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苹(內蒙古大學教授)檢視原始碼討論檢視歷史
王苹,女,80後作家,生於泰山,讀於北京,居於青城。外語學士,文學碩士,電影學博士。中國作家協會會員。
人物簡介
曾任中學外語老師,出版社編輯,2010-2016年任職於內蒙古大學藝術學院影視戲劇系,現為內蒙古大學文學與新聞傳播學院副教授。
常用筆名:安寧;曾用筆名:吉安、艾美麗。內蒙古評論家協會副主席,出版圖書25部。代表作:《我們正在消失的鄉村生活》《遺忘在鄉下的植物》《鄉野閒人》。榮獲首屆華語青年作家獎 ,第八屆冰心散文獎,第11屆內蒙古索龍嘎文學獎。
巨蟹座女子,80後人氣作家。文風猶如個性,兼具柔軟溫情與犀利幽默。已出版長篇小說與作品集23部。代表作品:《藍顏,紅顏》《聊齋五十狐》《見喜》《呼倫貝爾草原的夏天》《笑浮生》。
曾獲2009年度冰心兒童圖書獎、2009年度北京市政府優秀青年原創作品獎等多種獎項,另有繁體版在台灣等地發行。
出版的23本圖書目錄
《寂寞時,我們遠離愛情》 (2006.2,北京出版社)
《此後,不再愛你》 (2009.4,遼寧教育出版社)
《花兒來得及》 (2009.4,華東師範大學出版社)
《藍顏,紅顏》 (2009.12,時代文藝出版社)
《只是路過你》 (2009.12,金城出版社)
《試婚》 (2010.3,文化藝術出版社)
《唐豆的煩惱》 (2010.4,廣東新世紀出版社)
《猶如微塵》 (2010.5,山東文藝出版社)
《這麼疼,那麼愛》 (2010.5,山東文藝出版社)
《美人一笑》 (2010.9,湖南人民出版社)
《聊齋五十狐》 (2010.9,[[廣西師範大學出版社[[)
《誰的青春倉皇結》 (2010.9,新世界出版社)
《少年自私事》 (2010.10,蘇州古吳軒出版社)
《見喜》 (2011.3,廣西人民出版社)
《最美的時光》 (2011.5,哈爾濱出版社)
《中國電影中的兩性關係(1978-2010)》(2011.5,南京大學出版社)
《我在講台上看你》 (2012.1,中國青年出版社)
《藝術學院》 (2012.1,中國青年出版社)
《笑浮生》 (2012.8,上海三聯書店)
《呼倫貝爾草原的夏天》 (2012.9,中信出版社)
《無理想生活》 (2013.3,浙江文藝出版社)
《唐豆的煩惱》 (2013.9,清華大學出版社,再版,繪本版)
《請你原諒我》 (2013.12,譯林出版社,長篇小說)。[1]
所獲獎項
《花兒來得及》(青春隨筆集)榮獲 2009年度"冰心兒童圖書獎"。[2]
《試婚》(長篇)榮獲2009-2010年度北京市"政府優秀青年原創作品大獎"。
專欄及專訪
1《好同學》(西安)2001年
2《課堂內外》(重慶)2005年
3《遼寧青年》(瀋陽),2007年5月下。《我用寫作在城市裡找尋溫暖的港灣》
4《追夢》(成都),2007年。
5《中學生博覽》(長春)2007年
6《星期九》(吉林)2008年
8《兒童文學》(北京)2008年
9《哲思》(鄭州)2008年
10《瘋狂閱讀》(河南),2009年1月號。《在文字中穿越最卑微的年華》
11《文苑》(呼和浩特)2009年4期
12《思維與智慧》簽約作家13《中學時代》專欄作家
14《語文世界》2009年11期名家推介。
15《中學生作文》(濟南)名家推介
16《科技信息報》2009年專欄17《可愛女生》2010年名家推介
18《卓錦》女性時尚期刊2010年3月(北京)
19《北京師範大學校報》京師人物誌欄目2010.1.2020《意林》小小姐版2010年第5期專訪
21《新華書目報》2010年2月5日第922期《一支筆,寫盡溫情與殘酷》
22《內蒙古晨報》2010年4月1日專訪
23《大學生周刊》2010年專訪
24《語思》(北京)2010年第8期專訪《誰的青春不曾被煩惱憂傷地撫過--訪青春情感作家安寧》
25《中學時代》2010年第8期專訪。[3]
人物訪談
《一支筆,寫盡溫情與殘酷--女作家安寧》
--《新華書目報》長篇訪談(第922期)2010年2月5日
1.你認為讀書與寫作的關係是怎樣的?寫作在你的生活中扮演了怎樣的角色?
讀書與寫作,在我的生活中,占據着非常重要的位置,如果說,吃飯走路睡覺是普通人的常態,那麼讀書與寫作,也是我生命中的常態。猶如一個人缺少了糧食會覺得飢餓,缺少了睡眠會感覺睏乏,缺少了行路會生出倦怠,缺失了讀書與文字,我也會覺出生命的乾枯和萎謝。基本上,我的生活狀態不是讀書,便是寫作。這是一件寂寞的事情,一個沒有定力和耐性的人,很難在當前浮躁的社會中,靜下心來,但同時,這又是一種非常美好安靜的狀態,波瀾起伏的江河,最終都會歸於沉靜,我相信人生的終極狀態,也應當是這樣一種淡定與從容。
讀書撫慰充實了我的心靈,而文字則讓我的靈魂,變得豐盈而且飽滿。如果不讀書,也不寫作,我不知道自己還能夠做些什麼,或許會成為一個極其普通的人,但那不是我想要的生活。對於讀書,我不認為單單是從書本中來讀,生活本身是一本豐富無邊的書籍,你身在其中,能夠每日都有所體悟,有所覺察,有所敏感,那麼就不枉這一日度過。而寫作與讀書,便是我探索並通往未知生活的一把鑰匙。
2. 知名作家、電視劇《馬文的戰爭》編劇陳彤曾經評價安寧的長篇《藍顏,紅顏》時說:安寧無疑是情愛寫作的高手,用情書的形式駕馭長篇,已屬不易,能將每一封情書都寫到力透紙背,更是讓人讚嘆。而其極富感染力的語言,在回憶與現實中旋轉推進的情節,又將無情又絕望的情愛,不動聲色地推到了極致。想問一下,這樣對於愛情寫作的功力是如何練就?
從剛剛讀大學本科的時候,就開始了對於寫作的有意識的訓練。我會注意觀察身邊的一切,是悄無聲息的觀察,我的眼睛是攝影機,但卻比攝影機更為安全,因為無人會注意到你這樣的視線。我會對一株法桐向上伸展的姿態、一隻螞蟻跨越一片樹葉的艱難、一朵花兒對於陽光照射時接納的力度、一陣貓一樣無聲無息掠過房頂的風,都給予細緻入微的觀察,並很快地在腦中用文學的語言將這樣的變化描述出來。這有些像是繪畫中的快速素描,捕捉住那最關鍵的一點。
我的書包里,總是會隨身攜帶一個小小的本子,和一隻筆,並隨手記錄下這些轉瞬即逝的靈感。音樂家會去大自然中捕捉天然的聲源,而我所做的,便是在周圍看似平淡無奇的生活中,及時捕捉到那輕微的顫動,並記錄進我的文字之中。《藍顏,紅顏》可以說是我對於語言的一次集中而且大膽的嘗試,我試圖用語言的力量,那种放肆、無情、尖銳、並具有撕扯感的語言,而不是繁複曲折多變的情節,長驅直入,進駐人的心靈。
3.從《藍顏,紅顏》《只是路過你》里的愛情,到《試婚》里的婚姻,明顯有一種思考的跨越,這是不是代表着安寧寫作視角的一點點成熟?現實生活中的安寧,是怎樣看待愛情、婚姻呢?
算起來已經寫作10年,到2010年7月畢業前,也會有10本書相繼出版(7本文集,3本長篇)。對於生活與情感的感悟,也隨着閱歷的增加,而一點點地成熟。不管是短篇的創作,還是長篇的書寫,我始終都希望能夠有自己的思考,是獨立的思考,融入其中。《只是路過你》是零碎的思考片段和火花,《藍顏,紅顏》是一種激情式的寫作,而《試婚》則趨於平靜,寬容和溫和,同時也有一種嚴肅審慎的態度嵌在其中。我想這也是2010年2期長篇號《十月》之所以選中《試婚》做重點推薦長篇的理由,便是這部長篇真正地反映了當下時代的人的價值觀和婚戀觀。
從最初的校園小說的感性寫作,到隨後的隨筆的片段感悟,再到長篇的集中思考,我相信自己在寫作上,是一點點地在接近成熟,以及自己想要達到的俯視俗世眾生的狀態。當下的婚戀觀明顯有些浮躁、勢利,新成長起來的一代人,他們將獨生子女的自私與獨占,延伸到愛情婚姻中的時候,便帶來了男女兩性的新的衝突和矛盾。對於物慾的無休止的索取,以及日益加劇的社會競爭,時刻都在考驗着當下男女的愛情與婚姻。
4.作為《讀者》簽約作家,你的寫作里明顯有一種《讀者》似的溫情,但同時也有一種別於《讀者》的現實與銳利。請問你如何對待這種創作中看似相悖的風格?
俗世的生活總是充滿了各式的煩惱、痛苦、矛盾與糾纏,因此我在書寫這種煩惱人生的時候,便希望能夠給人注入一種溫情的東西,並用這種溫情,來消解人對於生活的抵抗與隔閡,並給予人繼續生活的勇氣和希望。溫情與殘酷,是我書寫的兩個重要主題,我在自己的成長之中,也經歷了這樣兩種完全對立但又不可分割的情感體驗。成長的一次次蟬蛻是一個很痛苦又很艱難的過程,這其中夾雜着外界的嘲諷、擊打、嫉妒,也融合了希望、溫暖與嚮往。我需要《讀者》的溫情,但也一直在試圖擺脫掉這種模式的束縛,即在隨筆的寫作中融入幽默、犀利、麻辣諷刺的元素。2010年9月份由湖南人民出版社出版的《美人一笑》,便是我的這一嘗試的結果。而我在2010年5月出版的另外一部長篇《唐豆的煩惱》(新世紀出版社)里,也承繼了這種嘻笑諷刺的態度。生活本身便具有多元性,相悖性,我想自己寫作風格兩極化的形成,也應該是我對於生活多元化的一個思考並遵循的結果。
5.在北師大藝術與傳媒學院學習電影,是否為你的寫作帶來了不一樣的視角和靈感?
我一直非常感激我的導師周星教授,如果沒有他的鼓勵、支持和幫助,或許我就不會來到北京,學習三年,並讓自己的寫作再一次得以提高。而同時提高的,還有我對人生世事的思考分辨能力,及用理論來分析把握感性世界的能力。周星教授對於我的寫作一貫抱有的寬容,及在電影藝術領域對我的悉心的指導,以及他本身所具有的對人對事的豁達與坦誠,都給予了我的創作,很大的推動。對於電影這門藝術,我所從中吸納的,主要是於寫作有益的精華。我一直在努力讓自己的小說和文字,充滿電影的畫面感和鏡頭感,並帶上其迷人炫麗的光影。就我個人而言,電影和小說是兩種具有同樣魅力的藝術,他們之間有着很大的差異,但又因為對人性的共同關注和探索,而有着一脈相承的藝術的共性。
6.作為一位"80後"作家,你覺得你和韓寒、郭敬明、張悅然有着怎樣的共性和差異?怎樣看待現在如日中天的90後寫作?
我一直覺得,寫作並沒有真正的代際之分,每個時代的主題不盡相同,給予作家的感悟也自然不同。真正的文學和作家,可以跨越種族、時代、國家而存在。所以我認為80年代的作者,有着共同的對於青春飄浮不定的體驗,並將這樣的體驗,訴諸於文字。只是又因個體的差異,而使得各自的作品烙上了不同的風格和印記。同樣90後的寫作也是如此,一個時代,有人願意拿起筆來,記錄其中的悲歡,這本身是一件值得鼓勵的事情。長江後浪推前浪,真正的文字,相信會化成珍貝,躺在歲月的沙灘上,等着路過的人撿拾。
7.談一下未來的寫作計劃。
我將未來自己寫作的方向,定在長篇和隨筆並行的軌道上。一方面用長篇來表達自己對於社會的理解、現實的認知,及深層的思索,另一方面用隨筆及時表達所思所想,記錄當下生活。同時我會開設一些專欄,並進行某個主題的系列寫作,就像我2010.9月剛剛出版的一本書《聊齋50狐》,便是立足於對聊齋中女性的現代解讀。我希望以後寫作的長篇既能夠給讀者帶去閱讀的快感,語言的美感,人生的思索,同時也能夠有機會拍攝成影視作品,通過大眾傳播的便捷渠道,進駐更多人的心靈。[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