開啟主選單

求真百科

美國種族薪資差距

美國種族薪資差距
圖片來自gvm

美國種族薪資差距雖然美國早在1865年12月6日通過的憲法第十三條修正案中就廢除了奴隸制,但白人少數族裔間的收入不均等現象仍然存在至今。

1964年民權法案》規定,種族歧視是非法行為,但是除亞裔外,美國白人的工資仍然高於所有其他少數族裔。法案通過後,白人群體和少數族裔間薪資的差距無論是在絕對數值還是所占百分比上均逐漸縮小,但到了1970年代中期,這樣的趨勢開始放緩、停止甚至逆轉。2009年的統計數據表明,非裔拉丁裔美國人的平均工資水平分別相當於白人的65%和61%,只有亞裔的平均工資水平要高於白人約一個百分點。總體上,少數族裔女性的收入與白人女性相比,其差距要小於少數族裔男性與白人男性的差距。

由於工資在現代生活中扮演了不可或缺的角色,了解不同種族間薪資水平的不平等將有助於了解美國種族不平等的整體狀況。美國絕大多數家庭[1] 的主要收入來源都是從勞動力市場中獲得的工資,而收入則是認識財富積累上的一個重要的社會人口狀況指標。

教育差距

教育是對工資水平最具決定性的影響因素之一,因此也是一個造成種族薪資差異的重要因素。教育程度的不同直接導致了不同種族工資水平不同。接受更高水平的教育可以讓人獲得更高級別的工作職位,進而擁有更高的工資水平。瑪麗·C·沃特斯|Mary C. Waters和卡爾·艾什巴赫|Karl Eschbach對1940至1970年代白人和黑人間薪資差距的減少進行了研究,結果發現其中的主要原因就是雙方所受教育水平差距的縮小。當不同族裔間的教育水平差距減小時,他們的工資水平也相應靠攏,不過仍然不會完全消失。

職業分布差距

職業分布也會對不同種族間的工資水平構成影響。整體工資水平最高的是白人和亞裔,與黑人、西班牙裔或美洲印第安人相比,他們更多人從事着專業、行政管理類工作。黑人和西班牙裔更多是從事藍領類或服務類的工作,大多集中在工資水平和技術要求都比較低的職位上,如操作員、製造工和勞工,從事工資水平較高的精密製造或工藝製作類工作人數相對較少。

這種職業分布上的差異在女性中也有同樣的體現。白人和亞裔女性更多從事着管理或專業性工作,而黑人、西班牙裔和美洲原住民婦女則更多是從事服務業。因此,由於一些種族更多的是從事一些報酬較少的工作,其相應的收入差距也就有所增大。

由肯尼斯·靠奇(Kenneth Couch)和瑪麗·戴利(Mary Daly)進行的一項研究表明,從1970到1990年代,黑人與白人的職業分布差距呈上升趨勢。1968年,黑人男性只有20%的可能會獲得一位經理的工作,而白人則有40%的可能可以得到一份專業性工作。到了1998年,兩個百分比分別上升到了50%和70%。雖然有所進步,但黑人和白人間的職業分布差距仍然存在。到了1998年,黑人男性從事低技術水平工作的可能性仍然高於白人男性,工資水平也同樣更可能會低於後者。

目錄

參考文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