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真百科歡迎當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實資料,洗刷冤屈,終結網路霸凌。

硬核 (檀香科植物)檢視原始碼討論檢視歷史

事實揭露 揭密真相
前往: 導覽搜尋
硬核 (檀香科植物)

硬核(學名:Scleropyrum wallichianum (Wight et Arn.) Arn.)是檀香科硬核屬植物,常綠喬木,高4-10米,枝粗壯,圓柱狀,灰綠帶黃色,光滑,有時具細裂(樹皮裂紋),枝刺長達8厘米。葉子圓形或橢圓形,長9-17厘米,寬5-7厘米。花序長2-2.5厘米,單生,成對着生或少數簇生,被黃色絨毛;苞片狹披針形,長約2毫米,寬0.7毫米,外被長柔毛,早落。核果長3-3.5厘米,直徑2.3-2.5厘米,無毛,成熟時橙黃色或橙紅色,有光澤,呈果柄狀。花期4-5月,果期8-9月。

分布於中國、斯里蘭卡、印度、緬甸、老撾、柬埔寨、越南和馬來西亞。在中國分布於雲南、廣西、廣東和海南。生於海拔800-1200米潮濕山區的緩坡或山谷疏林中,常與龍腦香屬等植物組成混交林。

該種的種子含油量為67.45%,提取的油可作潤滑油和制皂等工業原料;植株的幼嫩部分和成熟的果實可少量食用 。葉煮水喝,治療胃痛、腹痛、紅眼病;葉搗爛敷,用於拔毒,治療火槍打傷。

基本信息

  • 中文名: 硬核
  • 學名:Scleropyrum wallichianum (Wight et Arn.) Arn.
  • 界: 植物界
  • 門:被子植物門
  • 亞門:雙子葉植物綱
  • 綱:原始花被亞綱
  • 目:檀香目
  • 亞   目: 檀香亞目
  • 科:檀香科
  • 族:檀香族
  • 屬:硬核屬
  • 種: 硬核
  • 變種:無刺硬核
  • 命名者及年代: (Wight et Arn.) Arn.,1858

目錄

1 形態特徵

2 主要變種

3 生長環境

4 分布範圍

5 繁殖方法

▪ 採種

▪ 播種

6 栽培技術

▪ 栽植

▪ 撫育

7 病蟲防治

8 主要價值

▪ 經濟

▪ 藥用

形態特徵

常綠喬木,高4-10米,枝粗壯,圓柱狀,灰綠帶黃色,光滑,有時具細裂(樹皮裂紋),枝刺長達8厘米。葉子圓形或橢圓形,長9-17厘米,寬5-7厘米。嫩時亮紅色,干後稍起皺,葉尖端圓鈍或急尖,葉基尾部近圓形。葉面深綠色,有光澤。葉背面淺綠色,中脈在向陽面凹陷,在背面隆起,側脈3-4對,脈絡明顯,下面兩對側脈特別長。三級脈開展並彼此相連呈網狀,葉柄粗短,長6-10毫米,基部有節,節明顯或腫大。

花序長2-2.5厘米,單生,成對着生或少數簇生,被黃色絨毛;苞片狹披針形,長約2毫米,寬0.7毫米,外被長柔毛,早落;花長約3.8毫米,直徑5.5毫米,淡黃色至紅黃色,花被裂片5,卵圓形,長約2毫米,寬約1.5毫米,頂端近銳尖,外被短柔毛,近基部被毛較密,在雄蕊後面有疏毛一撮;雄蕊5枚,花絲短,長約1.5毫米;花盤中部凹陷,直徑約1.8毫米;花柱長0.8-1毫米,柱頭3-4淺裂,中部凹入。核果長3-3.5厘米,直徑2.3-2.5厘米,無毛,成熟時橙黃色或橙紅色,有光澤,頂端的宿存花被呈乳突狀,直徑2 2.5毫米,基部漸狹而伸長,上部較粗,下部較細(長1-1.5厘米,粗3-5毫米),呈果柄狀。花期4-5月,果期8-9月。

主要變種

無刺硬核(Scleropyrum wallichianumvar.mekongense(Gagn.) Lecomte):該變種的莖或枝無刺;葉被疏毛,基部楔形,雄花被外面具絨毛。分布於中國雲南(南部)、柬埔寨、老撾和越南。生於海拔600-1650米密林中。

生長環境

喜光樹種。散生於中國海南省山地邊緣的乾燥稀樹林和次生灌木群落中。以海拔300米以下的丘陵山地次生灌叢中分布普遍,常見以樂東山地林區外緣村落的路旁灌木林中。其混生喬、灌木有厚皮樹、木棉、楓香、黃牛木、海南山竹子等。

適生於乾濕明顯的熱帶季風性海洋氣候,旱季綿長,年降水量900-1600毫米,年平均氣溫為23-25℃,極端最高氣溫38-40℃,適生土壤為花崗岩母質風化的磚紅壤性土壤。幼年不耐蔭。在密林下及稠密的灌木叢中極少有幼苗、幼林存在,在過度蔭蔽的情況下,生勢衰弱。

分布範圍

分布於中國、斯里蘭卡、印度、緬甸、老撾、柬埔寨、越南和馬來西亞。在中國分布於雲南、廣西、廣東和海南(昌江、樂東、保亭、陵水及三亞)。

繁殖方法

採種

多生長在乾旱地區,在中國海南東南部地區的雨量較西南部及西部山區多,而進入雨季期均比西部等地區早約15天。由於地區雨水季節的差異,物候期也不一致。在東南部地區一帶果實成熟期為7-8月,而西南及西部山地的果實成熟期要推遲1個月。由於樹矮、分枝低、果實為一果軸成串而生,採摘方便,採回的果實可堆集在一處,待果皮果肉腐爛後,盛放在竹籮內放在水中搓洗果皮、果肉,剩下的堅硬外殼種子待晾乾後即可播種。 播種

育苗圃地應儘量選用深厚肥沃的砂壤土或輕壤土,採用苗床育苗,種子含油脂不宜貯藏,最好隨采隨播。播後要覆土蓋草,保持苗床土壤濕潤。出苗後要及時揭草。乾旱季節幼苗應早晚各澆水一次,並適當地進行遮蔭。幼苗的撫育工作主要是及時間苗、鬆土除草、追肥。間苗、定苗和移苗,一般都在灌水後進行,缺苗的地方可在陰雨進行小苗帶土移補,移栽後及時澆水。

栽培技術

栽植

造林地要根據硬核的生物學特性選擇。將雜灌木等全部砍除、煉山後挖穴,植穴規格為50厘米×50厘米×40厘米,株行距2米×2米,比較乾旱、瘠薄的立地可稍密些。採用裸根苗造林,起苗後進行漿根,並適當修剪枝葉。一般在雨季初、中期的陰雨天造林,中國海南的東北部5-8月,其他地區6-8月下旬較妥。這樣可避免雨季初期的小旱季及雨季結束後乾旱期的影響。

撫育

生長緩慢,冠小而稀疏,若在山地造林易被雜草、灌木及藤蔓壓蓋和纏繞,嚴重影響生長,應加強撫育管理。進行除蔓及砍雜、鬆土等。每年要2-3次,並加強鬆土施肥,以促進生長,提早鬱閉成林。

病蟲防治

苗期蚜蟲危害嚴重,啃食嫩葉、嫩梢,致使幼苗生長衰弱甚至死亡。可用90%敵百蟲1500倍液或80%敵敵畏1500-2000倍液噴灑。

主要價值

經濟

木材結構很細緻,材質硬重而韌,很耐用,適用於特種農具等用材。種仁含油率達67.45%,油為棕黃色工業用不幹性油。可作肥皂、燃燈之用。

藥用

化學成分:種子中含有十八碳炔-9-酸,十八碳烯-17-炔-9-酸,癸酸,月桂酸,棕櫚酸、硬脂酸、花生酸、山嵛酸、十六碳烯酸、油酸、二十碳烯酸、芥酸、亞油酸。

枝中含有scleropyric acid, β-sitosteryl-3-0-scleropyrate,stigmasteryl-3-0-scleropyrate,β-谷甾醇和豆甾醇。

藥理:正己烷提取物具有抗分支桿菌和瘧原蟲活性,其乙醇提取物有抗菌作用。

民間應用:葉煮水喝,治療胃痛、腹痛、紅眼病;葉搗爛敷,用於拔毒,治療火槍打傷。[1]

參考文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