開啟主選單

求真百科

爵士樂歌星》(英語:The Jazz Singer),又稱《爵士歌王》,是一部1927年拍攝上映的美國歌舞電影。它是第一部全片使用聲畫同步的電影[1],它標誌着商業性有聲電影的出現和無聲電影的結束。它由華納兄弟出版,使用維塔電話公司唱片技術。它是根據山姆森·雷佛森寫的一本劇本改編的。

電影開始時年輕的傑基·拉賓諾維茨不顧他虔誠的猶太家庭的傳統在啤酒店裡唱流行歌曲。他的父親是一名猶太教堂內的領唱,他懲罰傑基,傑基因此離家出走。數年後他改名為傑克·羅賓,成為一名傑出的爵士樂歌星。他打算為自己建造一個歌手的生涯,但是他的職業願望最後與他家庭的要求和傳統發生牴觸。

目錄

製作背景

1917年山姆森·雷佛森看了一個叫《小羅賓遜·克魯索》(Robinson Crusoe, Jr.)的音樂劇。在該劇中一個叫艾爾·喬遜的30歲歌手抹黑臉表演。雷佛森看完該表演後寫了一個題名《贖罪日》的小故事。這個故事是基於喬森的生平寫的。後來他把這個故事改寫為音樂劇《爵士樂歌星》。1925年它的原始版本在百老匯音樂劇上演,1927年以喬治·傑塞爾扮演主角[2]再次上演。華納兄弟購買了該劇的電影權,但是由於華納兄弟拒絕喬治·傑塞爾的薪水要求,因此喬治·傑塞爾不肯出演。華納兄弟因此問埃迪·坎特是否願意出演,但是坎特也拒絕了。最後華納兄弟請喬森上演,他實際上是一開始導致這部劇產生的人。

電影歷史學家多納德·克拉夫頓(Donald Crafton)稱喬森是該電影最好的選擇。他寫道:「這位抹黑臉唱爵士樂歌曲的歌手當時正處於他知名度的頂峰。他就像後來的搖滾樂明星一樣,喬森用他源於非裔美國人生動和性感的歌曲和手勢打動了觀眾。」 喬森接受了該角色,並成為該電影最主要的經濟資助人。

在《爵士樂歌星》前也已經有有聲電影了,但是其對話都非常短。大衛·格里菲斯1921年拍的《夢幻街》在紐約上演,裡面有一段唱歌的段子,以及人群的噪聲。電影前還有一段聲音,包括格里菲斯對觀眾的演講,但是電影內沒有對話部分。類似的,第一部華納兄弟使用維塔唱片技術的電影《唐璜》(1926年)以及數部次年拍攝的電影都只有音樂和聲響。《爵士樂歌星》包括音樂、聲響外還有唱歌和一些同步的對話:兩段非常普及的歌曲是由後來成為爵士樂歌星的年輕的傑基·拉賓諾維茨(Jakie Rabinowitz)唱的。他的父親,猶太教堂的領唱唱了虔誠的《徹底效忠誓約》(Kol Nidre)。著名領唱Yossele Rosenblatt扮演自己唱了另一段宗教歌曲《Kaddish》。喬森版權的成年傑克·拉賓唱了六段歌曲,五段普及的爵士樂歌曲和一支《徹底效忠誓約》。錄音是在英國出生的喬治·格洛夫斯完成的,他也為《唐璜》錄音了。

喬森的第一支歌是電影開始後約15分鐘開始的《髒手,髒臉》(Dirty Hands, Dirty Face)。這首歌后是第一段同步的對話,由傑克向觀眾和為他伴奏的鋼琴家說的,這是電影開始後17:25開始的。傑克說的第一句話是:「等等,等等,你還什麼也沒聽到呢」。這也是喬森常在台上說的。在1926年的短片《農莊一幕》中他說過類似的台詞。這句台詞是一個對他1919年錄的唱片《你還什麼也沒聽到》(You Ain't Heard Nothin' Yet)的暗示和幽默。在後來的一個場景中傑克對他母親說了類似的話,然後他父親進來,說了算一句非常武斷的話。這部電影一共約包含近兩分鐘的對話,大多數這些對話是即興產生的。其他對話則是通過當時標準的無聲電影字幕表示的。但是當時這些歌曲,對話和喬森本人的魅力在當時的觀眾中產生了非常深刻的印象。

該電影的製作共花費了42.2萬美元,對於華納兄弟來說相當大一筆錢。不過這並非是當時該電影廠的紀錄。此前約翰·巴里摩拍的兩部電影還要貴:使用《白鯨記》的內容拍攝的無聲電影《海獸》(1926年)的成本為50.3萬美元,而《唐璜》的成本為54.6萬美元。

視頻

爵士樂歌星 相關視頻

經典爵士樂《The Thrill Is Gone》
優雅爵士樂!維也納紳士獻聲聽醉全場

參考文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