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真百科歡迎當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實資料,洗刷冤屈,終結網路霸凌。

社會服務檢視原始碼討論檢視歷史

事實揭露 揭密真相
前往: 導覽搜尋

來自 站酷網 的圖片

社會服務是指在教育、醫療健康、養老、托育、家政、文化和旅遊、體育等社會領域,為滿足人民群眾多層次多樣化需求,依靠多元化主體提供服務的活動,事關廣大人民群眾最關心最直接最現實的利益問題。

社會服務與盈利性商業服務有本質區別,它是福利性質的服務[1]

簡介

以提供勞務的形式來滿足社會需求的社會活動。狹義指直接為改善和發展社會成員生活福利而提供的服務,如衣、食、住、行、用等方面的生活福利服務。廣義的社會服務包括生活福利性服務、生產性服務和社會性服務。

生產性服務指直接為物質生產提供的服務,如原材料運輸、能源供應、信息傳遞、科技諮詢、勞動力[2]培訓等。社會性服務指為整個社會正常運行與協調發展提供的服務,如公用事業、文教衛生事業、社會保障和社會管理等。社會服務按服務性質可分物質性服務和精神性服務;按服務的程度又分為基本性服務、發展性服務和享受性服務。

服務內容

社會服務運動始於1884年英國倫敦成立的托因比服務所。1889年後在芝加哥西區成立了赫爾大廈服務社。此後社會服務運動迅速傳到西歐大部分國家以及東南亞、日本。中國的社會服務和社會管理是社會工作的重要組成部分。

主要包括社會保障福利服務、社會風俗改造等精神文明服務,基層社會群眾自我教育管理等民主建設服務,社會團體管理等社會行政管理性服務。有以全體社會成員為對象的普遍服務,以烈屬、軍屬、復員退伍軍人、老年人、殘疾人、無依靠兒童、貧困者等為對象的特殊服務。

以這些社會服務為內容的社會工作,在預防、解決社會問題,處理社會矛盾,調整社會關係,改善社會生活方式,完善社會制度,減少社會發展的障礙因素等方面,具有重要作用。

主要形式

新聞機構

新聞機構通過版面、節目或舉辦社會公益活動為受眾服務。這有利於新聞機構聯絡人民群眾的感情,取得人民群眾的信任,同時也增進新聞機構對社會和群眾的了解,是新聞機構聯繫群眾的有效方式之一。中國新聞界還具有為受眾提供社會服務的優良傳統。

中國共產黨所領導的報刊和進步報刊,在革命戰爭年代都重視社會服務工作,辟有社會服務的欄目,如「讀者信箱」、「來信問答」、「服務台」等;還舉辦或發起組織各種社會公益活動,如募集救災款、興辦流動圖書館、開設職工夜校等。著名新聞記者鄒韜奮是中國新聞界為社會服務的楷模。他主編《生活》周刊時,曾開闢「生活信箱」、「生活消息」、「平民經濟問題」等專欄、專頁,公開答覆讀者來信,為平民百姓排憂解難。

未公開答覆的讀者來信也每封必復,件件有着落。讀者委託辦事,從寄書到買鞋,他都盡力去辦。鄒韜奮為社會服務贏得了讀者的信任,被當時的青年公認為良師益友。20世紀30~40年代,中國共產黨在武漢、重慶出版的《新華日報》也很重視社會服務工作,加強同讀者的聯繫,擴大了中國共產黨在國民黨統治區的影響。

中華人民共和國建立以後,新聞界繼承了為社會服務的優良傳統。中國共產黨第十一屆三中全會以來,新聞機構都把提供社會服務作為新聞改革的一項重要內容,廣開為社會服務的渠道。

除了加強群眾來信、來訪的工作,增闢為社會服務的專欄、專版以外,還舉辦讀書活動、知識競賽、重修長城、婚事新辦、大齡未婚青年青春旅遊等社會公益活動,向社會提供科技、經濟、法律諮詢服務,提供信息資料,開辦刊授、函授大學等。

新聞機構為受眾提供社會服務,要遵守職業道德,不能利用新聞機構在社會上的信譽和便利去做有損於人民、有損社會利益的事。

參考文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