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真百科歡迎當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實資料,洗刷冤屈,終結網路霸凌。

約瑟夫二世 (神聖羅馬帝國)

事實揭露 揭密真相
前往: 導覽搜尋
約瑟夫二世
Joseph II.
Joseph Hickel (attr) Joseph II als Mitregent seiner Mutter
約瑟夫二世,約瑟夫·欣克爾作
德意志國王
在位 1764年3月27日–1790年2月20日
加冕 1764年4月3日(法蘭克福
前任 弗朗茨一世
繼任 利奧波德二世
神聖羅馬皇帝
在位 1765年8月18日–1790年2月20日
前任 弗朗茨一世
繼任 利奧波德二世
奧地利大公
在位 1765年8月18日–1790年2月20日
前任 弗朗茨一世·斯特凡
共治 瑪麗亞·特蕾西亞
繼任 利奧波德七世
匈牙利克羅埃西亞國王
波希米亞國王
在位 1780年11月29日–1790年2月20日
前任 瑪麗亞·特蕾西亞
繼任 利奧波德二世
出生 1741年3月13日
奧地利維也納美泉宮
逝世 1790年2月20日(1790-02-20)(48歲)
奧地利維也納
安葬 皇家墓穴
配偶 帕爾馬的伊莎貝拉
巴伐利亞的瑪麗亞·約瑟法Maria Josepha of Bavaria
子嗣 瑪麗亞·特蕾西亞(奧地利女大公)
瑪麗亞·克莉絲蒂娜(奧地利女大公)
全名
約瑟夫·本尼迪克特·奧古斯特·約翰·安東·蜜雪兒·亞當
Joseph Benedikt August Johannes Anton Michael Adam
朝代 哈布斯堡-洛林王朝
父親 弗朗茨一世(神聖羅馬皇帝)
母親 瑪麗亞·特蕾西亞(奧地利)
宗教 羅馬天主教

約瑟夫二世Josef II,1741年3月13日-1790年2月20日)是哈布斯堡—洛林王朝奧地利大公,1764年成為羅馬人民的國王(1764年-1790年在位),1765年加冕為神聖羅馬帝國皇帝(1765年-1790年在位),1780年起也是匈牙利國王波希米亞國王

生平

約瑟夫是奧地利女大公匈牙利女王波希米亞女王瑪麗婭·特蕾西婭與丈夫洛林公爵,神聖羅馬帝國皇皇帝弗朗茨一世的長子。

即位

約瑟夫二世在1765年即位為神聖羅馬帝國皇帝,但在母親瑪麗婭·特蕾西婭於1780年去世前,兩人維持共治局面,謹慎虔誠的瑪麗婭,常常約束管制約瑟夫過激的啟蒙思想與政策。

他在國內推行一系列改革措施,包括廢除農奴制,剝奪帝國境內各天主教主教特權等。約瑟夫二世他工作勤奮、性情認真,自詡要創造「帝國立法者的哲學」(philosophy the legislator of my empire),在單獨治國的十年間(1780-1790年),他發布了一萬一千條法律與六千項行政法令。而在天主教的奧國史上,是第一次喀爾文教派路德教派與天主教會能融洽地共處在一起;同時,他也結束猶太保留區的設治、廢止猶太人需繳交特別稅與穿著黃色補釘的歧視規定。

他不斷地走訪地方、考察民情,努力設計各種符合理性又有效率的行政改革與集權政策,譬如行政部門採用考績制,並使用專業人員;稅收不由等級議會管理,而由君主直接徵收;每年召開的等級議會被禁止,由君主決定是否開會議政;按照普魯士的體制建立一個密探網,以進行對官僚、貴族的監督調查。也因此,他規定德語為唯一的官方語言,來強化行政效率與統合各民族,結果激怒了自負的匈牙利貴族與精英(馬札爾人);南尼德蘭的人民也因為自治特權遭受打壓而醞釀反抗,最終使約瑟夫的理性政策大打折扣或被推翻禁止。

宗教政策

在宗教方面,約瑟夫阻止教皇干預帝國事務,並強化他母親的天主教政策,讓皇帝主宰了哈布斯堡君主國的天主教事務,國家接管大學並廢除書報檢查制。因此他建造了數以百計的新教堂,同時減少宗教假日的天數。他認為那些修士在「任何國家都是危險而無用的」,因此承諾要把修士轉變為能夠生產工作的有用之人。首先他減少一半的修士與修女數;其次關閉了兩千一百所修道院修女院,又查禁七百家沉浸於冥想苦思的修道院,空出的房舍則作為教育或慈善事業之用;第三他推動醫院的設立,替維也納贏得醫學中心的美名。

教育與法律政策

約瑟夫雖然崇敬普魯士的腓特烈大帝,但他對教育的態度與腓特烈大不相同。他相信國民教育與社會平等,由政府提供教師與教科書給小學使用,結果兒童就學率超過四分之一,這是歐洲各國在18世紀後期的最高紀錄。他開放王家獵場給維也納的所有居民,成為任何人都可以遊憩的首都公園。他吸收法律正義的新觀念,一度廢除死刑、酷刑,並強調法律之前人人平等。

解放農奴

1781年,他解放農奴、廢除農奴對貴族的勞役契約,以及貴族主宰農民的傳統特權,象徵了平等主義的高潮。他也嘗試重農主義者鼓吹的單一土地稅政策(意味著對貴族加稅),不論從經濟或社會觀點來看,這些都是革命性的改變,因此激起了貴族的全面反對,匈牙利王國南尼德蘭公開反叛,讓晚年的約瑟夫疲於應對。最終在他死後,繼任的皇帝利奧波德二世(約瑟夫之弟)撤銷了許多過激的改革,才平息了各地特權人士的反亂。

對外政策

他在天才外交家考尼茲的輔佐下,發起一連串野心勃勃的外交計劃。1772年為了遏止俄羅斯鄂圖曼土耳其的過度侵略,他以結盟土耳其來威脅俄國女沙皇凱薩琳二世;結果在普魯士的腓特烈大帝協調之下,俄、奧、普決定聯手瓜分波蘭立陶宛的部分土地,以第一次瓜分波蘭來滿足各自的領土野心,並讓奧地利獲得較多較好的份額,以補償她失去西裡西亞的痛苦。

1778年,他利用巴伐利亞選帝侯繼承問題的機會,試圖用部分的南尼德蘭來交換下巴伐利亞,擴大奧地利的勢力。結果腓特烈大帝害怕奧地利會因此稱霸南德意志,發動了巴伐利亞王位繼承戰爭,隔年在俄軍的支持下挫敗了約瑟夫的計劃。1785年他再次計劃用全部的南尼德蘭來交換巴伐利亞,同樣被腓特烈二世給挫敗;這次腓特烈聯合北德意志諸侯作後盾,輕易就逼得約瑟夫放棄交換計劃,「德意志二元現像」被正式承認。

交換計劃徹底放棄之後,約瑟夫與俄國的凱薩琳二世結盟,共同進攻土耳其在巴爾幹半島的領土,希望擴張土地。此時奧地利的軍隊經過約瑟夫的勵精圖治與整軍經武,從二十萬擴大到三十萬,似乎該有一番新的成就。但是1787-1791年間的奧土戰爭,雖然初期連戰連勝,於1789年占領塞爾維亞首府貝爾格勒,後來卻因為後勤負擔太大與士兵染病(半數士兵都病倒了),變成得不償失的苦戰。為了應付戰爭而加稅徵兵的結果,使得匈牙利等地區發生普遍的叛亂,匈牙利貴族更醞釀在1789年聯合造反。1790年約瑟夫病死後,繼位的皇帝利奧波德二世迅速在1791年與土耳其議和,放棄了大部分占領的土地(包含重鎮貝爾格勒)。

遺言

晚年的約瑟夫遭受接踵而來的叛亂與挫敗,當他臨終時,遺命在自己的墓碑上題字:「雖有善良的想法,但終究一事無成的人長眠於此」。

家庭

  • 第一個妻子:1760年10月6日同波旁。帕爾馬公爵菲立浦的長女伊莎貝拉郡主(1741年-1763年)結婚,育有兩女。
  1. 長女:瑪麗婭·特蕾西婭·伊莉莎白,1762年3月20日-1770年1月23日。
  2. 次女:瑪麗婭·克裡斯丁,1763年11月22日出生,同日夭折。
  • 第二個妻子:1765年1月23日同患過天花的巴伐利亞選帝侯卡爾·阿爾布萊希特爾的幼女瑪利亞·約瑟法(1739年-1767年)結婚,無子女。

參考文獻

  • 段昌國,《十五至十八世紀歐洲史》,臺北:國立空中大學印行,2005
  • (英)佩里·安德森著,劉北成、龔曉莊譯,《絕對主義國家的系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