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真百科歡迎當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實資料,洗刷冤屈,終結網路霸凌。

竹山鎮 (台灣)檢視原始碼討論檢視歷史

事實揭露 揭密真相
前往: 導覽搜尋

竹山鎮

圖片來自welcometw

竹山鎮(Tik-san-tìn),舊稱「林圯埔」,隸屬於中華民國臺灣南投縣,位於該縣西南隅,地處濁水溪南岸、清水溪東岸,因清代曾為雲林縣縣治,而有「前山第一城」之稱,並因地理位置與歷史文化等因素,至今仍與斗六市關係密切。面積達247.3339平方公里,是臺灣僅次於花蓮縣玉里鎮的面積第二大鎮,亦為南投縣之觀光旅遊聖地。

歷史

竹山鎮舊稱「林圯埔」,明鄭時期(1665年)鄭經頒布「屯田之制,以拓番地」,延申原本的軍屯至原住民領域,派遣鄭成功部將,參軍林圯率屯丁200人由斗六門(今斗六市)入墾,越過阿拔泉溪(今清水溪),攻打牛相觸口(今中和里)。林圯建立竹圍仔庄(今竹圍里)為根據地,將原居的鄒族魯富都(Luhtu)大社驅逐至東埔蚋(今延平里),雙方爆發數起激烈衝突。1668年10月,鄒族人夜襲圍困竹圍仔庄林圯與百餘屯丁悉數被殺。後斗六方面援軍再度掃蕩鄒族人,將所屯墾之佔領區命名為「林圯埔」。另屯弁杜、賴二姓的勢力也進佔濁水溪南岸之社寮(今山崇里、社寮里)、後埔仔(今中央里、富州里),使竹山成為漢人在南投最早開發的地區。而魯富都(Luhtu)亞群則失去清水溪流域與濁水溪流域的丘陵地,向後往大水窟遷徙。

乾隆年間,此地已成街肆,成為通往中央山脈的重要據點。1886年(光緒12年),雲林縣設立時,縣治即位今竹山鎮雲林里,故有「前山第一城」的美名;1893年,因濁水溪溪水氾濫成災,雲林縣治遷往斗六。1901年設林圯埔支廳屬斗六廳管轄,1909年斗六廳廢止,林圯埔支廳併入南投廳。1920年行政區劃調整,以附近竹林密布而改稱「竹山」,設置竹山郡「竹山庄」,1931年改制為竹山街。戰後初期,劃歸台中縣管轄,設竹山區;1950年劃歸南投縣管轄。

其中勞水坑、桶頭、山坪頂、福興、田子、鯉魚尾在1909年為林圯埔支廳勞水坑區,其他為林圯埔支廳林圮埔區

發展歷史

竹山的開發自林圯時代,從「下崁」、「竹圍仔」開始,在西元1669年後向「江西林」、「社寮」方面開拓,這個階段以濁水溪流域為開發地段。清朝前期新拓墾的有「大坑」、「田子」、「香員腳」、「豬頭棕」、「福興」、「鯉魚尾」等地,漢人開墾方向由濁水溪沿岸轉往山麓地區,林圯埔街形成街市,是農產及貨物的交易中心。在清朝中葉後更往山區前進。開山撫番的實施,從林圯埔至璞石閣的道路開通,竹山成為前進後山地區的首要重鎮,市區繁榮更甚,雲林縣舊城在此時設於林圯埔雲林坪,林圯埔成為一兼具政治與商業功能的市街,而後縣城遷往斗六,雖失去行政功能,商業仍興盛。通商開港後,竹山地區受到環境條件的影響,以樟腦、甘蔗、茶葉為經濟作物。

日治時期的林圯埔是竹山、鹿谷兩地的行政中心,具地區行政功能的竹山在此期間設有竹山製糖所,糖業成為竹山的經濟產物,林業也在此時也有相當發展,在抗日事件中最著名的為林杞埔事件。1944年後,竹林業一枝獨秀,設於延平地區竹山農村工業區是以竹林加工為主而設立之工業區,該工業區也是南投縣內最早規劃開發的工業區。竹山市區的發展從1986年劃出的「延祥里」可見竹山及延平兩個地區發展緊密。現今竹山鎮以觀光作為經濟發展的重心,工業區轉型為觀光工廠,地處交通要道的竹山是自然風景區如:大鞍竹海風景區、溪頭杉林溪的入口,在人文方面有古蹟竹山連興宮社寮紫南宮等,的入口城鎮,現今的竹山是中部地區觀光大鎮之一。

行政區陳情

1950年間,臺灣省擬進行行政區調整,而竹山地區(含鹿谷)民眾從竹山與斗六的地理、歷史、文化、交通經濟、治安等層面考量,由當時的竹山鎮長陳博土、鹿谷鄉長林朝陽、台中縣參議員鄭葆椿、林遲產、兩鄉鎮的農會學務理事楊昭璧張四川、竹山中學校長陳紹寬、竹山電信局長吳林、竹山郵局長吳海魚以及兩鄉鎮的鄉鎮民代表等具名,於當年提出陳情,希望能將竹山區劃歸斗六轄下。同年十月竹山、鹿谷劃歸南投縣,竹山區住民的期望落空,但是竹山與斗六的密切關係,在此卻一覽無遺。

行政區調整

  • 民國四十四年二月一日,將「鯉魚里」中的第十鄰至第十五鄰劃出,新增為「鯉南里」。
  • 民國六十七年二月一日,將「大坑里」併入新增的「秀林里」第十四鄰至第二十三鄰;將「頂林里」併入新增的「秀林里」第一鄰至第十三鄰;而「鯉南里」則再歸併回原來的「鯉魚里」之內。
  • 民國七十五年五月一日,將「延和里」中的第一鄰至第十八鄰、第二十七鄰至第三十一鄰以及第三十五鄰劃出,新增為「延祥里」。
  • 民國八十二年十月一日,將「雲林里」中的第二十六鄰至第三十四鄰以及第三十七鄰至四十二鄰劃出,新增為「竹圍里」。

地理

地形

竹山鎮內有下列地形:

水文

商業

概況

清代林圮埔為開發東部的動鎮,商業繁榮之盛在《雲林縣採訪冊》裡稱林圮埔為「沙連堡貿易總市」。當時東埔蚋(今延平)與社寮也有街市,東埔蚋的沙東宮至庄尾,以及社寮的大公街,都位於交通要道上,人煙稠密。日治時期竹山市集由連興宮前轉往新設立的「林圮埔消費市場」,在連興品前設有「竹筍批發市場」,是以廣大竹山市區範圍。在都市計畫下,橫街、下橫街、竹山路、雲林路成為主要商業活動街道,竹山商圈也就此形成。當時的竹山在公路與客運汽車開通下,成為鄰近村庄的交通中心,加上竹山為郡役所、街役場所在地區,機關的林立與交通條件改善,使竹山商圈更為繁榮,在昭和年間的竹山已有現代化都市的雛型二戰後竹木業興盛時期,竹山是運輸業的休息站,國人旅遊習慣的養成,使竹山成為前往溪頭、杉林溪遊客的投宿及用處地點,街上的旅社每每客滿,餐飲業也不斷成長。

而後竹木業榮景不復以往,在靠近溪頭、杉林溪的民宿業興起,高速公路使竹山省道的優勢不再,以及人口負成長下,竹山的商業受到一定衝擊。雖說如此[1],現今的竹山仍是南投縣內的區域中心之一,與員林客運竹山站形成了以竹山為中心的竹山次生活圈

  • 商圈

竹山市區目前以雲林路竹山路集山路下橫街橫街等路段商家最多,竹山形象商圈、傳統市場就位於這個區塊內,大明路是各地旅客來往竹山市區的主要道路,亦有不少商家。

  • 竹山市區的影響範圍有竹山鎮、鹿谷鄉、林內鄉三處
  • 延平、社寮地區則是台3線台3丙線的集山路兩側為商家林立之道路。

此外,竹山市區的雲林路、竹山路、橫街、頂橫街四條道路是南投縣境內少有的市區單行道規劃,由此可見竹山市區興盛的商業活動。

金融機構

文化

竹山郡役所宿舍群

2016年南投縣政府編列預算,在竹山警察分局後方興建新分局大樓,但此處存在日治時期竹山郡役所防空壕、老鳳凰木與郡守官舍等宿舍群,工程恐破壞文化遺產,引發抗爭要求保存。

古蹟

歷史建築

節慶活動

  • 社寮紫南宮:每年農曆春節,都會舉行發錢母的活動,農曆二月二日、舉辦吃丁酒的習俗,即時都會出現大排長龍,交通不便的情況。近年來每到元宵節的夜晚,紫南宮就會施放30分鐘左右的煙火秀,讓在地民眾大飽眼福。
  • 「竹山迎元宵」:每年元宵節舉行,由竹山連興宮(媽祖廟)舉辦,特色為當晚上參與繞境的人員會手持「竹管火」一同參與繞境典禮。在神轎入廟後眾人會把握一年一次的「鑽轎底」,並索取「花燈」上的花,祈求一年平安順遂。
  • 「社寮媽祖回鑾」:由社寮地區的四個里共同舉辦,每年在開漳聖王誕辰慶典前回到竹山連興宮恭請黑面媽祖回娘家,並舉行社寮四里的繞境儀式。
  • 「竹山迎媽祖」:由竹山連興宮舉行,時間約在媽祖誕生(農曆三月廿十三日)前二至三天舉行市區夜間的平安繞境。廟方會至中部各大媽祖廟恭請媽祖神尊至連興宮作客,方便竹山人參拜各地媽祖,並於繞境當晚同齊鑾轎平安繞賜福境。
  • 「竹山迎城隍」:由竹山靈德廟(城隍廟)舉辦為期一個月的「竹山城隍祭典」,每年都在農曆六月十五日舉行市區徒步繞境,並於前一周至二周舉行南北巡境的境外車隊繞境
  • 丁酉年竹山鎮慶成謝土五朝福醮大典:於2017年10月22日至10月27日舉行,為竹山建鎮300年來第首次全鎮性的建醮活動,參與宮廟院巖有:連興宮,文昌書院,克明宮,靈德廟,武德宮,沙東宮,相天宮,廣安宮,重興巖等廟宇。

考古遺址

日治時期至1960年代間所發現的遺址地點

  • 東埔蚋遺址:位於竹山鎮第十三公墓的臺地面上,車籠埔斷層從其西端經過,隸屬竹山鎮延平里;1902年10月以前,日人森丑之助發現;依陶器類型學與出土石器比對,屬牛稠仔文化,年代約距今4,300-3,300年之間;保存情況極為不佳,受墓葬及納骨塔建設行為嚴重破壞。
  • 竹山神社遺址:位於竹山臺地西端,隸屬於竹山鎮雲林里、竹圍里;1936年12月,因興建神社而發現;依陶器類型學比對,屬大邱園文化,年代約距今2,000-1,000年之間;保存情況不佳,受農墾與私有住宅建設行為干擾與破壞。
  • 埔心子遺址:位於竹山國民小學南邊,隸屬於竹山鎮延和里;1945年7月,日人杉山直明發現;1946年,日人金關丈夫、國分直一及杉山直明等曾試掘;依陶器類型學與出土器物比對,屬牛稠仔文化,年代約距今4,300-3,300年之間;保存情況極為不佳,受道路開闢與學校建設行為嚴重破壞。
  • 後溝坑遺址:位於社寮臺地西半部,隸屬竹山鎮社寮里;1956年4月,劉枝萬發現;依陶器類型學比對,屬大邱園文化,年代約距今2,000-1,000年之間;保存情況不佳,受農墾與墓葬行為嚴重干擾。
  • 頂埔遺址:位於社寮臺地東半部,隸屬竹山鎮中央里;1956年4月,劉枝萬發現;依陶器類型學比對,屬營埔文化/大邱園文化,年代約距今3,300-2,000年/2,000-1,000年之間;保存情況不佳,受農墾與墓葬行為嚴重干擾。

1970年代「濁大計劃」所發現的遺址地點

  • 水車頂遺址、板寮頂遺址、山腳遺址、桃子園遺址、他里溫遺址、倉庫遺址、風水樑遺址、外埔子遺址、崩砍頭遺址、厝地尾遺址、牛湖遺址、三塊厝遺址、豬頭棕遺址、坪頂埔遺址、照鏡山遺址、筍子林遺址、崎頭遺址、半天寮遺址等18處,為羅世長於1972、1973年間所發現。

1990年代中二高重大建設所發現的遺址地點

  • 溪尾寮遺址、尾厝仔遺址等2處,為臧振華等於1993年所發現。

2000年以後文史單位所發現的遺址地點

  • 獅尾堀仔遺址、待人坑遺址等2處,為蘇清景(時為社寮文教基金會執行長)、陳文標(時為社寮紫南宮委員)等於2002年所發現。
  • 檳榔宅遺址、天心宮I遺址、天心宮II遺址等3處,為內政部委託中央研究院史語所進行臺閩地區考古遺址普查研究計畫(第七期)於2004年所發現。
  • 近年,又陸續發現竹山公墓遺址、廍地遺址、坪仔頂遺址、坑頭仔遺址等。

教育

高級中等學校

國民中學

國民小學

參考文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