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真百科歡迎當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實資料,洗刷冤屈,終結網路霸凌。

胡佩娣檢視原始碼討論檢視歷史

事實揭露 揭密真相
前往: 導覽搜尋
胡佩娣
出生 1946年1月
國籍 中國
職業 越劇演員
知名作品紅珠女
紅梅記
《錦樓綺緣》
問君能有幾多愁

胡佩娣

1946年1月出生,浙江寧波人,國家二級演員,

中國戲劇家協會理事。

西安市越劇團著名越劇演員,曾任西安市越劇團團長,

工花旦,宗傅(全香)派,是越劇表演藝術家傅全香老師的得意門生,

為不少傅派弟子指點過唱腔。

上海越劇院優秀青年演員盛舒揚是她的學生。

胡佩娣唱作俱佳,表演極具感染力,

其代表作有:《紅梅記》、《紅珠女》、《錦樓綺緣》、《問君能有幾多愁》等。

個人經歷

1959年3月,胡佩娣考入西安市越劇團學戲,同年在陝西省歌舞劇院學習古典舞。

1966年,胡佩娣學戲期滿,任劇團演員。

1979年8月,胡佩娣在西安戲劇界青年匯演中演出《三蓋衣》,獲優秀表演獎。

1980年初赴上海,領銜主演大型神話劇《紅珠女》,

因其扮相秀麗颱風好、嗓音明亮韻味足、武功出色身段美而受到上海戲劇界的高度讚賞。

越劇表演藝術家傅全香老師對她更是多有青睞,胡佩娣便趁勢拜傅全香為師 [1] 。

胡佩娣後成為傅派傑出傳人。

1980年,中央人民廣播電台播出了她的個人專題。

中央新聞電影製片廠為她拍攝了專題片《優秀青年演員胡佩娣》。

在80年代,胡佩娣主演了《梁山伯與祝英台》、《情探》、《紅梅記》、《錦樓綺緣》及現代戲《萬家春》等多出劇目。

1988年,西安市越劇團被撤銷,胡佩娣應上海越劇院邀請,與著名范派小生演員陳琦合演了大型歷史故事劇《問君能有幾多愁》。

《問君能有幾多愁》寫的是南朝後主與小周后周娥妹的愛情悲劇,由上海越劇院著名編劇薛允璜執筆。胡佩娣扮演的小周后娥妹聰穎靈秀,純情無邪,嬌憨可憐,唱做俱佳,贏得了觀眾的喜愛,也受到文藝界和新聞輿論的好評。

是年7月,她以該劇「手提金縷鞋」一折參加全國越劇「寶靈杯」折子戲三新獎(新劇目、新形象、新唱腔)評選獲優秀演員獎。

胡佩娣在《紅珠女》、《情探》、《錦樓綺緣》中的唱腔,已由中國唱片社灌成唱片發行。她所演的《杜十娘》片段已入錄傅派精英錄音帶。

1989年5月,胡佩娣隨以袁雪芬為團長的越劇藝術團赴香港和美國演出。

1994年4月,在上海舉辦的」東方弘韻——94越劇精英大匯演「活動中,胡佩娣帶病與上海越劇院的男女合演第一代男小生的代表人物史濟華合演了《紅梅記·放裴》(《紅梅記》,亦稱《紅梅閣》)一折,其精湛的表演和紮實的唱功征服了在場的所有觀眾。

新世紀伊始,胡佩娣開始在上海戲劇學院舞蹈戲曲分院、上海越劇院任教,培養了盛舒揚等一大批出色的青年演員,青年傅派花旦裘丹莉、王婕都曾向胡佩娣學習過唱腔等。

2002年4月,胡佩娣參加」范傅傳人大匯演——演唱會「。在演唱會上,她深情地演唱了一段《情探·千里迢迢送藥方》和《孔雀東南飛·記得那年春花發》,觀眾反響相當熱烈。胡佩娣還和范派小生陳琦又一次搭檔,演唱了最感人肺腑的《梁祝·十相思》選段。4年後,陳琦謝世,從此兩人的舞台合作便成了絕響,倒真應了這」樓台會「之景。

2003年,胡佩娣出版了第一張個人專輯。

2004年9月,上海越劇院為紀念巴金百年誕辰而創作排演的越劇《》亮相第七屆中國藝術節,全劇由趙志剛、單仰萍孫智君擔綱主演,而胡佩娣應邀扮演《家》[1] 中「最壞的」陳姨太。胡佩娣在接受記者採訪時表示:「陳姨太是全劇最重要的一個配角,作為封建禮教的衛道士,劇中大小人物都要跟她發生矛盾糾葛,每個人的愛情悲劇都是她一手造成的。陳姨太很有心計、手腕,知道遠近分寸,壞事做得不露痕跡。從而使整齣戲情節更出彩,並從側面襯托出覺新、梅芬、瑞珏的崇高和美好。」

2004年10月,在」她在叢中笑——傅全香舞台藝術專場「上,胡佩娣演唱了傅派經典唱段《孔雀東南飛·仲卿不要性命捐》。

2004年10月,在」一代風華——越劇表演藝術家袁雪芬、范瑞娟、傅全香、徐玉蘭舞台生活七十周年慶綜合場「晚會上,胡佩娣演唱了絕跡舞台多年的傅派經典劇目《小忽雷》中的「三告」選段。胡佩娣演唱時,吐字清晰,激情飽滿,隨着情感的遞進節奏從舒緩到急切,酣暢淋漓,現場觀眾嘆為觀止,掌聲如潮。是年12月,在江浙地區進行了巡演。

2006年6-7月,年已花甲的胡佩娣參加了「紀念越劇百年演唱會(中)」的演出 。在演唱會上,胡佩娣依然顯得英姿颯爽,她一貫以來堅持的科學發聲方法使她的聲音也依然保持着青春活力。她演唱了個人的代表唱段《錦樓綺緣·耳聽譙樓響二更》,現場掌聲如潮,贏得一片好評。

個人專輯

2003年,胡佩娣出版了首張個人專輯。專輯中包括2張CD ,除了一張是胡佩娣的精選唱腔外,另外一張是專給越劇迷學唱用的伴奏帶。因為傅派高腔多,戲迷難以唱到專業演員相同的調門,胡佩娣這張專輯的伴奏帶都降低半調,這在以往出版的戲曲專輯中是極為少見的。

專輯共分14段唱腔,前8段是胡佩娣對傅派唱腔的忠實傳達,後6段是她對傅派唱腔的繼承和再創作。這14段唱腔大多膾炙人口,分別是:《情探·三炷香》、《情探·風雲易測》、《情探·行路》、《杜十娘·不幸我自幼死爹媽》、《孔雀東南飛·雀離》、《孔雀東南飛·雀盟》、《梁祝·草橋結拜》、《梁祝·十相思》、《家·鳴鳳一死何作惜》、《紅梅記·書房》、《紅梅記·分別》、《問君能有幾多愁·妾願死在君前頭》、《錦樓綺緣·盼訊》和《錦樓綺緣·斥柳》。胡佩娣說,希望把自己幾十年摸索得來的唱腔技巧通過個人專輯完整地傳授給越劇迷。

之後,胡佩娣又出版了第二張個人專輯,同樣包括2張CD,一張是她自己的精選唱腔,另一張是給越劇迷學唱而灌錄的伴奏帶。這一張專輯收入了10段傅派的經典唱腔,分別是:《杜十娘·見李郎》、《杜十娘·萬不料》、《梁祝·樓台會》、《梁祝·禱墓》、《小忽雷·枯坐冷宮淚如雨》、《小忽雷·三告》、《情探·千里迢迢送藥方》、《紅珠女·高山成婚》、《台灣兒女懷念周總理》和《江姐·實指望滿懷欣喜重相見》。

參考資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