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真百科歡迎當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實資料,洗刷冤屈,終結網路霸凌。

紫花茄檢視原始碼討論檢視歷史

事實揭露 揭密真相
前往: 導覽搜尋

紫花茄是管狀花目 、茄科、茄屬多年生小灌木。枝圓柱形,褐色,具粗壯倒鈎刺,葉片矩圓狀卵形,聚傘花序側生。花藍紫色,花冠淺鍾狀。漿果球形,成熟後黃色,光滑無毛。果實有毒。在海拔180-1700米的林下、路邊、荒地,在乾燥灌叢中有時成片生長。 果能治咳嗽及傷風,內服可用於難產及牙痛,亦用於治發燒,寄生蟲及疝痛,外擦可治皮膚病,葉汁和新鮮姜汁可以止吐,葉及果和籽磨碎可治癬疥。有一變種彎柄刺天茄。


中文學名/拉丁學名:刺天茄/Solanum indicum

別 稱/黃木蕎扭茄木金扣攔路虎金吊柳紫花茄植物界

/綱:被子植物門/ 雙子葉植物綱

亞 綱/:合瓣花亞綱/管狀花目

/:茄科/茄族

/亞 屬:茄屬/茄亞屬

/分布區域:刺天茄/中國四川廣西廣東福建台灣印度緬甸中南半島


形態特徵

(原變種)多枝灌木,通常高0.5-1.5-(6)米,小枝,葉下面,葉柄,花序均密被8-11分枝,長短不相等的具柄的星狀絨毛。小枝褐色,密被塵土色漸老逐漸脫落的星狀絨毛及基部寬扁的淡黃色鈎刺,鈎刺長4-7毫米,基部寬1.5-7毫米,基部被星狀絨毛,先端彎曲,褐色。


葉卵形,長5-7-(11)厘米,寬2.5-5.2-(8.5)厘米,先端鈍,基部心形,截形或不相等,邊緣5-7深裂或成波狀淺圓裂,裂片邊緣有時又作波狀淺裂,上面綠色,被具短柄的5-9-(11)分枝的星狀短絨毛,下面灰綠,密被星狀長絨毛;中脈及側脈常在兩面具有長2-6毫米的鑽形皮刺,側脈每邊3-4條;葉柄長2-4厘米,密被星狀毛及具1-2枚鑽形皮刺,有時不具。


尾狀花序腋外生,長約3.5-6厘米,總花梗長2-8毫米,花梗長1.5厘米或稍長,密被星狀絨毛及鑽形細直刺;花藍紫色,或少為白色,直徑約2厘米;萼杯狀,直徑約1厘米,長約4-6毫米,先端5裂,裂片卵形,端尖,外面密被星狀絨毛及細直刺,內面僅先端被星狀毛;花冠輻狀,筒部長約1.5毫米,隱於萼內,冠檐長約1.3厘米,先端深5裂,裂片卵形,長約8毫米,外面密被分枝多具柄或無柄的星狀絨毛,內面上部及中脈疏被分枝少無柄的星狀絨毛,很少有與外面相同的星狀毛;花絲長約1毫米,基部稍寬大,花葯黃色,長約為花絲長度的7倍,頂孔向上;子房長圓形,具棱,頂端被星狀絨毛,花柱絲狀,長約名毫米,除柱頭以下1毫米外余均被星狀絨毛,柱頭截形。果序長約4-7厘米,果柄長1-1.2厘米,被星狀毛及直刺。


漿果球形,光亮,成熟時橙紅色,直徑約1厘米,宿存萼反卷。種子淡黃色,近盤狀,直徑約2毫米。全年開花結果 。


產地分布

產於中國四川、貴州、雲南、廣西、廣東、福建、台灣,廣布於熱帶印度、緬甸、中南半島,南至馬來半島,東至菲律賓 。[1]


生長習性

生長於海拔180-1700米的林下、路邊、荒地,在乾燥灌叢中有時成片生長 。


主要價值

果能治咳嗽傷風,內服可用於難產及牙痛,亦用於治[[發燒,寄生蟲及疝痛,外擦可治皮膚病,葉汁和新鮮薑汁可以止吐,葉及果和籽磨碎可治癬疥 。


變種

彎柄刺天茄(變種)var. recurvatum C. Y. Wu et S. C. Huang,植物分類學報,16(2):73. 1978.


區別:本變種與刺天茄的區別在於葉上面被不等長分枝的星狀柔毛,花冠不作輻狀5深裂;花葯長圓形;果柄短而向下彎。


分布:產雲南河口思茅勐海


毒性

有毒部位:果皮中含龍葵鹼 。果實有毒。[2]

毒性反應:中毒表現為胃痛加劇、噁心嘔吐呼吸困難急促、伴隨全身虛弱衰竭,嚴重這可導致死亡

視頻


參考文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