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真百科歡迎當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實資料,洗刷冤屈,終結網路霸凌。

中學生作文檢視原始碼討論檢視歷史

事實揭露 揭密真相
前往: 導覽搜尋
中學生作文

來自 網絡 的圖片

雜誌社由山東茅盾研究會主辦,語文教學出版社出版。於1993年由著名文藝理論家馮中一先生創刊。現面向全國發行,旨在匯集作品精品,打造作家搖籃。

中學生作文展示了大量的中學生優秀作文選,裡面包括初中作文、高中作文、高考滿分作文、話題作文等各類創新作文。

(也指初/高中學生根據所給定命題或半命題作出的文章。文章的文體常有記敘文、議論文、敘事/議論散文等。初中學生作文字數約600字左右,高中字數在800字左右。)

基本內容

中文名:中學生作文

出版社:語文教學出版社

中學生作文

雜誌社由山東茅盾研究會主辦,語文教學出版社出版。於1993年由著名文藝理論家馮中一先生創刊。現面向全國發行,旨在匯集作品精品,打造作家搖籃。

一九二三年四月,馮中一先生出生於河北省滄縣(現滄州市)一個小商人家庭,由於時局動盪、家庭困窘,馮中一未能接受系統全面的正規教育, 七歲喪母,他幼小的心靈過早地罩上了人生痛苦的陰影。在小學裡,他勤奮、刻苦,再加上他的聰慧,因而取得了優異的學習成績,尤其是作文,頗得國文老師的稱讚。

11歲時,他隨父親到濟南,和父親、繼母生活在一起。苦難的命運、清貧的生活推動着他勤奮拼搏。20歲左右,他開始系統地學習中國古典文學,閱讀當時的名家名作和一些文藝理論著作,如饑似渴地品味、閱讀着,詩中那清新的意境、奇妙的想象,以及那富於宇宙人生哲理意味的佳句,常會令他激動沉思,苦難的生活、屈辱的命運以及一連串清苦、忍讓背後隱藏着的悲哀與渴望,形成了他特有的心靈顫音,振盪出柔弱又帶幾分苦澀和堅貞的人生詠嘆調,促使他以沁人、馮一水等筆名先後在《大風月刊》、《青年月刊》、《藝術與生活》、《山東新民報》等刊物上發表了近百首抒情小詩。「凹凸的道,/暗明的燈,/盲人摸索着行程……/緊閉的眼睛,/看夠了世間的醜態;/顫抖的弦子,/卻彈不盡心底的淒清!」(《盲人》1943年4月)。與此主題相類似的還有《蝸牛》、《修道院的春天》等詩作。這些詩作中充滿着對悲慘困苦命運的關注和描述,對生命底層的真切詠嘆和真善美生活的謳歌,反映了生命之流在受到壓抑時所發出的憂鬱、苦悶與抗爭的存在狀況,展現了自我對於自由健康向上的生命形式的嚮往和追求。他的詩評,亦較為清晰地體現了這一特色。

《詩,認識你自己》、《尋找精神的家園》、《陌生而奇異的青春騷動》、《心靈的清泉淙淙而流》均透露出他那發自生命底層的原動力和理性思辨力。隨後,在詩歌創作略有成績之後,馮中一先生開始思考一些縈繞心頭的詩歌現象,並着手探討詩歌創作的一些奧秘。這時,他發表了《詩與音樂》、《詩與寂寞》、《詩與明天》、《悼念泰戈爾》等數十篇詩歌研究文章,先後在《大公報》、《文匯報》、《大眾日報》、《山東文藝》、《語文學習》等刊物上發表,並整理出十幾萬餘字的《新詩夜話》,這是他從詩歌創作轉往詩歌評論的開始。 1944年後,馮中一轉到了教育工作崗位,先後在濟南女子中學、濟南禹城中學任國文教員。當時,正值全國解放前夕,戰火硝煙,全民奮起。面對血與肉的現實,他不甘寂寞,創作了大量激情的詩歌,盼望着黎明的到來。1948年金秋,濟南解放了。翌年,中華人民共和國宣告成立。隨着祖國的萬象更新,文藝創作,特別是激情洋溢的詩歌創作,迎來了春天。接近而立之年的馮中一,如同迎朝日、沐春風,煥發了火熱的青春。

從此,馮中一以深切的解放感,全身心地投入教書育人的工作,先後在濟南三中、山東工農速成中學擔任中學教員。這期間,他寫了許多詩歌學習的文章,陸續發表在《大公報》、《文匯報》、《語文學習》、《大眾日報》、《山東文藝》等報刊上。

五十年代中期至六十年代初期,馮中一進入詩歌理論研究的第一黃金時期。1951年寫成《詩歌學習》、《馬雅可夫斯基評傳》,隨後幾年在山東人民出版社出版了《詩歌漫談》、《詩歌的欣賞與創作》、《學詩散記》等。在新詩理論相當薄弱的五六十年代,不少有成就的詩人和評論家,多進行高瞻遠矚的理論研討。馮中一則從詩歌普及、傳播的角度,選擇了引路鋪石的位置,儘可能通過詩人詩作的具體分析,悟出一些關於讀詩和寫詩的道理,他反對詩的概念化、標語口號化,強調詩人的個人體驗,強調詩的現實主義,強調將健康的時代精神與中國古典詩歌以及民歌的優良藝術傳統結合起來,為詩歌的普及和傳播做出了自己的貢獻,他的詩評,不染奢華去刻意追求高深的理論,而是通過具體的詩人詩作來說明道理,所以古原清所著《中國當代詩論五十家》(重慶出版社1986年版)中,曾稱馮中一為「埋頭做具體的分析講解詩歌的工作」而「沒有得到廣泛關注的詩評家」,這是比較確當公允的評價。

1958年8月,馮中一調入山東師範學院中文系,從事寫作課的教學工作,這是他取得豐碩成果的第二個研究領域。儘管馮中一沒有上過正式的大學,沒有受過系統的正規教育,但他從青年時期就非常注意知識的積累,採用剪輯、記卡片或記筆記等方式,廣泛吸取多種學科的營養,具備了較深的古典文學和文藝理論修養,加之多年從事中學語文教學的豐富經驗,使他出色地擔當了高校中文系寫作課這一時間性強、操作難度高的課程。而且在堅持詩歌研究的同時,他又開闢了新的研究領域——現代寫作學研究。1972年,他參與編寫的《常用文體寫作知識》出版;1981年,他統編的《古人論寫作》及他與別人合著的《雜文知識》由吉林人民出版社出版;此後,他主編的《唐宋八大家散文選》、《寫作知識概要》、《常用文體寫作教程》等書陸續出版。他的成就,引起了社會的廣泛關注和高度評價。1986年,馮中一成為我國80年代恢復職稱評定以來的第一位寫作學教授。貴州人民出版社出版的《中國當代寫作理論家》一書,高度肯定了馮中一寫作學研究的成就,稱他為當代「著名寫作理論家」。然而,「文革」的到來阻斷了他向更高目標攀登的道路,在政治上受到衝擊、身體患高血壓冠心病的惡劣處境中,他仍與別人一起編注了《中國歷代法家詩選》,寫出了十幾萬字的論文。

中學生優秀作文網

是中山市小欖鎮陳倫老師建立的網站,這裡展示了大量的中學生優秀作文選,包括初中作文、高中作文、高考滿分作文、話題作文等各種創新作文。歡迎老師們向我們推薦優秀中學生作文,也歡迎同學們把自己好的作品拿來投稿。[1]

參考文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