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真百科歡迎當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實資料,洗刷冤屈,終結網路霸凌。

理察·派普斯檢視原始碼討論檢視歷史

事實揭露 揭密真相
前往: 導覽搜尋

理察·派普斯

圖片來自Alchetron

出生    1923年7月11日

逝世    2018年5月17日(94歲)

母校    哈佛大學康乃爾大學

獎項    美國國家人文獎章

現職    歷史學家

專業領域  俄羅斯歷史

理察·埃德加·派普斯英語:Richard Edgar Pipes;1923年7月11日)出生於波蘭切申的一個猶太人家庭,是一位波蘭裔美國籍的學者,他專門從事研究俄羅斯歷史,而且特別是對於有關蘇聯的。在1976年,他領導了由美國中央情報局針對蘇聯的戰略能力和蘇聯軍事和政治領導目的進行分析的Team BTeam B。為一系列關於俄羅斯的歷史著作的作者,俄羅斯革命和布爾什維克政權以及雷根政府關於蘇聯和東歐政策的高級顧問。

家庭背景

理查德·派普斯[1]的父親Marek曾經是個商人並且還在一戰時參了軍.[2] 派普斯曾自述自己童年和青年時代時, 給他留下深遠影響的文化是波蘭德國,而不是蘇聯

當他十六歲時, 此時在波蘭戰役波蘭戰敗。他曾在馬薩科斯卡大街看到了希特勒華沙的勝利遊行。派普斯一家在1939年8月逃離了波蘭,在意大利待了7個月的時間之後,於1940年的七月來到了美國。[3]

1943年,派普斯在美國陸軍航空兵團服役時,通過歸化,取得了美國國籍。之後先後在瑪斯金格姆大學,哈佛大學康乃爾大學學習。在1946年與艾琳·尤金妮亞·羅恩結婚,並有了兩個孩子。其中兒子丹尼爾·派普斯為研究有關中東事務的學者。[4][5]

經歷

1958年在哈佛大學任教,1968年到1973年,曾是哈佛俄羅斯研究中心的主任,於1996年退休。

在1962年,他在列寧格勒國立大學發表了一系列關於俄羅斯的思想文化史的演講。

在1973至1978,他在斯坦福研究所的高級顧問。他也是華盛頓參議員亨利·M·傑克遜的顧問。

在1981至1982年間,在雷根總統的指導下,他成為國安會的一員,擔任有關東歐和蘇聯的事務主任。[6]

在1970年代,派普斯是緩和政策的主要批評者。[7]在1977至1992年間,派普斯加入了當前危險委員會,後來這個委員會又併入了美國外交關係委員會

2018年5月17日於馬薩諸塞州劍橋的家附近的一家療養院去世,享年 94 歲。[8][9]

俄羅斯研究

派普斯寫過很多關於俄羅斯歷史的書, 比如有《俄國的舊政權》(1974年),《俄國革命》(1990年)和《在布爾什維克政權下的俄國》(1994年)。並且是在有關蘇聯歷史蘇聯外交關係方面被媒體頻繁採訪作者。他的作品也出現在美國《評論》雜誌、《紐約時報》和《泰晤士報文學增刊》。在哈佛的大課教學,他講授俄羅斯帝國和俄國革命,並且指導了八十多名研究生成為學術研究型的博士。

派普斯因爭論對俄羅斯是單獨起源於15世紀的莫斯科公國而知名。在他的觀點裡, 莫斯科公國與當時歐洲的很多地區不相同,國家沒有私有制的概念,所有的財富都被認為是屬於大公/沙皇的;俄羅斯所走的這條特殊路徑(或許受到了蒙古人的影響)導致俄羅斯成為了一個與西方文明的價值觀根本不同的獨裁專制國家。派普斯也已認同這種俄羅斯帝國"世襲主義"被打破是在19世紀俄羅斯帝國領導人試圖領導國家走向現代化,但不尋求改變俄羅斯社會的基本「世襲的」結構時。派普斯認為, 正是俄羅斯走了這麼多個世紀的特殊路徑,使得在1917年俄羅斯十分不尋常的爆發了革命。派普斯因看到那些激進的知識分子狂熱但不無法接受現實而強烈的批評他們。蘇俄的一名作家亞歷山大·伊薩耶維奇·索爾仁尼琴 曾指責派普斯的的作品是「波蘭版的俄羅斯的歷史」。派普斯則指責索爾仁尼琴是反猶太主義、過激的民族主義、把共產主義的弊端歸咎於猶太人而不是承認蘇聯有俄羅斯的根源的人。派普斯看到索爾仁尼琴在1985年11月13日的《紐約時報》上發表的小說:《1914年的8月》之後評論到: "每一種文化都有他們自己反猶太主義的特點。在索爾仁尼琴的情況下, 這不是種族之間的。他當然不是一個種族主義者;這個問題從根本上是宗教和文化方面。他與陀思妥耶夫斯基有一些相似之處,是一個狂熱的基督徒、愛國者和狂熱的反猶太份子。索爾仁尼琴的無疑是革命的俄羅斯極端右翼的觀點,即這是猶太人的造成的。"[10]派普斯對索爾仁尼琴有關蘇聯的觀點解釋道: "索爾仁尼琴說馬克思主義是西方的理念,後來傳入到俄羅斯。 而我的觀點是,它在俄羅斯歷史上已根深蒂固。"[11] 這個觀點激怒了索爾仁尼琴,他諷刺派普斯是個 "偽學者"

派普斯強調蘇聯是征服世界的擴張主義, 極權主義國家。他寫得許多論文也與市面上介紹的傳統蘇聯歷史大相徑庭,他認為十月革命不是那樣受到人民的擁護。是由極少數在建立一黨制的專制政權後沉默和偏狹的知識分子強加給俄羅斯絕大多數人的。由此,派普斯認為俄羅斯1917革命對於俄羅斯是個大災難, 不現實的使得使小部分狂熱的知識分子 參與政治生活。[來源請求]

派普斯是極權主義教育(如他見到的納粹德國和蘇聯,它們作為類似政權尋求類似的政策。實際上,在幾個重要方面有着合作)的主要倡導者。在這裡舉他引用一些歷史學家詹姆斯·格雷戈爾A. James Gregor亨利·阿什比·特納Henry Ashby Turner倫佐·德·菲利斯Renzo De Felice赫爾曼·勞施寧Hermann Rauschning的資料, 派普斯認同沒有比法西斯主義更為同行的了,比如德意志第三帝國蘇聯意大利法西斯主義,這些極權政府的組成都是由它們對民主的厭惡。(觀點來自他的《在布爾什維克政權下的俄國》的一章節)

在1981年5月一個意為"非正式"的採訪中,派普斯告訴路透社: "蘇聯的領導人向西方國家那樣和平演變他們的共產主義制度還是要爆發戰爭之間將不得不做出選擇。在這裡沒有另外的選擇而且可能會同時選擇,因為緩和政策以死亡(Détente is dead)。"派普斯也在訪談中表示西德的外交部長漢斯-迪特里希·根舍容易受到來自蘇聯施加的壓力。能夠從中獨立地見解到派普斯在與路透社之間的採訪是代表官方的。這可能會潛在地給派普斯的工作帶來一些不好因素。訪談過後美國白宮和和 "憤怒" 的美國國務院發表聲明駁斥派普斯的言論。[12]

在1992年, 派普斯在俄羅斯憲法法院有關蘇聯共產黨的審訊方面擔任鑑定證人

視頻

The Impact of World War I and the Russian Revolution on the World of Russian and East European Jewry

參考

  1. Pipes, Richard. Vixi: Memoirs of a Non-Belonger. 2006, page 14-5
  2. Gałęzowski, Marek: Żydzi w Legionach } in Uważam Rze Historia, 10 November 2012.
  3. Romano, Sergio. Memorie di un conservatore. TEA. 2005: 180. ISBN 88-304-2128-6. 
    *Notes on Professor Richard Pipes. www.persiancarpetguide.com. [January 28, 2006]. 
  4. Norton, Anne. Leo Strauss and the politics of American empire. 2005, page 93
  5. Steven M. Chermak, Frankie Y. Bailey, Michelle Brown. Media representations of September 11. 2003, page 22
  6. Press, Eyal. Neocon man: Daniel Pipes has made his name inveighing against an academy overrun by political extremists but he is nothing if not extreme in his own views.. The Nation. May 2004 [2007-08-17]. (原始內容存檔於2007-11-13). 
  7. Bogle, Lori Lyn "Pipes, Richard" page 922.
  8. Richard Pipes, Historian of Russia and Reagan Aide, Dies at 94,The New York Times,17May 2018
  9. Richard Pipes, historian who helped shape Reagan-era Soviet policy, dies at 94 ,The Washington Post,17May 2018
  10. Thomas, D.M. Alexander Solzhenitsyn St. Martin's Press, New York, New York, United States of America, 1998 ISBN 0-312-18036-5 page 490.
  11. Nancy deWolf Smith. A Cold Warrior At Peace. Wall Street Journal. August 20, 2011 [August 20, 2011]. 
  12. Author Unknown. U.S. Repudiates a Hard-Line Aide. New York Times. March 19, 1981: A8. 
    *Shribman, David. Security Adviser Ousted for a Talk Hinting at War. New York Times. October 21, 1981: Section A; Page 1, Column 2. ; Author Unknown. The Rogue General. Newsweek. November 2, 1981. 

延伸閱讀

  • Bogle, Lori Lyn, "Pipes, Richard", pp. 922–923, from The Encyclopedia of Historians and Historical Writing edited by Kelly Boyd, Vol. 2, London: Fitzroy Dearborn Publishing, 1999.
  • Malia, Martin Edward, "The Hunt for the True October", pp. 21–28, from Commentary, Vol. 92, 1991.
  • Pipes, Richard, "Vixi: The Memoirs of a Non-Belonger", 2003.
  • Poe, Marshall, "The Dissident" Azure (Spring 2008).
  • Somin, Ilya, "Riddles, Mysteries, and Enigmas: Unanswered Questions of Communism's Collapse", pp. 84–88, from Policy Review, Vol. 70, 1994.
  • Stent, Angela, "Review of U.S-Soviet Relations in the Era of Détente", pp. 91–92, from Russian Review, Vol. 41, 1982.
  • Szeftel, Marc, "Two Negative Appraisals of Russian Pre-Revolutionary Development", pp. 74–87, from Canadian-American Slavic Studies, 1980.

外部鏈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