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真百科歡迎當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實資料,洗刷冤屈,終結網路霸凌。

白鹿洞書院檢視原始碼討論檢視歷史

事實揭露 揭密真相
前往: 導覽搜尋

白鹿洞書院位於廬山五老峰南麓(今屬江西九江市),享有「海內第一書院」之譽。始建於南唐升元年間(940年),是中國首間完備的書院;南唐時建成「廬山國學」(又稱「白鹿國學」),為中國歷史上唯一的由割據政府於都城之外設立的國學;宋代理學家朱熹出任知南康軍(今星子縣)時,重建書院,親自講學,確定了書院的辦學規條和宗旨,並奏請賜額及御書,名聲大振,成為宋末至清初數百年中國一個重要文化搖籃。白鹿洞與嶽麓、雎陽、石鼓並稱天下四大書院[1]

唐代建院

白鹿洞在唐代時原為詩人李渤兄弟[2]隱居讀書的地方,李渤當時養白鹿自娛,傳說該鹿通曉人性,能跋涉數十里到星子縣城為主人購買書、紙、筆、墨,李渤遂有外號「白鹿先生」。後來他出任江州刺史,於此修樓建亭,取名白鹿洞。白居易過江州,贈李渤一詩中,即有「君家白鹿洞,聞道亦生苔」之句。

早年該處只是一處遊覽勝地,直至五代十國南唐,其時天下大亂,開始有人在此隱居讀書,公元四年(940年),南唐朝廷在李渤隱居的地方建立學館,稱「廬山國學」,又稱「白鹿國學」,置田藏書,由金陵國子監九經教授李善道主持學務,四方學子慕名而來,與京師國子監齊名。公元976年,南唐已亡,九江百姓遭受兵馬之災,廬山國學成為廢墟。

宋初,九江人在廢墟上建起白鹿洞書院,宋太祖趙匡胤下令將國子監刻印的《九經》等書賜予白鹿洞書院,書院旋即知名度大增,學生有近百人,該時期已被奉為天下四大書院,公元980年,白鹿洞主被調走當官,白鹿洞書院再廢。公元1002年,宋真宗趙恆頒發一道聖旨,全國興起研學之風,白鹿洞書院得到修繕。公元1054年,白鹿洞書院毀於兵火,期間耕地又被收回,書院無法繼續提供膳食,學生紛紛離去,校舍逐漸倒塌,書院不久就停辦了,北宋末年,金兵南下,書院從此荒廢百年。 

到了南宋,中國理學開始興盛,復興書院成為當時的重要運動。朱熹的出現,正式奠定白鹿洞在往後700年的學術位置,直至清代科舉制度結束為止,被稱為「海內書院第一」。

南宋復興

南宋淳熙六年(公元1179年),朱熹出任南康太守,他勘察白鹿洞書院廢址後寫道:「觀其四面山水,清邃環合,無市井之喧,有泉石之勝,真群居講學、遁跡著書之所。」當時書院建築規模較北宋時還不少,這時書院只有學生十餘人。為興復白鹿洞書院,訂下學規,置田建屋,向各地發文徵求圖書,把《四書》、《五經》納入教學課程。

同時,朱熹請南宋理學家另一派代表呂祖謙為修復工作寫記,交流學識,朱熹本人亦撰寫白鹿洞書院學規,並親臨講課,與學生質疑問難,書院1180年農曆3月得以完成重建。理學又一派代表人物陸九淵從金溪來訪白鹿洞書院,在朱熹的盛邀之下,登台講學。陸九淵的「君子喻於義,小人喻於利」,令在場的學生和客人熱淚盈眶,在朱熹的要求下,陸九淵將這段演講內容寫下,被刻在石碑上。朱熹在南康任職的兩年時間內,是白鹿洞書院歷史上最鼎盛的時期。翌年朱熹與陸象山共同講學,稱作「白鹿洞之會」,並奏請賜額及御書,書院名聲大振。

元代年間戰亂,崔翼駐守該地,書院繼續辦學,直至元末書院所有殿堂齋舍蕩然無存。

視頻

白鹿洞書院 相關視頻

白鹿洞書院紀錄片
白鹿洞書院:四大書院之一,第一個以創新的教育理念為本的學府。

參考文獻

  1. 天下四大書院之石鼓書院(上),新浪博客,2010-2-3
  2. 詩人李渤簡介 李渤的詩,歷史上的今天,2019-7-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