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真百科歡迎當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實資料,洗刷冤屈,終結網路霸凌。

空警-200檢視原始碼討論檢視歷史

事實揭露 揭密真相
前往: 導覽搜尋

空警-200(KJ-200)預警機又稱為「高新5號工程」(GX5),是中華人民共和國的搭載的「平衡木」式機載有源相控陣雷達的早期空中預警機。採用運八型運輸機升級版——運-9的機體作為載機,搭載的「平衡木」機載有源相控陣雷達與瑞典愛立信集團微波系統公司的愛立眼雷達系統十分形似。空警-200的主要設備為中國製造,PWl50B型渦輪螺旋槳發動機來自普萊特和惠特尼公司,部分航電設備來自霍尼韋爾公司。

研製背景

預警機是集情報探測、指揮控制、通信導航、電子對抗、信息傳輸於一體的大型綜合電子信息裝備,是國土防空中增強低空、超低空預警探測和空中指揮引導能力的重要手段,是提高基於信息系統的體系作戰能力的關鍵環節,是體現國家綜合實力和科技水平的標誌性裝備。預警機誕生以來,一直是各軍事強國着力發展的重點。但因其技術高度密集,系統十分複雜,此前世界上只有美、俄、以色列等少數國家具備研製能力。

20世紀60年代中國曾將圖-4轟炸機改裝空警-1預警機,但因核心技術不過關而中止;1990年海灣戰爭後,中國決定通過對外合作解決預警機裝備急需。原計劃採用俄羅斯的A-50搭載以色列的「費爾康」雷達研製。1999年以色列在美國強大壓力下停止向中國出售預警機,中國便於2002年主動中斷從俄羅斯購買價格和性能都不符要求的預警機,轉而全力自行研製更先進的空警-2000大型預警機。

鑑於空警-2000採用俄羅斯伊爾-76運輸機[1]作為載機而數量受到限制,戰時保障困難。中央軍委決定搞大中結合,除空警-2000外再研製一款小一些的預警機,以彌補大型預警機數量不足。經過調研選型,中航工業陝西飛機工業集團公司承擔了空警-200的研製任務。

研發進程

空警-200預警機,以運-9為載機平台,機身頂部安裝1具約為機身1/3長度的「平衡木」式相控陣預警雷達。為配合預警機的需要,該機換裝新發動機、機翼改整體油箱、新型環控系統、新型液壓系統等改進措施。

2002年秋,陝飛飛機設計研究院成立空警-200項目技術論證組,展開了全封閉的論證。經過嚴格論證和評審,陝飛集團可行的研製方案和運-8飛機良好的性能使空警-200工程立項方案順利通過了評審。為有效縮短從方案論證到細節設計、從細節設計到工藝設計周期,在方案還沒有最終確定的時候,陝飛集團就大膽決策,採取並行工程管理辦法,在同一時期內展開多項研製前的準備工作。

空警-200預警機,於2003年5月經中國人民解放軍總裝備部批准立項。

2004年9月空警-200工程載機尾翼抖振試驗在西北工業大學NF-3風洞試驗室進行,這一試驗填補了運-8系列飛機在該領域的空白。

空警-200的研製是技術難度極大的一項系統工程,包括方案論證、細節設計、工藝準備、生產試製、試驗試飛、設計鑑定等工作階段。在空警-200的研製中,研究人員編制了40餘份設計方案和66份頂層文件,開展了全部固定翼飛機專業的設計與改進工作,攻克了12項重大關鍵技術[2],進行了47項型設計和工藝試驗,以及10項大型飛行試驗,累計飛行近2200架次。

空警-200預警機,在原載機基礎上重新設計機頭、在左右機翼翼尖和垂尾頂端加裝電子對抗天線,機背上加裝「平衡木」天線罩及支架,針對預警機使用要求,還對機體內部進行了較多的改動。陝飛公司為空警-200新研了機翼結構整體油箱等部件,改進設計了發動機等系統,完成了燃油等系統試驗和調整試飛,並於2004年10月28日實現首飛。

為加快研製進度,空警-200預警機各原型機技術狀態均不相同,較為複雜。全狀態(加裝雷達)的02架空警-200預警機於2005年7月15日實現首飛。「空警200」預警機於2006年1月轉場交付部隊試用,後經綜合整治及對各類問題和建議的改進,使載機安全性、使用維護性和可靠性得到了顯著提高。

視頻

空警-200 相關視頻

帶有平衡木探測雷達的空警200預警機
《開講啦》空警200型預警機

參考文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