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真百科歡迎當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實資料,洗刷冤屈,終結網路霸凌。

純陽觀檢視原始碼討論檢視歷史

事實揭露 揭密真相
前往: 導覽搜尋

純陽觀廣州市最大的道教宮觀,市級文物保護單位。純陽觀位於海珠區漱珠崗,純陽觀為清代嶺南高道李明徹祖師始建於清道光四年(公元1824年)。

中文名稱:純陽觀

地理位置:廣東省

開放時間:全天

門票價格:3元

著名景點:純陽寶殿,明徹亭

始建於:清道光四年(公元1824年)

所屬城市:廣東省廣州市

所屬國家;中國

建議遊玩時長:1-2小時

適宜遊玩:季節四季皆宜

主要景點

山門

從純陽觀的正山門向下俯望,可以看見正山門的牌坊。牌坊建於2007年,牌坊上純陽觀三字是現任中國道教協會任法融會長題字。正山門,是當年道光四年建純陽觀留下來的建築。門頭的橫額和對聯均出自當年十三行的首富潘仕成之手筆。山門為道教宮觀的第一座建築靈官殿,內供道教護法神王靈官。山門的左側是全石構造的華光亭,為紀念拜祭火神華光大帝而建。華光亭下面就是純陽觀的齋堂所在。[1]

《道德經》碑刻

穿過靈官殿,可以看到的是一幅巨型書法作品《道德經》,《道德經》是道教道德天尊,也就是世人稱頌的老子西行至函谷關樓觀台時留下的曠世巨作,是全人類的精神寶庫。該碑為廣州市著名書法家梁鼎光先生所寫,字體端莊秀麗,為不可多得的書法精品。

石雕

拾階而上,我們兩旁有精美的石雕,這些石雕故事組圖既有《八仙過海》、《邱祖傳》的宗教文學作品、也有《三國演義》《說岳全傳等膾炙人口的文學作品。這些文化,旨在傳遞我們道教度人度已,得道成仙的宗教情懷。面前這座塑像是純陽觀開山祖李明徹祖師的塑像。李明徹祖師是廣州番禺人,生於乾隆年間,自小在羅浮山沖虛觀出家。他以天文地理歷算學而聞名,擔任過《廣東通志》的地理編修,得到了當時兩廣總督阮元的讚賞,並幫助明徹祖師修建純陽觀。李明徹祖師著有《圜天圖說》《道德經注》《黃庭經注》等書;而且他擅長西洋畫,作為貢畫而上貢給朝庭。

=漱石

在大殿廣場我們一塊石頭,稱之為漱石,遠看象一隻雄獅守護着這裡,所以又叫獅石。因為整個山崗的風光,前擁珠江,後枕白雲,東聯七星,西接五鳳,就象玉碟上的明珠一樣,所以人們稱它為漱珠崗。當時的道士還在崗上種植了很多梅花,每當梅花盛開的時候,遊人絡繹不絕,石頭上刻着梅社兩個字,正是當年文人墨客在這裡賞梅雅集,吟詩作畫的見證。純陽觀恢復了這個文化傳統,2009年7月15日,「廣州市梅社書畫院」在純陽觀正式成立,定期邀請書畫家在純陽觀雅集。

慈航殿=

廣場左側是慈航殿,2007年開光,面闊三開間,硬山屋頂,屋脊琉璃瓦造,素瓦剪邊,轆筒瓦面,琉璃正脊上方為雙龍搶珠,正脊中部陶塑歷史故事題材,工藝精美。裡面供奉有慈航真人,關聖帝君、財神趙公明元帥。

文昌殿

文昌殿位於大殿前廣場的西側,對稱於東邊的慈航殿,2008年開光。文昌殿為面闊三開間,硬山頂,琉璃瓦飾。殿正面有檐口封檐板木雕,雕刻有歷史故事題材,雕刻工藝精細並貼金箔裝飾,富麗堂皇。裡面供奉的是文昌帝君天后娘娘還有藥王三位神靈。

純陽寶殿

純陽觀,因為供奉純陽祖師,也就是呂洞賓祖師而命名的。呂祖生於唐朝],原為儒生,後被鍾離權祖師點化而修道,創立了道教史上的鐘呂金丹道,被奉為道教全真派的祖師。純陽寶殿在2003年重修,並由當時的中國道教協會閔智亭會長題字。大殿為傳統嶺南建築形式,青磚牆,麻石腳,梁架結構為進口波蘿格。大殿周邊古樹參天。大殿依山勢而築有月台三層,層層用雕刻精美的青石欄杆圍護。大殿的屋頂為硬山頂,琉璃脊飾,綠色琉璃前邊轆筒瓦面。純陽寶殿裡還供奉全真派開宗祖王重陽祖師、全真龍門派立派之祖邱處機祖師。

明徹亭

純陽寶殿右側是明徹亭,有紀念李明徹真人生平事跡的道行碑和紀念2003年重修純陽寶殿的碑文。還有一塊金石循環的石頭。相傳是鍾離權祖師十試呂祖所留下的。

朝斗台

朝斗台坐落於漱珠崗最高處,純陽大殿東北面,始建於清道光九年(公元1829年),系廣東著名天文學家、純陽觀開山祖師李明徹真人為觀測天文星象而建。此台是四方型的碉樓式建築,高八米,面闊八米,進深七米,全部用白色石塊砌築而成。台分兩層,底層為一石室,樓頂是一平台,有石梯級直達,四周有石欄。頂上原有亭閣,內設各種觀測天象的儀器,今已不存。

朝斗台是廣東最早建立的天文台,比香港皇家天文台建立還早幾十年,具有一定的科學意義和歷史價值。朝斗台的建立,體現了道教對自然科學的不斷追求和探索。李明徹祖師不僅繼承和發展道教的星象學說,還大大促進了近代中國氣象觀測學和地圖繪測學的建立。李明徹真人雖然是一個傳承中國古老文化的道士,但他又敏銳地把目光投向世界日益發展的自然科學,他把西方近代的天文學與中國古老的星象學結合,極大地豐富了近代的天文學寶庫,他將自己總結出的寶貴經驗編寫出《寰天圖說》一書,為我國天文學事業作出了不朽的貢獻。

道教文化碑廊

純陽寶殿下面就是純陽觀的道教文化碑廊。這個道教文化碑廊集道教經典與歷代詠頌純陽觀的詩篇於一爐,這些都由現代書法家們書寫後再雋刻。在碑廊的對面是道教文化宣傳欄,這些文化設施,讓信眾與遊客在遊覽純陽觀景觀時,可以同時感受到道教文化的博大精深。

元辰殿

元辰殿也叫太歲殿,是廣州市內的最大拜太歲的場所。裡面供有斗姥元君六十太歲。元辰殿建築為八角形,形似八卦,是南方較為少見的建築。

南雪樓

南雪樓是純陽觀的舊有建築名稱,我們沿用此名稱,這座大樓第一層是辦公區域,裡面設有辦公室、講經堂,供日常辦公和講經弘法之用。第二層是梅社書畫院,裡面藏有道教陶瓷、名石十供、廣式木雕等文化精品。還有純陽觀收藏的上千幅書畫作品,作不定期展出。

放生池

南雪樓前有一水池,池中魚、龜為善信所放生。池中有一石壇,上有石雕地動儀,及中國古代天文地理圖案,象徵「天地一體,天人合一」。池邊有一原木方亭,圜天亭,是為了紀念純陽觀開山祖師李青來(李明徹),祖師有天文著作《圜天圖說》,影響甚大。

梅社書畫院

由於開山祖師李明徹的博學多才、知古通今,精通詩文書畫及天文之學,純陽觀在嶺南藝術界更是名聲鵲起,蘇六朋、居巢、居廉及其弟子高劍父、高奇峰、陳樹人等文人墨客在此雅集創作,還種了梅花,所以純陽觀也稱「梅社」。2009年7月15日,「廣州市梅社書畫院」在純陽觀正式成立,集聚了嶺南地區數十位有影響力的書畫藝術家和詩人學者,並由著名書畫家陳金章、陳永正、黎明任名譽院長,潘崇賢任道長重現「梅社」雅集,效百年「梅社」之法,以畫會友,酬唱詩文,以此緬懷嶺南畫派之先師大德,弘揚吾中華民族之優秀文化。

人文環境

據地質學家考證,漱珠崗是二億年前火山噴發出的熔岩堆積而成。漢代楊孚、宋代崔菊坡、清代嶺南畫派鼻祖居廉等名人都在這裡設帳講學。純陽觀為清代嶺南高道李明徹祖師在道光四年所建。自從1987年歸還道教管理後,我們在2003年重新對純陽觀進行修復,工程歷時7年,至今還在完善之中。

文化建設

純陽觀的文化內容十分豐富,其藝術風格也各臻其妙。它將文化、建築、雕塑、石刻、書法等各種藝術溶鑄造於一爐,生動地反映了道教文化的思想情感,理想追求以及中華勞動人民的聰明才智。一直以來,純陽觀全體道眾團結廣大信徒,弘揚道教優秀文化,興辦社會公益慈善事業,保護生態環境,積極開展對外交流,為構建和諧社會作出了積極貢獻。2005年和2009年純陽觀分別被評為「省、市文明宗教活動場所」。2010年被評為「全國和諧文明宗教活動場所」。2011年被評為海珠區十大文化名片之「漱珠朝斗」。

廣州道教中人素有「北至三元宮,南去純陽觀」之說。純陽觀雖位居商業鬧市之中,山門內卻別有洞天,清寂寧靜,純陽觀無論在建築風格,還是供奉的道教其他神仙人物,或是其儒雅韻味積澱的人文氛圍,無不具有濃厚的嶺南文化特色。然而這裡最令人印象深刻的卻是對中華文化的傳承與秉持,正是由於道教與中國傳統文化密不可分,道教也被譽為中國的活文化,道教的生命力也紮根於中國傳統文化之中。

純陽觀所在的漱珠崗環境清雅幽靜,古松怪石,鬱鬱蔥蔥,清幽宜人,一直為避暑遊覽勝地,自漢代以來,曾為楊孚、崔與之等名仕雅聚之所,清道光年間,得兩廣總督阮元資助,天文學家李明徹祖師開山建純陽觀。由於李明徹的博學多才,知古通今,精通詩文書畫及天文之學,純陽觀在嶺南藝術界更是名聲鵲起,蘇六朋、居巢、居廉及其弟子高劍父、高奇峰、陳樹人等文人墨客在此創作、交流,並結成「梅社」。為了傳承純陽觀的文化傳統,對書法藝術頗有造詣的潘崇賢道長在經歷了百年的滄桑變化後,建立「廣州市梅社書畫院」,再現百年梅社的盛世重光。他透露,創辦梅社書畫院在廣東道觀中屬首創,純陽觀效法「梅社」雅事,以畫會友,酬唱詩文,以此緬懷嶺南畫派之先賢,弘揚吾國吾族之優秀文化。

為了傳播傳統文化,讓更多的年輕人在傳統文化中吸取養份,純陽觀還在弘道堂舉辦系列道教文化講座,潘崇賢道長特延請教內外高道大德面向十方信眾、弟子舉辦的道學、[[國學]、養生易經中醫等各方面的免費專題講座。當中就包括了中山大學教授、香港道教學院教授、珠江醫院中醫教授,內容涵蓋國學、中醫、養生等多文化領域

為弘揚道教傳統養生文化,改善信眾健康,純陽觀開辦道教養生太極拳學習班,向信眾傳授道門養生功與正宗太極拳,受到了信眾的熱心歡迎,學員人數不斷增長,殿堂之間、綠蔭之下不時閃現太極拳學員的矯健身影,古老的養生術在純陽觀煥發新的魅力。

純陽觀一直致力於道教文化事業的推廣,經純陽觀道長校對,由善信自發捐資,印刷的各類道教經典、道教知識普及讀本,各方善信可以在純陽觀內自由索閱,使信眾了解更多宗教知識,正信正教。此外,為了加強廣州市道教與社會各界溝通,提升廣州道教整體的文化品位,純陽觀還承擔了市道教協會會刊《恆道》的編輯工作。

開山祖師

李明徹(1751—1832)祖籍江蘇,出生於廣州。少年時曾入道觀當道士,其間,除受教於道教學說外尚攻讀了先秦諸子百家學說。成年後,又對已傳入國內的西方科學知識產生興趣,曾赴澳門向外國傳教士學習觀察天象推算地理測繪法和三角幾何學。自此,他與天文學結下了不解之緣。

由於李明徹兼學了西洋油畫的畫技而被視為通曉西方藝術之才。他曾受地方官府之命,攜帶西洋油畫進京城向朝廷進貢,因而有暇到主管天文歷數的欽天監觀摩,從而開闊了對傳統的天文學認識。回到廣州後,他依據自己歷年對天文現象的觀察成果,並結合中西方天文學的資料,陸續寫成了《寰天圖說》三卷、續編兩卷。全書論述了對太陽系星球位置及對日蝕、月蝕成因、地球晝夜節氣變化的測定之法,並對自然現象作了探討。這是一部廣東地區最早撰成的關於天文學的著作,揉合了中西方天文學的精粹。

由於其資料翔實、論述精確,該書被公認為中國近代天文學的一部有較大影響的著作。李明徹寫完《寰天圖說》後,又受兩廣總督阮元的邀請,主持編寫了記敘全省地理形態的《廣東通志·輿地略》。道光六年(1826年)春天,在南方發現彗星,他推算有天旱現象,向阮元建議大量進口洋米以備饑荒。當年秋天果然天旱,廣東因採納其建議,市面米價平穩,被後人傳為美談。至道光九年(1829),他主持籌建的廣州純陽道觀(位於今廣州河南漱珠崗)竣工後,他以此地作為天文觀測台,繼續從事研究星際與修道養息。

道光十二年(1832年),李明徹在廣州仙逝,始葬於三元里松柏崗,後來為了紀念他對天文學的貢獻,1850年遷葬漱珠崗。

交通信息

  • 公交:中大站、五鳳鄉站
  • 地鐵:廣州地鐵八號線中大站
  • 地址:海珠區瑞康路268號

視頻

飛躍純陽觀,帶你看盡最美的風景

參考文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