督俞檢視原始碼討論檢視歷史
督俞 |
督俞,經穴名。出《太平聖惠方》。別名高蓋。屬足太陽膀胱經。在背部,當第6胸椎棘突下,旁開1.5寸。布有肩背神經,第六、七胸神經後支的內側皮支及外側支,第六肋間動、靜脈後支的內側支。主治心痛,腹痛,腸鳴,呃逆,及心絞痛,乳腺炎,銀屑病等。斜刺0.5—0.8寸。
基本信息
- 別名: 高蓋
- 隸屬經絡: 足太陽膀胱經
- 功能: 理氣止痛,強心通脈
- 操作: 斜刺0.5—0.8寸
- 出處: 《太平聖惠方》
- 主治:心痛,腹痛,腸鳴,呃逆等 主要配伍 配合谷、足三里主治胃痛
目錄
1 名稱釋義
2 治法
3 定位
4 解剖
5 主治
6 操作
7 臨床運用
8 配伍
9 功效
名稱釋義
1)督俞。督,督脈也,陽氣也。俞,輸也。該穴名意指督脈的陽氣由此輸向膀胱經。本穴為膀胱經接受督脈陽氣之處,故名。
2)高蓋。高,上也,天部之氣也。蓋,護蓋也。高蓋名意指本穴氣血為天之天部的純陽之氣。本穴氣血為督脈傳來的陽熱之氣,性乾燥,所處為天之天部,如衛外護蓋,故名高蓋。
3)商蓋。商,計時之漏刻也。蓋,護蓋也。商蓋名意指本穴氣血為天部的弱小陽氣。本穴氣血為督脈傳來的陽熱之氣,性乾燥,至本穴所在的膀胱經後散熱縮合為弱小的水濕之氣,氣屬外衛之護蓋,而弱小水濕之氣則如從漏刻中滴出一般,故名商蓋。
4)高益。高,上也,天部之氣也。益,益助也。高益名意指本穴氣血為督脈傳來的純陽之氣。本穴物質為督脈傳來的純陽之氣,性乾燥,與背俞各穴傳至膀胱經的水濕之氣相比所處的天部層次為高,對膀胱經天之天部的純陽之氣有益助的作用,故名高益。
治法
寒則補之灸之,熱則瀉之。
定位
第6胸椎棘突下,旁開1.5寸。
解剖
在斜方肌、背闊肌肌腱、最長肌;有第6、第7肋間動、靜脈後支,頸橫動脈降支;布有肩胛背神經,第6、第7胸神經後支的皮支,深層為第6、第7胸神經後支外側支。
主治
1. 心痛、胸悶;
2. 寒熱,氣喘。
操作
斜刺0.5—0.8寸。
臨床運用
配伍
配合谷、足三里主治胃痛。
功效
理氣止痛,強心通脈。[1]
視頻
參考文獻
- ↑ 針灸穴名解——膀胱經腧穴 督俞,騰訊, 2018-08-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