支氣管( bronchi ),是連接呼吸道內將空氣輸往肺部的通道。
- 支氣管末梢又分支為許多小管,最終成為小支氣管。
- 支氣管並不是進行氣體交換的場所。
- 支氣管管壁有平滑肌,過敏時平滑肌過度收縮,導致管腔關閉,造成氣喘。
支氣管作用與人體部位
- 氣管及支氣管是連接喉與肺之間的管道部分。
- 由軟骨體支架、內覆粘膜、外蓋結締組織及平滑肌纖維所構成。
- 他們不僅是空氣通過的管道,而且有清除異物、調節空氣溫度氣管、濕度和防禦等功能。
- 小兒氣管、支氣管的結構亦與成人不同。
- 支氣管指由氣管分出的各級分枝。
- 氣管和支氣管最重要的功能 就是運送氣體,是呼吸系統的一個重要組成部分。
- 其他功能。
- 1)氣管、支氣管的管壁上有腺體分布,能分泌黏 液滋潤氣管、支氣管黏膜,使吸入的氣體加濕加溫。
- 2)氣管和支氣管具有自身清理功能,其黏膜上皮表面覆有纖毛,纖毛運動呈波浪式,方向朝外,能將灰塵和異物向上推送至咽喉,使之便於咳出。
- 3)產生咳嗽反射,咳嗽反射屬於防禦性反射,其作用為排出呼吸道內的異物和過多的分泌物,有清潔、保護和維持呼吸道暢通的作用。[1]
支氣管與氣管
- 氣管由喉下緣延伸到第五胸椎的高度後,再分叉成左右兩條支氣管。
- 右支氣管進入右肺,而左支氣管進入左肺。
- 右支氣管與氣管的角度呈20度到30度之間,而左支氣管與氣管的角度呈45度到50度之間;因此,進入呼吸道的異物較易塞到右支氣管。
- 氣管在肺臟內大約可產生20次的分枝。
- 進入肺臟時,支氣管又分成較小的次級支氣管(Secondary Bronchi)或稱為肺葉支氣管(Lobar Bronchi);
- 而進入每個肺葉,次級支氣管再分成三級支氣管(Tertiary Bronchi) 或叫做肺節支氣管(Segmental Bronchi),進到每個肺節;
- 而三級支氣管再分成細支氣管(Bronchioles),並成為末支氣管(Terminal Bronchioles);
- 由於氣管的分枝如同樹枝,所以我們稱支氣管及其分枝為支氣管樹。[2]
支氣管疾病
- 急性支氣管炎
- (1)起病較急,常先有上呼吸道感染的症狀,如鼻塞。噴嚏、咽痛,聲嘶等。
- (2)咳嗽、咳痰,可延續2~3周才消失,初為乾咳或少許粘液性痰,以後可轉為粘液膿性或膿性痰,痰量增多,咳嗽加劇。
- (3)伴有支氣管痙攣,可出現程度不等的氣促,伴胸骨後發緊感。
- (4)全身症狀輕微,僅有輕度畏寒。發熱、頭痛及全身酸痛等症狀。
- (5)兩肺呼吸音常正常,可以聽到散在於濕性羅音。
- 慢性支氣管炎
- 由急性支氣管炎轉變而成。
- 多發生在中年人年齡組,病程緩慢,初起在寒冷季節發病。
- 出現咳嗽及咳痰的症狀,清晨最明顯,痰呈白色粘液泡沫狀,粘稠不易咳出,在感染或受寒後症狀迅速加劇,痰量增多,粘度增大或呈黃色膿性。
- 有時咳痰中可帶血,隨著病情發展,終年均有咳嗽、咳痰,而以秋冬為劇。
- 本病早期無特殊體徵,大多數在肺底部可聽到濕性和乾性羅音,有時咳嗽或咳痰後消失,長期發作者可導致肺氣腫。
- 慢性支氣管發炎常常出現在40歲以上的吸煙人口,冬季容易引起細菌感染。
- 咳嗽的方式:長期持續有痰的咳嗽,痰有膿,戒菸後會有顯著的效果。[3]
- 阻塞性肺氣腫
- 慢性支氣管炎為阻塞性肺氣腫的基礎性疾病,阻塞性肺氣腫為慢性支氣管炎最常見的併發症,兩者關係密切,阻塞性肺氣腫在功能代償期間雖有肺動脈高壓及右心肥大,無心力衰竭表現,進一步加重會並發肺心病,誘發心力衰竭。
- 支氣管肺炎
- 慢性支氣管炎蔓延至支氣管周圍肺組織中就會發生支氣管肺炎,這時患者寒戰、發熱、咳嗽增劇,痰量增加且呈膿性等症狀,化驗檢查可見血白血球總數及其中性白細胞升高,X線檢查兩下肺野有斑點或小片狀陰影。
- 支氣管擴張
- 慢性支氣管炎反覆發作,支氣管粘膜充血,水腫,形成潰瘍,管壁纖維增生,管腔或多或少變形,擴張或狹窄。
- 擴張部分多呈柱狀變化。
參考來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