉的期望差距甚遠,使她心情逐漸變差。在萊莉首天到新學校上學時,憂憂(Sadness)使她在自我介紹時在全班面前哭了出來,因而產生一顆憂傷的核心記憶;樂樂(Joy)試圖把它放到輸送管丟棄,卻在和憂憂的爭奪下撞掉了所有的核心記憶。輸送管把樂樂、憂憂與被撞掉的五顆核心記憶吸離大腦總部、送往迷宮般的長期記憶存放區,萊莉的五座個性島嶼也因而失去功能。

留在大腦總部的怒怒(Anger)、厭厭(Disgust)和驚驚(Fear)試圖在樂樂回來前維持萊莉快樂的情緒,卻使萊莉逐漸疏遠父母和朋友,以及放棄她最喜愛的運動——冰球。在不斷受挫後,怒怒植入了一則想法,使萊莉決定獨自離開舊金山,回到明尼蘇達州尋找快樂。

同時,樂樂及憂憂在長期記憶存放區中遇上萊莉兒時的幻想朋友小彬彬(Bing Bong),三人在探索萊莉腦中的不同區域後,帶著所有核心記憶趕上了返回大腦總部的思路列車,但列車因軌道附近的個性島嶼崩塌而出軌,他們繼而嘗試利用回憶管將自己吸回大腦總部,為免萊莉再次感到悲傷,樂樂決定丟下憂憂獨自回去。此時萊莉正偷走她母親的信用卡以購買前往明尼蘇達的長途客運車票,最後一座個性島嶼隨之崩塌,回憶管也因此破裂,使樂樂和小彬彬掉入一切記憶會被遺忘銷毀的記憶垃圾場。

在記憶垃圾場內,樂樂絕望之餘,無意間發現萊莉數個快樂的核心記憶都是發生在悲傷的經歷之後,終於明白了快樂與悲傷其實是一體兩面、相輔相成的。小彬彬和樂樂嘗試利用萊莉兒時幻想的火箭逃離垃圾場,小彬彬發現火箭無法乘載二人重量,於是犧牲自己讓樂樂一人逃離。樂樂在長期記憶存放區中尋回憂憂並成功回到大腦總部;此時怒怒植入的想法已經使控制台失去功能,樂樂出於先前的認識,決定將控制權交給憂憂,而憂憂重新恢復了控制台並使萊莉回家。

在憂憂重新裝回核心記憶後,萊莉回到家哭著向父母承認自己懷念昔日在明尼蘇達州的生活,並獲得了他們的安慰和體諒,事件形成一顆快樂與憂傷混合的核心記憶,繼而建立了新的個性島嶼。一年後,萊莉已適應舊金山的新生活,大腦總部也已安裝升級的控制台。多種情緒混合的新核心記憶,創造出更完善的個性島嶼,也使得萊莉的情感生活更加豐富。

影片

【腦筋急轉彎】官方中文版預告,7/31-8/2搶頭香口碑場;8/7(五) 正式灑花上映

參考文獻

  1. J. Wesley Judd. A Conversation With the Psychologist Behind 'Inside Out'. Pacific StandardPacific Standard. Miller-McCune Center for Research, Media and Public Policy. 2015-07-08 [2015-07-09]. (原始內容存檔於2015-07-10). 
  2. (英文)Inside Out (2015). Box Office Mojo. Internet Movie Database. [2016-01-31]. (原始內容存檔於2016-02-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