開啟主選單

求真百科

肺棘球蚴病 (肺包蟲囊腫,肺包蟲病、肺棘球蚴囊腫)為細粒棘球絛蟲(犬絛蟲)幼蟲(棘球蚴)在肺內寄生所致,是肺部較常見的寄生蟲病,人畜共患。本病最多見於畜牧地區,幾乎遍及世界各地,特別是澳大利亞新西蘭、南美洲等,我國主要分布在甘肅新疆寧夏,青海、內蒙古西藏等省區。[1]

目錄

病因

寄生蟲感染:

細粒棘球絛蟲的終宿主,成蟲寄生在犬小腸中,卵隨糞便排出後污染食物,人(或)進食後,在上消化道中卵殼經胃液消化而孵化成幼蟲,即六鈎蚴,後穿過消化道粘膜進入血液,至門靜脈系統(腸繫膜,大網膜和肝),大多數蚴滯留在肝內(約75%~80%0少數六鈎蚴通過肝進入小循環至肺(約占8%~15%)及其他器官,如腸繫膜,網膜,脾,盆腔,肌肉,皮下組織等。

其他因素:

六鈎蚴進入肺後,逐漸發育成包蟲囊腫,約半年長大至1~2cm,由於肺組織疏鬆,血流循環豐富及胸腔負壓吸引等因素,六鈎蚴在肺內生長速度比在肝腎內快,平均每年增長至原體積的1~2倍,達2~6cm左右,囊腫最大的可達20cm,囊液重達3000g以上,包蟲囊腫含有外囊和內囊,內囊是包蟲囊腫的固有囊壁,厚度僅1mm,壓力卻高達13.3~40kPa(100~300mmHg),易破,內囊又可分為內,外兩層,內層為生髮層,很薄,分泌無色透明囊液,產生很多子囊和寄生蟲頭節,如脫落於囊腔內,即成為包蟲沙,外層無細胞,多層次,半透明,乳白色,具有彈性,外觀酷似粉皮,外囊是人體組織對內囊的反應形成的一層纖維性包膜,包繞着整個內囊,厚約3~5mm,內外囊間為潛在腔隙,無液體和氣體,也不粘連。

肺包蟲囊腫80%為周邊型,右肺多於左肺,下葉多於上葉,右肺血流量略多,與肝臟較近,二者之間有較豐富的淋巴管相通,這可能是右肺多見的原因,囊腫多為單發,占65%~75%,多發者一般是2~3個,一側或雙側,約17%~22%並發其他部位囊腫,肺,肝並發的最常見,占13%~18%。

肺包蟲病的病理改變除囊腫本身外,主要是巨大囊腫對肺的機械性壓迫,,使周圍肺組織萎縮、纖維化或有淤血、炎症發生。>5cm的囊腫即可使支氣管移位、管腔狹窄,或使支氣管軟骨壞死,進而破入支氣管。表淺的肺包蟲囊腫可引起反應性胸膜炎,巨大的囊腫還可能破入胸腔,大量頭節外溢,形成許多繼發性包蟲囊腫。位於中心的囊腫偶有侵蝕、穿破大血管致大出血和。少數包蟲囊腫有鈣化。如囊腫破向細支氣管,空氣進入內囊外囊之間,可形成多種X線征。已有感染或破裂的的囊腫可合併胸腔及縱隔膿腫或膿胸,肝包蟲囊腫破裂後可能與胸腔或肺、支氣管相通,形成肺包蟲囊腫-膽管-支氣管瘺。 [2]

臨床表現

肺棘球蚴囊腫由於生長緩慢,如無併發症,可多年無症狀。囊腫逐漸長大後,可以產生咳嗽、胸痛、咯血、氣急等症狀。囊腫穿破入支氣管後,病人先有陣發性咳嗽,繼而咳出大量透明黏液。內囊亦可隨之分離,如被咳出,痰液中可找到頭節。並發感染者則症狀類似肺膿腫,出現發熱、咳膿痰和咯血等。囊腫穿破入胸膜腔則形成液氣胸,繼而成為膿胸。有些病例還可出現皮疹、發熱噁心、嘔吐、腹痛、支氣管痙攣和休克等過敏反應症狀,嚴重者可以致死。

在病變區叩診呈濁音。呼吸音減低或消失。巨大囊腫可壓迫縱隔,使氣管及心臟移位。[3]

檢查

1.病人居住在或到過棘球蚴病流行區,有牧羊犬接觸史。

2.X線胸片或CT表現為密度均勻、邊界清楚的圓形或橢圓形陰影如囊腫破裂分離後可有如下徵象:

(1)外囊破裂:少量空氣進入外囊與內囊之間,在囊腫頂部呈現新月形透亮區。

(2)外囊、內囊都破裂,囊液部分排出:空氣同時進入外囊及內囊,則囊內呈現液平面,其上方有兩層弧形透亮帶。

(3)內囊、外囊都破裂,且內囊陷落漂浮於囊液表層:則在液平面上呈現不規則的內囊陰影,猶如水上浮蓮。囊壁破裂,內容物全部排空,則呈現囊狀透亮影,類似肺大皰。

3.超聲檢查顯示肺內有囊性病變。

4.實驗室檢查

血常規顯示嗜酸性粒細胞比例增高,有時可達25%~30%。棘球蚴補體結合試驗陽性;棘球蚴液皮內試驗(Coesolfi試驗)陽性(陽性反應率可達70%~90%)。懷疑肺棘球蚴病時,禁忌用穿刺術作為診斷方法,以避免發生囊液外滲,產生過敏反應和棘球蚴播散等嚴重併發症。[4]

診斷

根據病史、臨床症狀和實驗室檢查資料可以診斷。

肺包蟲囊葉主要應與肺膿腫,空洞型肺結核,肺大泡合併感染及先天性周圍型肺囊腫鑑別,肺膿腫臨床表現較重,CT上膿腫周圍肺紋理反應明顯,壁厚薄不均,且見不到囊內花邊樣改變,空洞型肺結核一般較小,周圍可見衛星灶;且有播散病灶,肺大泡合併感染可見液平,壁菲薄均勻,直徑較小,周圍型肺囊腫可見液平,壁薄均勻,常合併支氣管肺發育不良。[5]

治療

西醫治療:

主要是手術切除,無特效藥物。目前試用的有甲苯米唑及丙硫苯唑,有使生髮層和原頭蚴退化變質的作用,臨床上能看到一些療效,症狀有所改善,部分囊腫停止增長或縮小。還有吡喹酮,臨床效果不明顯,或可在術前應用以減少術後復發。目前藥物療法僅用於多發囊腫無法手術的患者。肺包蟲囊腫一般呈進行性生長,能「自愈」的極少,絕大多數遲早將因囊內壓力增設而破裂,產生嚴重並發平,因此要及時確診並進行手術。   

手術方法主要有內囊摘除和肺葉切除2種。根據囊腫大小、數目多少、部位、有無並發感染及胸膜是否粘連決定手術方式。術中要注意防止囊腫破裂,囊液外溢入胸腔或胸壁軟組織,以免引起包蟲病變播散或過敏反應。

麻醉:一般全麻氣管內插管,如無特殊必要,不用雙腔插管,手術間不需要單側肺萎縮。較大的囊腫,如雙腔插管不順利,操作過程中囊腔有破裂可能。手術過程中囊腫在摘出前都有破裂,有從呼吸道吸入囊液或內囊碎片的危險,要注意。   

切口:如行肺切除,後外側剖胸切口,一般從第5肋間或肋床進胸,便於處理肺門。   

單純囊腫切除或在較近囊腫處做切口。   

手術方法:   

1.內囊完整摘除法:開胸分離粘連後,因囊腫多在近周邊處,肺表面有時可見到覆蓋的纖維蛋白層。摘除前在肺周圍用紗布填滿覆蓋,僅露出準備作切口取囊部位,並準備好有強吸力的吸引器,便於囊腔意外破裂時及時吸出其內容物,避免污染胸腔。然後小心切開囊腫外包繞的肺纖維層,刀稍傾斜,免垂直接切入內囊。因內囊壓力較高,外囊切開一小口後,即可見白色內囊壁從切口膨出,延長切口,請麻醉師從氣管插管用力打氣,藉助肺壓把內囊腔推出。一般因內外囊間無粘連,可以把囊腔完整取下。內囊取出後,外囊上有細支氣管口漏氣,先用紗布堵上,然後縫合修補,其殘腔壁較多的可切除或內翻,然後縫合,完全消滅殘腔。   

2.內囊穿刺摘除術:在囊腫部位周圍用紗布塗擦,或用雙氧水沖洗以殺滅原頭蚴。過去常用甲醛塗抹,有進入支氣管漏口發生嚴重支氣管痙攣的可能,現已不用。殘腔中有支氣管漏氣要一一縫合,再從周圍至底部全層(較大的可分數次)縫合,消滅殘腔。

3.肺切除:用於囊腫已破裂,肺組織有嚴重感染,並發支氣擴張、肺纖維化、膿胸、支氣管胸膜瘺或肺癌不能除外的患者。手術中如有可能最好先游離出支氣管,鉗夾住,避免術間擠壓肺組織時,囊腔破向支氣管,引起病變播散或窒息死亡。   

4.特殊類型包蟲病的處理:如同時有肝及肺囊腫的,可以一次手術。雙側有病變的先處理病變較大或有併發症的一側,肺囊腫有支氣管胸膜瘺的,先閉式引流,待感染控制,體力恢復後再行肺切除。   

治療結果:1979年錢中希報告,胸部手術死亡率0.9%,近年來已無死亡,手術效果良好,個別病例復發,原因為:

①術中留下較小的包蟲囊腫。

②術間囊液外溢,頭節脫落,移植復發。

③再次感染,復發患者再次行肺切除,效果也多良好。

中醫治療:

【主症】蟲毒在肺:胸脹胸痛,咳痰帶血,乏力盜汗,或發熱嗔膿痰,或有胸水.舌癬苔膩,脈弦滑。

【治法】開胸散結,扶正祛邪。

【方藥】導痰湯加味:丹參黃芪青蒿鱉甲,黃芩,桔梗,陳皮,制半夏,茯苓,膽南星,枳殼,甘草,雷丸粉.如發熱咳膿痰者,加葦莖,冬瓜仁,魚腥草,胸水加葶藶子,大棗。 [6]

預防

在棘球蚴病流行區進行宣傳教育,注意飲食衛生、飯前洗手和保護水源,調查掌握病變流行情況,對牧犬投驅蟲藥,加強對屠宰場管理等措施,可以降低發病率。

消滅傳染源,對流行區的犬進行普查普治,廣泛宣傳養狗的危害性,以吡喹酮驅除犬的細粒棘球絛蟲。

加強群眾的健康知識,注意飲食衛生和個人防護。避免與犬的密切接觸。

加強屠宰場的管理,病畜的內臟要深埋,防止被犬吃食後感染本蟲。避免犬糞中蟲卵污染水源。[7]

視頻

包蟲病 蟲卵是可以殺滅的嗎?[8]

參考文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