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真百科歡迎當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實資料,洗刷冤屈,終結網路霸凌。

美城福德廟檢視原始碼討論檢視歷史

事實揭露 揭密真相
前往: 導覽搜尋
美城福德廟
圖片來自ltn

美城福德廟,是位於臺灣宜蘭縣壯圍鄉美城村的土地祠,在2010年村民藉由修復舊廟來參與社區總體營造

社區總體營造

人文背景

美城福德廟於嘉慶十七年建廟,或說是1813年,又稱「土圍土地公廟」,位在美城村十二到廿鄰的舊名「土城仔」之處,廟址為大福路二段211號。舊的廟身取自壓艙石,為高170公分、寬90公分、基地約1坪大。

在農曆新春時,作為該村信仰中心的此廟神像會巡視村里,繞境祈安。昔日,宜蘭市魚販要到大福村一帶海邊買魚途經該廟時,會入廟膜拜,若未能得筊即掉頭回去,因為他們認為這趟買魚一定不會有賺錢。1996年報導,時年八十二歲的廟祝陳金長講,附近居民無論殺豬公、娶媳婦或入厝時,會請這尊起基土地公神尊前去坐鎮祈福。福德正神千秋時,信徒雲集,林聰賢林建榮等地方政治人物都曾在此日來此祭拜。

原先只有祭拜土地公,後來才增加陪祀的土地婆。當地傳說,過去農民清晨前巡田水時,常見到一點火光從田間小路飄到土地公廟附近後就憑空消失。久而久之紛紛猜測火光可能為土地公的化身,不過對神明夜行的原因感到疑惑。信眾遂向土地公擲筊請示,最後才知曉土地公「不安於廟」之因,是難耐孤獨而外出解悶。於是信徒決定為土地公塑造一尊土地婆,同時以嫁娶儀式將土地婆迎娶回廟。從此,經常飄浮在漆黑田間的火光便不再出現。

1982年間擴建新廟。石廟被拆解,保存其中八大塊存放在廟旁雀榕下。1995年新廟拜亭完成。原先舊廟石材剩屋頂與牆堵,分別重1百到2百台斤。

土地祠

土地廟,又稱土地公廟福德廟伯公廟,為民間供奉土地神的地方(廟宇),多於民間自發建立的小型建築,屬於分佈最廣的祭祀的建築,鄉村各地均有分佈。在1949年以前,凡有漢人居住的地方就有供奉土地神地方——土地廟。

土地廟在中國大陸曾由於「文革」作為「四舊」大部分被搗毀。隨著「改革開放」和開始信仰自由[1] 以後,自1980年前後有蒸蒸日上的恢復民間信仰和社會的逐漸發展,便有一股建設土地廟的浪潮。這些土地廟多由農民自發組織建設的信仰中心,屬於微型建築,高度從不到2米至正常房屋高度;面積大小小則幾平方米,大則十幾平方米。1980年代和1990年代大陸官方和媒體一直密切關注這股建設土地廟的浪潮,就以當時農村小學基礎教育設施落後為藉口和理由,來呼籲鄉民多關注鄉村基礎教育,集中精力投資建學校,不要熱衷於「迷信」,但仍舊無法破壞民間信仰的力量。部分地區官方就以破除迷信為藉口而進行強行拆除,這股土地廟信仰復興的熱潮最終還是被大陸官方鎮壓了。然而實際上至2000年以後,幾乎每鄉至少有一處或多處,其數量分佈因地而異。台灣因為擁有宗教信仰自由所以有相當多的土地廟;據官方的調查,其數量超過1300所以上。

與農村地區的土地廟相對的,是供奉城市守護神的城隍廟

土地神

土地神又稱「福德正神」、「土地公」、「土地公伯」、「土地伯公」、「土地爺」,在馬來西亞新加坡一般稱為「大伯公」。民間信仰最為普遍的眾之一,流行於漢族地區及部分受漢族文化影響的少數民族也有信仰。土地神屬於中國民間信仰中的地方保護神,在1949年及其以前,凡有漢族人群居住的地方就有供奉土地神的現象。

在中國傳統文化中,祭祀土地神即祭祀大地,現代多屬於祈福、保平安、保收成之意。土地神也是道教諸神中地位較低,也是與人民較親近的神祇

土地廟的造型

土地廟因神格不高,且為基層信仰,多半造型簡單,簡陋者於樹下或路旁,以兩塊石頭為壁,一塊為頂,即可成為土地廟,俗稱「磊」型土地廟。也有簡單以水泥或磚塊砌成,現今台灣甚至有工廠開模以水泥灌製大量生產,也有土地廟因香火鼎盛,逐漸中大型化者。

中國大陸土地廟

潮汕土地廟

土地神在潮汕俗稱為伯公。土地廟亦稱伯公廟或寫作福德老爺廟、福德古廟。每家每戶家中都會有伯公神位,商鋪也不例外。伯公廟規模通常不大,但分布最為普遍,田野、山嶺、村口、街衢,在在皆有。福德老爺身旁通常伴有福德老爺夫人,是和藹可親的形象。

參考文獻

  1. 信仰自由,religio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