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真百科歡迎當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實資料,洗刷冤屈,終結網路霸凌。

熊澤蕃山檢視原始碼討論檢視歷史

事實揭露 揭密真相
前往: 導覽搜尋

熊澤蕃山

圖片來自welcomekyushu

熊澤蕃山(くまざわ ばんざん,1619年-1691年)是日本江戶時代前期的一名陽明學家。

生平

熊澤蕃山於1619年(元和5年)生於山城國稻荷,是浪人野尻一利的長男,8歲時過繼給水戶藩的熊澤守久,成為養子,因此改姓熊澤。16歲時,他離開水戶藩,通過池田輝政的女婿丹後國宮津藩京極高廣的介紹,前往備前國岡山藩為輝政的孫子池田光政效力。1642年,熊澤蕃山前往近江國小川村(現滋賀縣高島市)求學於陽明學者中江藤樹。學成後,熊澤又於1645年重新通過京極推薦回到岡山藩,並被池田光政任命為側役、享有知行300石。

熊澤蕃山對佛教持排斥立場並批判寺請制度、支持儒家神道並提倡通過神社代替佛教寺院掌控百姓、從而消除基督教的影響。1650年,他成為享有知行地3000石的上士,並升職為鉄砲組番頭,並開始與津田永忠一同輔佐池田光政開展藩政改革藩政改革,在他的指導下,岡山藩確立了保護山林、救濟貧困農民等政策,並開設了岡山藩藩學的前身花畠會。[1]熊澤蕃山認為解決武士階層的貧困問題需要恢復自然經濟、限制武士的流動,制止過度的新耕地開拓。但是,他激進的藩政改革措施遭到了保守派家老的反對,開始與藩主池田光政產生分歧。[2]同時,他的陽明學理念也導致了他受到了朱子學者林羅山等人的批評。被迫退隱至和氣郡寺口村(現岡山縣備前市蕃山)。

1657年,在江戶幕府以及岡山藩的壓力下,他離開岡山,前往京都開設私塾,但是不久後就被京都所司代牧野親成驅逐出京都,前往大和國吉野山。此後,他一直輾轉於日本各地,同時也通過著述批評幕府的參勤交代兵農分離政策。1687年,熊澤蕃山因批判幕政的著作《大學或問》被幽禁在下總國古河藩古河城,儘管如此,在此期間他仍然向古河藩主松平忠之以及同藩家老、藩士傳授了治山治水技術,他的幽禁生活持續到1691年逝世。

影片

夜噺會 第33回 「熊沢蕃山に學ぶ」 事上磨煉 日本陽明學の偉人

參考文獻

  1. 北島正元; 米彥軍(譯者). 1, 編. 江戶時代. 日本: 岩波新書. 2019-04-01: 55. ISBN 978-7-5133-3124-1. 
  2. 北島正元; 米彥軍(譯者). 1, 編. 江戶時代. 日本: 岩波新書. 2019-04-01: 78. ISBN 978-7-5133-3124-1.